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的“千里眼”

2019-10-18 09:40关浩杰叶亮陈嘉砷黄鑫陈亚
市场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电子商务

关浩杰 叶亮 陈嘉砷 黄鑫 陈亚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5G时代即将为被称为“直接经济”“零距离经济”的农产品电商插上腾飞的翅膀,以它高效、精准、实时的特性堪称农超对接的“千里眼”。人们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数字化新业态和新零售模式的出现,为我国传统农业销售方式的转变注入新的元素。本文就新时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环境、作用及短板展开深入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对策。旨在让农产品电商焕发它新的时代动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全面小康。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082-03

一、新时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背景

(一)政策支持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把现代农业和当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网络化现代农业新模式。将“互联网+现代农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文件精神大力倡导建立具有品牌推广、技术和人才培训、物流集散以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功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了“数字乡村”战略。对发展新时期农产品电商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支持。

(二)发展需要

由《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可知,2016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10.3万亿元,同比增长37.6%。可以看出,在三年前我国电商交易已逐渐出现规模巨大、增长平稳等特点,已然呈现出崭新的态势。同时,在2016年上半年B2B电子商务融资事件中,有多起融资金额超过亿元。而其中来自农业领域方面的融资占据了较大比例。有关农业领域的B2B电商融资在全部融资事件中占比超过10%。由此可见,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综上,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中国农产品电商的前景充满勃勃生机。

(三)技术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5G等词频频被提起,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词。如今,互联网相关技术与其他各个领域的协同融合发展具有极广阔的前景,在农产品电商方面亦是如此。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有关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因运输时间较长而导致的农产品在新鲜、快捷等方面的损失等问题,如今正不断得到解决。冷链运输及相关衍生技术、结合实际建立多处就近仓储甚至是升级运输方式等。为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而提出的信息追溯平台的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时沟通,24小时有效服务等技术,都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新时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作用

(一)利于减少农产品的库存浪费

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复杂多样和有效信息对接的不充分,导致农业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市场上生产和经营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使得农产品市场上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精准度差等问题的出现。电商与农产品相结合,为农民和合作社提供实时性、全方位、立体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其准确的把握市场的需求,有效缓解鲜活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农产品生产者通过电商平台的实时数据。让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按需生产。提高了针对性,从而减少了农产品的库存浪费。

(二)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将农业与电商相结合,依托互联网的时效性,使得我国鲜活农产品上行冲破现有的时空限制。通过电商发展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扩大鲜活农产品线上市场。企业通过网络发布卖方消息、了解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缩短供应链,拉近农户与市场的距离。与此同时,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交易更為便捷,费用更加节省,成本更为低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提高了信息对称度,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

(三)实现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农产品电商能够将独立的、分散的农产品交易变得更具规模化、组织化和整体化,单个的农户在进行鲜活农产品售卖时并不能形成规模性。因此,独立的农户依托农产品合作社或者企业,将质量上乘、包装精美的鲜活农产品委托给统一的配送中心进行配送,将农民、企业、消费者有机联系起来。配送中心为了确保市场信息的有效对称,会对进行售卖的鲜活农产品进行统一质检、分类,对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二次确认。加之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品牌宣传不足且收效甚微。因此,从目前来看,市场对农产品品牌的要求也更加迫切,这样的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于鲜活农产品品牌的打造。

(四)有助于产业和人才“双振兴”

农产品产业化被不断提上日程,而农村电商人才的大量缺失和不足,则对培育新型农民,招收农产品电商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而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出现和推广,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技支撑更加稳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方便快捷。针对不同农民的接受能力,制定个性化的电商知识技能教学和培育计划,农户学到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使其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电商产业化和人才的“双振兴”。

三、新时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痛点

(一)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而且农村居住相对于城镇较为分散,道路设施不太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点少,物流配送服务速度慢,农村距离城市物流集散中心路程较远,配送时间相较于城区配送时间会长1~2小时。由于农村居住地点较为分散,并且物流服务网点数量少,消费者往往要前往镇物流网点寄取快递,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效率低下。农产品物流环节冗余繁杂,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环节众多,增加了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并且在流通环节中出现了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农民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购买价格增加。农民得到的利润减少。农产品的物流服务因为受限于农产品自身的条件限制,只能服务于临近城市之间,物流范围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受限制,导致经济基础条件和交通条件差,设施不健全。我国现阶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电子商务发展较为困难。在河南省已发展电子商务的贫困县中,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很难有效合作协调,发挥出电商扶贫的功能,所以不能很大程度体现出促进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的储存、物流配送还需要完善,并且出现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成本过高、消费者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覆盖范围小等局限性限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对农产品电商的接受度不高

