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的探讨研究

2019-10-16 06:43谭伟鹤凤城市中医院护理部辽宁丹东118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鼻胃胃管普外科

谭伟鹤 凤城市中医院护理部 (辽宁 丹东 118100)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的探讨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7例胃肠减压鼻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55~70cm组(实验组),53例患者采用55~70cm长度的胃管植入治疗;45~55cm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45~55cm胃管植入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发现,55~70cm组明显优于45~55cm组,P<0.05。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现,55~70cm组明显优于45~55cm组,P<0.05。结论:在成人胃肠道手术患者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胃管植入长度延长10~15cm,不仅具有良好的胃肠减压效果,而且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

胃肠减压术是一般手术中常用的技术。通过鼻腔将胃管放入胃中,吸收胃肠道内液体的方法,减少腹胀,减少肠道细菌毒素的吸收,降低胃肠压力。改善患者的局部和全身状况。胃肠减压术是胃肠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手术技术。胃管植入的长度是胃肠减压的关键。成人胃肠减压管植入的长度通常为50~55cm,但胃肠减压和引流的效果往往较差。传统的体表测量方法是从鼻尖到耳部再到剑的距离。这种类型的表面测量也受到质疑[1,2]。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鼻胃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鼻胃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将患者归为55~70cm组(实验组):53例患者采用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70cm方案治疗,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55.06±11.28)岁,体重(63.53±12.58)kg;45~55cm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cm方案治疗,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55.05±11.29)岁,体重(63.54±12.57)kg。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标准的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鼻胃管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②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

1.2 方法

55~70cm组(实验组):胃管植入的长度为55~70cm。手术当天上午7点30分,患者躺在更衣室的检查床上。操作者测量长度后将胃管置入患者体内。然后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压力范围约为-4~-5kPa。手术后,遵循通常的胃肠减压护理规则。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由医生决定。手术48~72h后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没有腹胀,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以取出胃管。

45~55cm组(对照组):胃管植入的长度为45~55cm。胃肠减压与实验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胃肠减压检测。手术过程中确认了胃管在胃中的位置;手术中及手术后腹胀;术后24h胃液引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肠梗阻、反流性食管炎、肺部炎症以及切口裂开。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的探讨研究。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减压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发现,55~70cm组明显优于45~55cm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现,55~70cm组肠梗阻1(1.88%)例、反流性食管炎2(3.77%)例、肺部炎症1(1.88%)例、以及切口裂开1(1.88%)例,明显优于45~55cm组肠梗阻5(9.25%)例、反流性食管炎9(16.66%)例、肺部炎症7(12.96%)例、以及切口裂开3(5.55%)例,P<0.05。

3.讨论

胃肠减压基于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积聚在胃和肠中的气体和液体通过胃管吸收。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通过胃肠减压吸痰的诊断,可以协助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常人食道长约25cm,喉长约12cm,鼻长约8cm,总长约45cm。插入胃管长度的传统方法是50~55cm,这相当于从患者鼻子的尖端通过耳部再到剑的过程的长度。传统的胃管方法到达贲门或胃体顶部,离贲门5~10cm,远离窦,胃管的侧孔可以在食管内,胃液和气体的量在大胃可以回流到食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该实验改善了胃植入物的长度。根据个体化原理,合理的植入长度通常比传统方法长5~15cm,即植入深度为55~70cm。胃管的尖端到达窦,但不进入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3,4]。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体外标记物测量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的鼻腔和胃管插入长度的减压效果,而且许多方法用于确定鼻腔和胃管植入长度的表面标记。临床研究中的体外测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传统的管长度的基础上,最佳插入长度增加了10cm。当胃肠减压放入鼻管时,鼻管可以在传统的管长度的基础上增加10cm,以满足管的要求。胃肠减压效果优于其他效果。

综上所述,在成人胃肠道手术患者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胃管植入长度延长10~15cm,不仅具有良好的胃肠减压效果,而且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减压对比

猜你喜欢
鼻胃胃管普外科
“7”字型和“工”字型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