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11-02 00:35魏燕恒黄杏笑肖爱祥叶君荣麦剑欣简海丽陆雪玲曹燕瑜李少华吴晨欣
全科护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卡座鼻胃固定装置

魏燕恒,黄杏笑,肖爱祥,叶君荣,杨 航,麦剑欣,简海丽,陆雪玲,曹燕瑜,李少华,吴晨欣

老年期精神障碍病人咀嚼吞咽功能退化、精神障碍症状所致进食行为异常是导致其发生吞咽困难、噎食等风险的主要原因[1-2],给临床饮食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和挑战[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吞咽困难和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的拒食行为,是导致老年精神障碍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4-5],通过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是临床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4,6-7]。在临床上常用的传统鼻胃管固定法是使用两条胶布分别将胃管固定在鼻翼或脸颊处[5,8-10]。由于传统法将胶布置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的鼻部,使得粘贴时间较短,鼻胃管固定效果差[11],也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不适感,严重时可能会带来局部皮肤过敏或者损伤的发生[12-13]。由于鼻胃管固定不当而产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不仅影响病人康复,还会增加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与负担,对于精神障碍病人来说,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也相对较多[14],因此研发适用于精神病病人的鼻胃管固定装置是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精神科病人专科特点,本研究自行研制一种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编号:ZL 2017 2 1440310.0)[15],本研究对97例病人分别采用两种鼻胃管固定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自制鼻胃管固定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老年精神科住院的97例病人(吞咽障碍病人73例,拒食病人24例)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53例;年龄61~92岁。纳入标准: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沟通能力正常;病人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病人;拒绝参与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作方法 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由耳挂、调节器、固定器组成(见图1)。①耳挂:取2条长40 cm晴纶绳线分别穿进2条同等长度为30 cm的医用聚烯烃类透明管中,即形成耳挂。②调节器:2条晴纶绳线两端连接可调节长度的固定结,即形成调节器,根据病人的头颅大小调节耳挂长度来固定在脑后。③固定器:包括卡扣、弹性连接带以及卡座,卡座上设有卡槽,卡扣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设的穿设孔,卡扣还通过弹性连接带与卡座连接,卡扣能够与卡槽嵌设配合。耳挂连接线穿过卡扣中的穿刺孔并反扣牢固。鼻胃管留置后的胃管固定主要依靠固定器,利用固定器中的卡扣、弹性连接带、卡座围绕鼻胃管固定。置入鼻胃管至预定长度后也可按病人实际情况进行上下调整并固定(见图2)。

图1 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2 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调整示意图

1.2.2 告知程序 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留置鼻胃管治疗的重要性和使用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的有关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1.2.3 对照组 传统鼻胃管固定法:用两条胶布分别将鼻胃管固定在鼻翼或脸颊处。

1.2.4 观察组 用自制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固定鼻胃管。按常规将鼻胃管成功置入后,把固定器中的弹性连接带围绕胃管与卡座相对固定,保证固定的位置在病人实际预留的长度上,再协助病人将鼻胃管固定装置中的耳挂戴到耳郭上,予调节耳挂松紧和长度来固定在脑后。

1.2.5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病人鼻胃管置入后的固定情况,记录鼻胃管的外露长度,鼻胃管脱出3 cm以上为鼻胃管滑脱,鼻胃管滑脱率=滑脱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两组病人鼻胃管固定处皮肤情况,包括红痒、皮疹、破损等,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例数/总例数×100%;③使用Likert 3级评分法评价两组病人的主观舒适度和美观度。舒适度分为舒服计3分,一般计2分,差计1分;美观度分为好计3分,一般计2分,差计1分。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胃管固定效果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鼻胃管固定舒适度、美观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是提高吞咽困难、拒食病人营养状况的常用干预途径之一[16],然而如何保证病人的舒适度及有效固定鼻胃管,一直是亟待研究及解决的问题。许多护理专家因此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8,17-19]。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降低因皮肤、口鼻分泌物及病人不恰当活动等使鼻胃管固定不牢而出现非计划性拔管[11,20-22],然而在精神科病人中,管路的有效固定是鼻胃管留置牢固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是使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翼或脸颊处,使得粘贴时间较短,鼻胃管固定效果差,易导致出现胃管部分或全部脱出的现象。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与传统胶布固定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较长时间有效固定鼻胃管,不易因病人局部皮肤出汗或皮肤油脂导致胃管移位或脱出,保证管路长时间相对固定在一定位置上,明显降低了鼻胃管滑脱的发生率,同时避免了因频繁重置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临床工作量;②以松紧带的形式固定在病人头部,提升了牢固度和美观度,明显降低了病人局部皮肤出现不适感、皮肤过敏、损伤的发生率,增加舒适感。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自制的鼻胃管固定装置,鼻胃管有效固定率达到95.92%,皮肤完整率达到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77.08%(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与美观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提高有效固定率和美观度,保护鼻部周边皮肤以及降低留置鼻胃管过程中的不适感;③因本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反复在同一病人身上使用,减少反复更换胶布造成的浪费,所以起到了一定的环保效果,同时也减轻了工作难度;④新型鼻胃管造价成本低(约3元),性价比高。

综上所述,该新型鼻胃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兼具美观性的优点,不仅能够提高病人舒适度,降低病人皮肤损伤、脱管等的发生率,也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本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适合在精神病病人中应用。

猜你喜欢
卡座鼻胃固定装置
罗瑞娟作品
——寄渝私人会所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低出生体重儿鼻胃管插入长度推算公式的构建
对鼻胃管喂养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汽车零件加工用固定装置的设计
“绝不能插鼻胃管”纯属误解
一种大功率组合型工业电池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释放一段时间给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