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9-10-18 01:03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郭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动脉血血气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郭靖

本研究将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NRDS患儿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29±0.72)周。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胎龄28~34周,平均胎龄(31.17±0.67)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以常规治疗,即:加强心电及动脉血气的监测,经静脉提供营养,保障患儿的呼吸道通畅,使用抗生素;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据患儿具体病情设置呼气末正压值,其中吸入氧的浓度设置在21%~70%范围内,氧饱和度设置在90%~95%范围内。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无菌状态下,将气管迅速且轻柔的插入后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意大利 Chiesi Farmaceutici S.p.A.,批准文号20160918),初次给药剂量为200mg/kg,在12~24h后依据情况可另予以100mg/kg。两组均予以5d治疗。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 PaO2(mmHg) PaCO2(mmHg) p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 43.48±12.59 91.75±6.41 66.35±12.64 39.36±4.25 7.21±0.07 7.43±0.10对照组(n=43) 43.56±12.44 78.95±7.82 66.27±12.51 51.42±7.63 7.20±0.08 7.31±0.12 t 0.030 8.301 0.030 9.055 0.617 5.038 P 0.976 0.000 0.977 0.000 0.539 0.000

1.3 评估指标 疗效: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均消失视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视为有效,症状未改善或病情加重视为无效[1];在治疗前与治疗5d后清晨取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3mL,通过血气分析仪对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42/43)较对照组的72.09%(3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气指标 观察组患者PaO2、pH值均较对照组高,PaCO2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机械通气的应用能有效降低NRDS死亡率,但在行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黏膜容易损伤,细菌得到繁殖与迁移,容易引起呼吸机性相关肺炎[2]。早产儿的肺部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无法合成充分的活性物质,致使肺泡发生萎缩,通气减少,发生低氧血症,从而致使新生儿呼吸困难。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对患儿呼吸功能作出调节,但使用后患儿死亡率仍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aO2、pH值均较对照组高,PaCO2值较对照组低,提示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增加新生儿的血氧含量,改善动脉血气,使临床疗效有明显提升,此结果与赵艳荣[3]等研究结论相符。肺表面活性物质中包含特异蛋白及磷脂等物质,能够对肺表面张力的降低发挥促进作用,增加肺潮气量,使患儿肺泡的顺应性增强,改善低血氧症与酸中毒情况,继而改善肺部病变。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本就可以调节呼吸功能,对肺泡舒张有诱导作用,二者相结合则改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的情况,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NRDS患儿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适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动脉血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勘误声明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黑珍珠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