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冷热滑及空载试运行安全评价研究

2019-10-21 10:26任渊韦开平蔡治勇
科学与信息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系统故障

任渊 韦开平 蔡治勇

摘 要 冷热滑及空载试运行试验是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集成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成功实施对于整个新建线路的建设、竣工验收、正式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以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对五号线一期北段的冷、热滑试验准备基本条件进行了32项检查,仅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其次,制定试运行方案,并在试运行期间对信号、通信、机电、车辆四大类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与分析,为后续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保证其正式运行安全。

关键词 冷热滑;空载试运行;系统故障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正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入或即将投入试运营[1]。重庆轨道交通不同于其他城市 ,重庆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山多河多,地形高低悬殊。因此,轨道交通在运行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不安全影响,在其正式运行前进行冷、热滑及试运行的安全评价就显得的更加必要。

冷、热滑是指采用实际运营车辆,分别在带电和不带电的情况下驱动列车,按照规定试验线路,完成启动、牵引、制动等工作。是对系统联调及试运行筹备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试运行是轻轨投入使用前的前期准备,空载试运行指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工程冷、热滑试验成功,系统联调结束,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的活动[2]。

本文主要以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北段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冷热滑及试运行方案的研究,最终对轨道交通五号线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冷、热滑试验的准备基本条件进行评价。

1 冷热滑及试运行实验方案

五号线一期北段线路整体上呈南北向,从北起于两江新区的园博中心站,向南至大石坝站;地下区间大部分穿越城区,且周边建(构)筑物较多,主要穿越丘陵地带,穿越地层以砂岩、砂质泥岩地层为主[3]。

1.1 冷热滑检查表的设计

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监理等资料及现场检查,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规范》(AQ 8007-2013)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五号线一期北段工程冷、热滑试验准备基本条件进行评价,在冷热滑试验中,行车组、车站组、安保组的成员要动态分布在全线不同的区间和车站。其中冷滑涉及共性条件、土建專业、线路专业、信号专业、通信专业、机电专业、车辆及车辆段、综合监控,热滑涉及供电专业、机电专业、车辆及车辆段、土建专业[4]。

1.2 试运行方案设计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30013-2013)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试运营最后20日应按照试运营开通时列车运行图行车。各项运行技术指标应达到要求。五号线一期北段于2017年9月8日开始试运行,11月18日开始试运营前的20日跑图。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提供的试运行数据,从10月13日至11月27日,五号线一期北段总列公里数67907.99km。

试运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8日-10月23日,试运行时间为8:00--16:00,上线4列车,其余时间安排施工或调试;第二阶段:10月23日-11月13日,试运行时间逐渐增加,上线7列车,试运行时间为7:30至20:30;第三阶段:11月14日-12月8日,正式进入按图模试运行阶段,按照开通试运营的要求,开行8列车上线试运行,间隔8分钟,试运行时7:30-20:30[5]。

2 结果与讨论

2.1 冷热滑检查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冷热滑试验准备基本条件进行检查,共检查了32项,其中冷滑试验准备基本条件,共检查了25项,有24项符合要求,有1项不符合要求:车站、区间安全标志、疏散标志、信号标志、线路标志、停车标志不齐全。在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及时补充、完善各种标识,并张贴在所需位置,保持轨道通道内的清洁卫生,为轻轨试验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热滑试验准备基本条件,共检查了6项,全部符合要求,该单元符合安全运营要求[6]。

2.2 试运行故障统计与分析

11月8日试运行以来的故障类型统计见图2.1。

五号线一期北段空载试运行11月8日至11月27日(除15、16、17日)共发生69起故障,其中机电系统故障5起,占故障总数的7.2%,通信故障16起,占故障总数的23.2%,信号故障43起,占故障总数的62.4%,车辆故障5起,占故障总数的7.2%[7]。

在试运行中,各故障类型趋势图如下图2.2-2.5所示:

