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能为导向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

2019-10-19 08:48邵明虎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体质教学效果

邵明虎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据学者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已连续二十多年下滑,更严重在于下滑的趋势仍在持续。作为长期从事学生体质研究和负责学生体质测试的一线教师,学生的体质状况可能更加堪忧,表现为“不能跑”、“跳不动”、“肌无力”,“能不动则不动,能动想办法偷懒”。近年来社会娱乐圈中盛行的“伪娘”、“娘炮”形象误导了青年学子的体育观认识,加重了青少年学生“病态”特征。为极力扭转学生体质现状,国家和各级部门一直在努力,2018年1月,国务院一号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校园体育保卫战持续进行中。我校于2018年9月在新校区大一新生中启动了建校以来幅度最大的体育改革,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对我校体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利地遏制了学生体质下滑的现象。

二、公共体育改革的课程设计与组织

(一)体育改革课程设计的方向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了以“体能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所谓体能为中心改革,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筛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中四项核心身体素质为内容,其中男生为1000米、50米、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女生为800米、50米、立定跳远、仰起起坐。(2)转变之前体育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代之“学生体能+技能结合”的模式,将80分钟的体育课分为两场,前半场按体育专项进行技能传授,后半场进行两项体能训练。(3)制定以身体素质为考核内容的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所有教师。

(二)体育改革课程设计的目标

学生四项身体素质至少两项以上提高;学生四项总分至少提高10%。

(三)体育改革课程模式

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质,保障改革出成果,实施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改革模式。(1)课内改革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体能训练为改革内容,修订了大一新生体育教学大纲,在课时保障、考核评价上都作出修改。(2)课外体育联盟活动,每周学生参加两次由学生自主组织的体能训练,每次时间为1小时。

(四)体育改革课程组织与实施

1.学期初公布改革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2.以学年为考核时限,每年10月份组织大一新生参加测试,获取基础测试成绩,每学期期末再分别进行一次测试。3.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与公平,三次测试均由第三方完成。4.为了鼓励先进,每年六月份设有表彰总结大会。

(五)体育改革课程保障机构

成立由学院院长担任主任,学院其他领导为委员的体育改革委员会,组建由体育教师、学院辅导员和学生体育骨干三方共同维护的管理层。

三、公共体育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一)学生考核评价方法

1.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每周两次的体育联盟锻炼,参加体育联盟次数低于总规定的三分之二,期末体育成绩不及格;2.期末体能四项成绩中两项低于入学基础测试数据,期末体育成绩不及格;3.期末体能四项成绩总分低于基础测试数据20%以上(不含20%),期末体育成绩不及格。

(二)教师考核

教学效果计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效果体现分(即学生成绩的变化),一部分是教学效果通过分(即体能测试通过情况)。两者比重为前者百分之三十,后者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通过分计算方法如下:首先每位学生有入学测试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学校要求,假设要求通过人数为N,某老师的学生总人数为M。现在根据入学测试成绩排名,取前N名,然后随机选课后,该老师的学生中属于这前N名中的有n个,最终测试该老师班级通过人数为X。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体质教学效果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