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

2019-10-21 05:40杨秋丽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发展

摘 要:汉语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和历史传承的载体,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性和实用性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发展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当前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研究,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2、现状

2.1古文处于进退两难

作为中国优秀的语言文化,古汉语承载并延续了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如今,由于世界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中国古代文学已越来越被忽视。目前,在许多人的心中并不重视古典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尽管古文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且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被经常使用,但是其存在的价值不可忽视。如今,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想要取消对古代汉语的研究,甚至有些人甚至想放弃古代汉语。这种想法肯定是不正确的。它不仅导致了全球化背景下古汉语文学的两难困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汉语言文学的良性发展。

2.2汉语言文学趋向欧美化和网络化

在全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中国语言和文学也受到欧美国家和网络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就是欧美语言的例子。尽管这种现象是全球语言和文化交流的结果,但却是不可避免也对中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中国媒体产业的加速发展,网络语言也深刻地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不仅变得非正式,不严格,还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汉语言的规范[1]。网络的高覆盖和快速传输特性也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化的正确传播。

3、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发展背景下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的学科。特别是在现代教育形式中,汉语言文学已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和应用。因此这也表明.中国历史的长期累积发展一直与汉语言文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与许多国家有着廣泛的覆盖面和商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自然地传播到不同的国家,展现出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3.1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古代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没有古典文学的支持,我国的汉语文学就会失去灵魂。因此,有必要加强教育改革,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过去的经验,汉语教学过程经常受到一些阻碍,因此,应当对课程的内容加以精简,以便汉语言文化的专业性加强,必须充分展示最核心的要素。避免以交叉学科的形式出现,从而显示出汉语言文学的特征及其对研究的内在重要性[2]。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全面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汉语言文学人才,促进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

3.2强化汉语言文学审美

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审美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代表,并且自古以来流传至今。古代汉语文学的内容总体上很吸引人,并且有巧妙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人们通常使用优美的措辞来描述场景,或者最简单的白描来描述真实场景。许多诗歌使用生动的词语来描述场景,极具审美意义。因此,有必要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特征和当代审美意识,对中华文化的审美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3]。语言文学提高审美能力,让汉语语言文学服务于人文学科,促进现代汉语语言文学的进步与发展。

3.3积极推广汉语言文学

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使汉语言文学具有一定的背景和价值。同时这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因此,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不应仅局限于中国。面对全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国语言文学应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引导中国语言文学走向世界,积极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魅力[4]。由于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此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还必须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的特征,通过网络促进汉语文学的发展。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世界上的地位将决定该国文化的发展。因此,中国还必须加强发展,促进经济实力的提高,使汉语语言文学取得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汉语言文学。只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国际地位,才能使汉语言文学的推广更加有效,从而走得更远。

4、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传承和瑰宝。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增强汉语言的实用性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有效推广。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应让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注重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具有“应用性”,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8):240-241.

[2]陈家琳.浅淡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3]李彩玲.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9):35.

[4]么广宙.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文存阅刊.

作者简介:

杨秋丽(1978-),女,河南省郑州市人,讲师,主要从事职业院校文化课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发展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区域发展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图说共享发展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