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渠道主要是超级市场、农贸市场,很少通过网络电商平台购买农产品。消费者对于网络销售农产品的质量担忧、配送时间长也成为影响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因素之一。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和思想观念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农民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了解十分缺乏,无论是购买生活消耗品还是购买农产品,仍然以传统方式购买。农产品电商平台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缺乏,导致农民很少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因此,不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认知和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四)电商人才资源供需不平衡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相关的技术人才积缺,尤其是农村地区。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潜力挖掘不够等,都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新时期农村青年人才的“走出去”依然呈“孔雀东南飞”之势,人才资源的缺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电商人才资源的过度饱和,农村电商人才资源的极度缺乏,导致我国电商人才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创新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三驾马车”

1.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便捷的交通、发达的网络、畅通的物流作为新农村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的“三驾马车”,有助于补齐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首先。交通实现“路连路”。“想致富先修路”,完善的道路设施为生产资料的运进与鲜活农产品的运出提供便利,是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最基础的载体,维系着村内村外、家家户户。

2.5G网络“户接户”

互联网5G时代的即将到来,增强了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技术力量。5G网络的全面覆盖,让每一家农户生产者在农产品电商都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款“农产品掌上通”App,解决电商平台的一切。

3.智慧物流“点对点”

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鲜活性、季节性、地域性,不易保存,易腐坏变质。所以需要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结合乡村电商物流服务站和相关产业的分布,让电商与物流协同共生,实现农超“点对点”的直达对接。

(二)智慧物流协同电商共生“农超对接”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探寻鲜活农产品电商平台与智慧物流的协同共生新路径,这对于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成本、提高鲜活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大有裨益,真正实现农产品“鲜活”的价值。通过“基地直供+电商平台+智慧物流+超市直销”新路径,智慧物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分析,根据农产品电商平台确定好的订单关系,对农产品进行实时配送,达到“直采直供直运直销”的精准效果,以保障农产品的鲜活性及配送的时效性。进一步减少烦琐的中间环节,缩短了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链,降低了冷链成本,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消费者及时精准地收到了鲜活的农产品,在吃上绿色健康食物的同时,农民生产者也获得理想的收益,供需双方互利共赢,使“农超对接”效益最大化,有效解决农产品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内育外引”平衡电商人才供需杠杆

农村要美、农业要强、农民要富,乡村要振兴,电商要发展,培育乡村内生动力才是可持续之路。

1.对内培育电商新型农民人才

汲取“传帮带”的精髓,培育形式要多元化,要让农民通俗易懂。注重理论与实践、学习与互动、经营管理与市场利润相结合,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让我们的“农民工”变成“企业家”。

2.对外将高素质电商人才“引进来”、走出去的“召回来”

基于目前城乡、内外人才严重失衡的矛盾。我们要抓牢乡村振兴的良机,完善农村一切相关配套设施。让我们的电商人才深切感受到新农村是宜居的,是他们大有可为的天地。建议通过“校农”合作,打造农村电商人才直招新模式,为农产品电商定向培养专业性人才。“内育外引”双向培育农产品电商人才,平衡电商人才供需杠杆,从“一人发”到“全家富”,最终实现“乡村兴”。

(四)全面提高对农产品电商的接受度

一方面,增强鲜活农产品的网购吸引力。扩大网购消费需求。电商与智慧物流的协同共生发展,有效解决了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鲜活性,保障了消费者对其质量的需求,再大力扩大相关的宣传,让鲜活农产品的电商网购好处深入消费者的内心,增强他们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让电商销售理念宣讲进人寻常百姓家,充分让农产品生产者尝到电商带给他们“第一桶金”的甜头,让他们体会到电商对农产品销售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赚的是“快钱”。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角度鼓励农民对农产品电商的深入了解,實现农产品电商从认知到认可再到接受与广泛运用。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电子商务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浅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