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30例手术效果及预后

2019-10-18 01:03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杨国卫盖杰孙建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脊膜松解术脊髓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杨国卫 盖杰 孙建玲

脊髓栓系综合征作为一种脊髓末端上升受限,脊髓受到牵拉导致以腰骶部脊髓和马尾神经性受损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患病群体以儿童为主,多数情况下因骶尾部包块而进行就诊。该疾病的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受患者就诊年龄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近些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也变得日益容易,其发病率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将受牵拉的终丝切断,使其恢复血液供应,继而使得脊髓末端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空间。受患者病理类型及神经损害程度的不同,使得其预后治疗也不完全相同。为了分析骨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我院开展此项实验。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住院号的先后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中的15例患儿,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天~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0)岁,术前未发现神经功能症状者5例,有神经功能症状者10例。参照组中的15例患儿,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35天~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1)岁,术前未发现神经功能症状者7例,有神经功能症状者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此次实验主要是采取对照法来比较来研究脊髓栓系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术前使所有患者取俯卧位,头低15~30°,以避免脑脊液大量流失,常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3]。参照组采取单纯修复术,取患者后路纵向或横向梭形切口,将膨出的硬脊膜分离至椎骨残损处,继而将囊壁内侧粘连的神经纤维剥离,切除多余囊壁,缝合硬脊膜基底,两侧肌筋膜游离翻转覆盖修补骨缺损处。研究组采取脊髓栓系脊髓栓系松解术,术中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辅助于神经电生理监测。根据患儿的皮肤状况决定皮肤切口的形状,对无明显脊膜膨胀者取正中直切口,对有脊膜膨胀者采取环绕皮肤病变得弧形切口;逐层将皮下肌肉组织切开至椎板缺损处,分离椎板缺损上下缘椎旁肌,暴露正常硬脊膜,从中线处切开脑脊膜,逐渐切开膨出的囊颈,于显微镜下锐性松懈粘连;膨出的脊髓或神经根多与硬膜内壁相连,在保留小块硬膜内壁后将其切除,使硬膜在囊内处于游离状态,最后缝合脑脊膜囊。手术结束后,严密缝合皮下肌肉、筋膜,避免脑脊液漏。术后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将伤口加压包扎,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球2~3天,以防止皮下积液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此次实验中,主要就两组小儿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就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观察:①临床总有效率(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评定,术后大小便或双肢功能明显改善,表示痊愈;术后部分功能恢复或改善,表示好转;术后症状和术前基本一致,表示无效);②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均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临床症状改变时间涉及到卡方(t)和P值的计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根据医护人员对两组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评定记录,计算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记录数据显示: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6.7%)明显较参照组(53.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附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根据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统计记录,计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记录数据显示: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较低。研究数据表明对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采用脊髓松解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P<0.05,见附表1。

2.3 随访结果 患者出院后,我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了3~60天的随访,随访方式主要包括电话随访和定期来我院复查两种结果,见附表2。

3 讨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作为一种脊髓末端牵拉而引起的神经性功能障碍,是一种病理较为复杂的疾病[4][5]。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是指先天性发育障碍,主要包括脊柱裂、脊膜膨出、椎管内脂肪瘤、皮毛窦瘘等所致[6];后天性主要是指外伤、椎管内出血、手术等原因造成椎管内粘连而牵连脊髓末端。据目前的医学的报道显示,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的效果越好。大多数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通过手术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神经功能障碍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

此次研究中,对参照组患者采取脊膜修复术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取脊髓栓系松解术进行治疗。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论是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还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远远有优于参照组。说明对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采取脊髓栓系松解术术进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而传统的脊膜修复术难以将脊髓栓系彻底清除,尤其对于存在椎管内粘连、终丝病变及脂肪瘤侵袭等情况,预后治疗较差。而脊髓栓系松解术可以最大程度将脊髓栓系清除,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脊髓栓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脂肪液化、脑脊液漏、泌尿系统感染等,而此次研究组中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较少。同时,显微操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使用,减少了术中神经损伤,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由脊髓栓系综合征复杂多样,治疗上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综上所述,脊髓栓系松解术是目前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后无效等情况,可能与术中医生的技术及配合程度有关。

猜你喜欢
脊膜松解术脊髓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山羊硬脊膜的微观形貌及三维结构特征
白良川副教授运用“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针灸取穴思路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