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行血脂检验的诊断意义

2019-10-17 06:45李凌霞赵俊平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脂质血脂血糖

李凌霞,赵俊平

(1.山西财经大学校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2.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2 型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是引发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导致糖尿病致残致死的危险因素[1]。因此,临床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行血脂检验日益受到重视,以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进一步分析2 型糖尿病患者行血脂检验的诊断意义,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53 例,女47 例,年龄39-76 岁,平均(61.9±12.5)岁,病程6 个月至12 年;将同期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52 例,女48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6.8±14.3)岁;所有观察组患者均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高血脂症、肝肾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者;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lc 采用层析法检测,TG、TC 采用氧化酶法检测,HDL-C、LDL-C 采用PEG 修饰酶法检测[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行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间血糖及血脂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HbAlc、TC、TG、HDL-C、LDL-C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糖及血脂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间血糖及血脂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HbAlc(%)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观察组(n=100) 8.64±1.27 5.37±0.98 2.45±0.78 1.28±0.24 3.07±0.96*对照组(n=100) 5.62±0.45 4.52±0.83 1.13±0.32 1.46±0.18 2.65±0.81

2.2 观察组HbAlc 与血脂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中HbAlc 与TC、TG、LDL-C 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HbAlc 与血脂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伴随血脂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引发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临床病理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而血脂代谢异常也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当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肌肉组织对糖分的利用及代谢发生障碍,使得血糖升高,血液中HbAlc 含量也随之升高,同时机体脂蛋白脂酶(LPL)、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LCAT)等活性降低,使脂肪组织释放大量的脂肪酸,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而这些游离的非酯化的脂肪酸在患者体内无法转化为酮体,使肝脏中TG、TC、LDL-C 合成增加,从而诱发了脂质代谢紊乱[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bAlc、TC、TG、HDL-C、LDL-C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了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TC、TG 和LDL-C 明显升高,而HDL-C 明显降低。血脂升高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加大血液粘稠度,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造成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黏度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在血管内皮破损处聚集黏度,脂质沉积等,同时,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向内皮下间隙渗透,形成含大量脂质的巨噬细胞或泡沫细胞。而LDL-C 含量升高,HDL-C 水平降低,导致HDL-C 无法抑制LDL-C 与血管壁弹性成分二者之间的结合以及内皮细胞摄取LDL-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减弱,最终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5]。国外有研究证实,应该是HDL-C降低和LDL-C 升高是危险因素。而TG 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脂各指标是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血脂各指标水平,对预防糖尿病各类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HbAlc 与血脂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HbAlc 与TC、TG、LDL-C 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P<0.05)。提示血糖在体内的聚集程度与血脂代谢紊乱程度呈正相关,HbAlc 水平越高,发生血脂紊乱的程度越高,检测HbAlc 水平可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控制情况。临床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并发症微血管病变的患者HbAlc 水平和血脂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说明微血管病变也与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检测血脂指标还能为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6]。另有研究认为,降低HbAlc 水平至8%以下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也证实了血糖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HbAlc 的下降,可减轻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抑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行血脂检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尽早发现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也是临床诊断有无糖尿病各类血管并发症的重要依据,可制定针对性的调脂治疗措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预后、降低致残致死率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脂质血脂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