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9-10-18 07:25苗培栋姜宇东李颖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4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丁苯酞血流动力学

苗培栋 姜宇东 李颖

[摘 要] 目的 分析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h、24h、7d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72,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8例(96.00%),对照组为42例(84.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平均血流速度(MFV)水平高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12.77,P<0.05)。结论 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丁苯酞;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4-0341-0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患者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量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性损伤。如血流阻滞时间过长,脑细胞长时间缺血会形成不可逆转的坏死性损伤[1]。在急性脑梗死发作后尽快恢复脑组织供血动脉的血流供应可挽救部分受损的脑细胞,对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溶栓治疗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2]。阿替普酶是一种特异性的纤维蛋白溶解剂,可选择性激活纤维蛋白原,在发挥溶栓治疗的同时可避免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3]。丁苯酞可改善脑组织代谢,增加梗死区血流量,缩小梗死面积,减轻神经损伤[4]。目前国内大量研究分别肯定了阿替普酶、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但联合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0例,隨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50~82岁,平均(67.52±11.45)岁。观察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50~82岁,平均(68.02±11.25)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5];(2)影像学检查确诊,且发病时间<6h;(3)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2周内行外科手术或心肺复苏者;(2)半年内发生过脑血管意外,有出血性脑卒中史者;(3)严重休克并对升压扩容无反应者;(4)严重心、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者。两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降压、调脂等。将阿替普酶0.9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取10mL用于静脉注射,于1min内推完。其余90ml持续静脉滴注1h进行溶栓治疗。溶栓24h内密切观察患者情况,24h后复查头部CT,确认无出血时加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迈瑞DC-8型颈动脉彩色超声仪检测梗死区平均脑血流量(average cerebral blood flow,Qmean)、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Vmean)、脑血管阻力(cerebrovascular resistance,R)、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Zc)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脑血管MR灌注成像检查局部脑血流量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FV),人工手动方法确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梗死区域外缘2cm范围的区域,并放置在rCBF参数图的缺血区,用镜像的方法放置在ROI对侧,取平均值。相应操作由本医院影像科技术人员完成。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检测仪器为日立7600-020ID生化检测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通过NIHSS评分下降情况来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同时病残0级;(2)好转:NIHSS评分下降在50%~89%之间,同时病残1~3级;(3)有效:NIHSS评分下降在20%~49%之间;(4)无效:NIHSS评分<19%,且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死亡。

神经缺损评分:通过测定NIHSS评分来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测定治疗前后6h、24h、7d的NIHSS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处理,定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4.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24h、7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CVR、MF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VR、MF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mean、Vmean水平高于对照组,R、Z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SOD、GSH-Px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Hcy、SOD、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可选择性激活纤维蛋白原,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安全性高、特异性好的优点[6]。有研究证实,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增加梗死区血流量,有助于减少脑细胞凋亡,挽救损伤的脑细胞,对患者的预后有益[7,8]。

丁苯酞是从芹菜种籽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可提高脑血管NO水平,抑制血管收缩,并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促进缺血区毛细血管再生而增加脑组织局部血流量[9]。同时可保护线粒体结构,提高线粒体ATP酶活性,维持线粒体膜稳定,进而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10]。有研究发现,丁苯酞可抑制脑水肿、缩少梗死面积,抑制血栓形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益。

本研究中发现,采用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好地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益。这是由于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可迅速增加梗死区血流量,减少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11]。有研究认为脑血管储备功能受损、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2]。本研究发现,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能力。而急性脑梗死造成的缺血性损伤以及脑组织血流再灌注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进而导致微循环障碍[13]。SOD、GSH-Px是天然的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14]。Hc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与脂蛋白结合形成泡沫细胞,引起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血栓形成。Hcy还能抑制NO合成,引起血管痙挛,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15]。本研究中采用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后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仅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者,Hcy水平低于仅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脑组织的过氧化损伤,进而保护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边丽丽,谷小芳,刘芳,等.依达拉奉联合丹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3):558-560.

[2]程俊杰,李静,梁西强,等.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不同血脂分层下病死率的分析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3):97-100.

[3]Antonino T, Di RD, Rosaria P, et al. Early high-dosage atorvastatin treatment improved serum immune-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s classified as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a randomized trial[J]. Medicine,2016,95(13):e3186.

[4]任彩霞,余凡,余永平.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909-910.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6-19.

[6]刘春燕,郭乐,杜鹃.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胸膜肥厚和纤溶活性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6):23-25.

[7]尹春丽,王耀伍,吕佩源.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6):565-567.

[8]潘美靖,陈少川.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32-34.

[9]Shin DH, Kim EY. Regarding “Perfusion MR imaging using a 3D pulsed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Labeling method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assified as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involving the lenticulostriate artery territory”.[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17,38(12):E103.

[10]朱烨,吴雅利,李宝香,等.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8,29(8):1095-1098.

[11]刘淑萍,刘淑敏,李英,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的血流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48-650.

[12]路小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93-95.

[13]李茜,张冬森,郭娜飞,等.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212-214.

[14]张东风.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SOD、GSH-Px、NO水平的影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3):37-41.

[15]章凯,胡北平.左西孟旦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0):54-57.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丁苯酞血流动力学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椎管内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研究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