在空载试运行中,信号系统故障次数最多,共计43起。列车产生红手掌紧制9次,司机以RM模式进站停稳后恢复正常。列车MC1端、MC2端、折返线雷达打岔共12次,经维修人员处理后故障排除。3次折返失败,司机以RM模式动车后恢复正常。列车上线后无法升级为CTC模式,以ITC模式运行,经处理后恢复正常。在列车以ATO驾驶模式运行时,行车门站台门未联动2次,司机手动开启车门与站台门后恢复正常。CTC模式运行、进站前后、折返线产生不明原因紧制5次,司机以RM模式动车后恢复正常。进站或折返时产生ATO超速紧制2次,司机按压“确认”按钮后恢复。控制中心ATS及运行图系统黑屏1次,经维修人员处理后故障排除。列车信号故障扣修,扣修未出段,故障正在处理中。列车ATP打岔2次、信号显示屏黑屏3次,列车产生紧制,司机复位ATP以RM模式动车越过前方信号机后恢复正常。列车发生ATP故障3次,备车顶替其运行。列车在园博中心下行出现MVB(多功能车辆总线)A线故障,运营四公司生产调度确认恢复正常。列车ATO驾驶模式下行过标约3米,司机退行对位,并报相关部门处理[8]。

如图2.3所示,通信系统的故障次数共16起,MC1、MC2端、控制中心无线列调共故障6次,经维修人员处理后故障排除。站台CCTV蓝屏,经维修人员处理后故障排除。车站无线列调及手持台无法正常使用,经维修人员处理后故障排除。自动广播故障6次,已报相关部门处理。站台监视器故障、监视屏1块黑屏,已报相关部门处理。

如图2.4所示,车辆系统的故障次数相对较少,共5次。列车制动缸压力显示异常,运营四公司生产调度确认恢复正常。列车单个车门故障,经维修人员处理故障排除;MC2端、全列车自动广播故障2次,已报修,故障正在处理中;空调有异响,报运营四公司生产调度。

如图2.5所示,机电系统的故障次数与车辆故障次数相同。站台门故障3次,经维修人员处理后故障排除。列车在进站时因站台门关门状态闪断导致紧制2次,司机在按压“确认”按钮后恢复正常。

根据各系统故障趋势图,截止至2017年11月27日各主要系统发生故障次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信号系统故障次数较多,机电、车辆故障次数较少,在信号系统的调试过程中,从故障问题中寻找隐患并加以检测和修正,及时发现信号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以防护,保证试运行期间各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解决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9]。

3 结束语

通过对冷、热滑试验准备基本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在冷滑试运行期间“车站、区间安全标志、疏散标志、信号标志、线路标志、停车标不齐全”,其余检查项均符合安全运营要求,在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对各种标识的制作并张贴在所需的位置。在五号线一期北段空载试运行期间共发生故障69起,信号故障占62.4%,故障次数最多,因此,在后续的试运行中应加强对信号系统的调试,减少故障发生的次数。为下一步试运营前的热烟测试及大客流疏散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畅,于校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车辆专业评审准备工作要点浅析[J].科技风,2016,(14):100-101.

[2] 何雄.城市轨道交通空载试运行解析及优化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10):32-36.

[3] 陈源,姚建伟.城市轨道交通热滑方案设计与实践[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1):37-40.

[4] 王华声,徐永红,曾海军,等.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试运行演练评估应用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8,(2):129-134.

[5] 邹普尚,张冰清.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流程及常见组织问题研究[J].综合运输,2016,(11):34-39.

[6] 廖斌,楊进华,禹倩倩.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1):56-59.

[7] 何雄.城市轨道交通新线空载试运行解析及优化控制思路[J].精品,2016,(6):124-126.

[8] 左莹.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的基本条件及关键要求[J].商品与质量,2016,(52):125.

[9] 张建平,张凌翔,张宁,等.目标导向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18,(2):135-140.

作者简介

任渊(1993- ),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安全技术及工程 。

猜你喜欢
系统故障
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分析与维修
关于电梯门系统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110维保过程中几种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
高校校园有线广播系统故障多发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建议
波音737NG飞机燃油系统故障探讨
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排除与维修探讨
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
德洁轮可变距(CPP)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