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踏”背景下沈阳“四个中心”发展战略拓展与实施路径

2019-10-20 03:25纪国涛
辽宁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沈阳一带一路

纪国涛

[内容提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促进沈阳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突破东北亚区域发展的单项思维禁锢和地缘空间框架。对此,本文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中拓展沈阳“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探索沈阳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沈阳 发展战略

沈阳“四个中心”战略的提出为沈阳加快向具有东北亚区域影响力的核心城市演化,并以“四个中心”建设充实和引领区域城市变革提供了时代机遇。但局限于东北亚区域的战略定位将制约沈阳在带路建设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能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需要沈阳构筑起立足东北亚、面向“一带一路”、能锚定全球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体系。目前,沈阳的多边贸易发展和经济连接已超越了基于地缘关联的东北亚区域范畴,并在深度融入带路建设中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摆脱东北亚区域发展局限,将沈阳“四个中心”的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拓展为带路视角下的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和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四个发展战略定位。将带路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替换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的原因在于:一是2017年沈阳港集团建构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国际贸易物流平台,沈阳一汉堡中欧班列纳入国家规划,“营满欧”等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沈阳面向欧美和带路沿线国家的物流枢纽能力已经形成。二是沈阳和东北亚的物流从2016年的16.63%下降到2017年15.6%,与带路国家物流从2016年1.81%上升至2017年3.3%,而与德美国家物流持续保持在34%以上,沈阳与欧美以及带路之间的国际物流逐渐走强而与东北亚则呈弱化趋势。三是沈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本身也需要具备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的能力。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实施路径

带路视域下促进沈阳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实施,一是要整合与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主动建构国际科创空间,融入国际协同的科技创新网络。争取国家支持在沈阳设立面向带路建设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基地,承接和孵化带路沿线国家高端科技项目,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沈阳实现产业化。同时,以沈阳白贸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平台吸引集聚带路沿线国家顶尖人才,既为沈阳高端技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又加强带路沿线国家高端技术协同互动,打造沈阳高水平的国际研发机构。二是国际化科创中心需要拥有体现创新成长性的产业基础以及体现创新引领的创新能力。基于沈阳未来生产、未来交通、未来健康、未来信息技术以及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围绕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抓紧出台制定沈阳高质量国际资本引入策略与措施,通过国际化高级资本集聚推动沈阳创新性产业快速成长,同时对标上海外国人才港的制度创新建构沈阳与带路沿线国家科技活动交流的常态化机制,促进沈阳发展成为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三是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众多中小创新创业企业与国际研发体系协同联动,实现创新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和价值转换。在加快推进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中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汽车企业与中小型瞪羚企业;积极主动助推与扶持跨境电商等互联网企业以及信息技术企业发展,培育生成引领性强、具有颠覆性创新的独角兽企业。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国际化中心城市战略发展路径

沈阳国际化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实施要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引领,拓展沈阳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是推动制度型开放与创新,促进沈阳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演化,在更广领域内扩大外资市场准人,打造外资集聚沈阳的新高地。二是依托沈阳战略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未来产业布局,遴选对外开放升级的战略重点,制定产业带路国际化发展路线图,打造开放的服务型新经济体系。三是发挥带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经贸产业园区以及海外仓等平台支撑功能,搭建沈阳融入带路建设的战略空间体系,打造各种经济和非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空间。四是加强沈阳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互鉴,加速推进沈阳与带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化沈阳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带路建设也为沿线各国高等教育开放、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现实发展机遇。一方面,依托沈阳带路高校联盟搭建以沈阳为枢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开展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和留学生教育等灵活多样形式加速带路国家高校科研人员、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加大引进全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力度,推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在沈阳独立办学或联合办学,打造沈阳高等教育国际名城。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战略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给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全球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然而深度融入带路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平台体系、创新体系等全方位的协同。尖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构成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中心战略发展的支撑,因此要以沈阳“未來产业”发展之路协同布局带路建设,形成沈阳未来产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引领机制;要以“智能装备”之路协同带路国际产能合作,在国内高端市场培育上形成新优势、在国际市场开拓上形成新格局。依托带路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构不同装备制造平台体系,拓展与带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对接深度与广度。带路装备制造业国际信息平台有助于企业即时了解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带路装备制造国际技术交流平台不仅有助于技术发展动态,也有助于增强产品的国际认知度等,如辽宁组织的中德制造业合作论坛就显著提升了沈阳智能制造的国际品牌效应。依托沈阳白贸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高端产业园区协同构建达到国际化先进水平的一流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科研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团队,把沈阳建成为带路国际化先进装备制造人才集聚中心。最后,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城市发展需要构建知识链流通、氛围活跃的创新环境,锻造辽宁三个白贸区空间协同的国际创新港,锻造沈阳白贸区以及其他产业园区创新辐射中心,推动要素整合能力强和产业带动能力强龙头企业进行国际并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战略实施路径

带路背景下沈阳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战略实施要在枢纽网络建设上,整合物流资源,形成物流要素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在组织网路建设上,充分发挥沈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推进沈阳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形成数字枢纽和空中枢纽,加强沈阳海外仓的建设和布局,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在物流枢纽建设上,依托沈阳白贸区“七区五业”布局吸引能够提供不同业态的高端龙头物流企业进驻,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化和便利化,推动沈阳商贸物流发展,提升集聚与中转货物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加A级物流企业数量,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在国际枢纽建设上,促进沈阳与带路沿线国家物流节点之间的互动融合,特别是与中蒙俄物流通道上关键节点形成协同互动的物流网络,搭建沿线区域的共同物流运作平台,提高物流服务效能。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需要高效的物流体系、发达的商贸市场、先进的制造基础、优质的商业服务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支撑与保障。带路背景下沈阳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不仅是要成为全球性资源要素集聚、中转与配置中心,更要服务于沈阳科创中心、国际化中心城市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中心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沈阳一带一路
最小和最大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