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职业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

2019-10-21 06:44田姗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田姗

摘    要:高等教育观和人才观是基于高等教育人才表现特征的回应,这需要大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并且有良好的职业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竞争的需要。在高等教育观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也需要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路径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思想现状不容乐观

在当代大学生中,价值观多元发展,但是职业目标不明确成为一大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在西方享乐主义和利益至上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偏差,贪图享乐,并且不愿意在大学生涯中积极进取,提升自身本领以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在职业发展观念上更是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抱以不同的态度,但是从对部分任教学生的谈话中能看出,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对未来应当向着什么方向求职亦或是创业方向也非常迷茫,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似“无头苍蝇”,没能找到自己最心仪的工作。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针对性

尽管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在日常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仍然有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亟需解决,当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但是对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调节职业压力做得少之又少,导致该课程重点侧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思想价值观培养上略有欠缺。此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老师,在师资力量上配置的缩水,也导致该课程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提高重视,并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践行探索。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导向灯,只有坚定了思想信念,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發展过程中面临的艰难险阻,并且以自身的科学素养解决问题。职业素养教育更侧重于对“行”的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偏向于对“心”的教育,只有心智成熟、意志坚定,才能更好投身到工作实践中去,实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将职业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整合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习实践密切相关

思政教师应当整合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中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关的知识点筛选整合,实现两者的融合共通。避免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灌输,多以学生的自身认知为出发点,改进教学模式。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也要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观念,妥善解决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问题。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强化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另外,还要实现教学和实践的密切相关性,因为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采取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课程教学内涵,以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职业化特征

思政教师不应循规蹈矩,而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趋势,教师也要在思政教学中融合职业化发展特征。因为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也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心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在职业素养培养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的培养,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在打造有效课堂的时候,需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化发展特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和行业信息,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的相关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延伸和结合。

(三)拓展教学空间,实现全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方面也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倍加重视,同时大力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利用学校角落,大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思想观念,实现全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宣传栏、教室外等处,进行思政教育宣传,并且联合学生会、校园广播站等学生组织,积极开展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些重点的节日开展优秀文化传播活动。另外,高校方面也要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设良好的开展空间,应当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邀请高校优秀毕业生、先进学生代表等开展宣传讲座活动,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有干劲、有积极性,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培养有效性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亦或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两者均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以思政教育为例,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教育侧重点,显然和十年前甚至两年前都是不同的,职业素养要求更是如此,职业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一种灵活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可以借用学校和专业的校企合作资源,定向打造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向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剖析其专业合作企业的文化、企业宗旨,并且以此为出发点,深度讲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有条件,可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参与教学,切实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教育中,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良好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在深厚的科学底蕴和科学素养下,运用自身卓越的创新能力,投身到社会建设中来。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其也能有效提升两者的教育教学价值,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当积极改进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此外,高校也应当大力支持,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品德高尚的专业化人才创造最好的教育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杨亚楠.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0):88-89.

[2]户廷勇,徐金益.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1):163-165.

[3]秦丰姣,王中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性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14-15.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