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

2019-10-21 10:26郭军毅
科学与信息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现状企业

郭军毅

摘 要 双重预防机制是新时期提升生产安全工作的主要工具。其将安全管理分为风险分级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本文将首先对该论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企业的建设现状进行介绍,同时也将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

2017年,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共发生5.3万起,死亡或失踪人数达3.8万。这一数据较2016年度已大幅下降,但死亡人数仍然触目惊心。针对生产安全环境存在的重大隐患,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也先后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以及《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其中都重点谈到了双重预防机制这一新型管理模式。

1 双重预防机制的特征

2016年后,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规划的指导意见,其中都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新时期提升生产安全的主要工具。双重预防机制主要由两方面内容构成,其一是依托风险分级体系构建的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的主要特征,是将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提炼,并依据管理责任与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在我国历年发生的工业事故中,“认不清,想不到”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风险分级防控,从而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也可得到提升。其二是依据风险等级规划设计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该机制的主要特征是责权分明及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安全隐患的管理责任较为模糊,各部门相互推諉的现象极为常见。通过新型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生产安全的管理质量将得到改进[1]。

2 我国企业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现状

2.1 对于风险分级的认识不统一

风险分级是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前提条件,但我国企业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仍不统一。部分企业认为,风险分级应被视为政府行为,其自身难以准确定位风险隐患。这样的观点弱化了企业的责任,并认为割断了双重预防的管理结构。还有部分企业将风险评级极限在传统的安全制度中,以至其安全管理范围难以得到扩展。例如,部分企业将安全制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提炼,并对其进行分级。而新设定的风险分级制度,并未超过以往的管理范围,隐形的安全隐患将长期存在。还有部分企业的风险分级机制与现实环境严重脱节,个别企业甚至照抄其他企业的同类章程。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体现自身实际。

2.2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合理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是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排查隐患、隐患治理等职能。但由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开展时间较短,部分企业并未依托该机制设立对应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至基层工作仍然存在分工不明等问题。例如,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常会在基层部门设置安全员,以维护现场的生产环境。当发现安全隐患后,其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但在风险分级后,基层部门的负责人,也将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而双方如何分配管理职责,尚未在基层得到科学的调节。再有,部分企业利用风险分级,弱化了主要领导的安全责任。这样的管理机制,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安全管理工作也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2.3 设立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观意愿不强

在落实双重管理预防机制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的意愿并不强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双重预防机制增加了安全管理项目,部分企业的生产设备与技术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问题必然会增加对应的成本,因此部分企业的实施意愿并不强烈。其次,新型的管理机制更加严格,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个别基层员工会表现出抵触情绪。这一问题也会对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带来负面影响。总之,新制度的推出必然会对传统机制带来冲击,已经适应传统机制的企业往往不愿做出改变[2]。

3 完善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具体措施

3.1 结合国家标准制定风险分级

部分企业对于风险分级的认识并不统一。在改进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并结合自身情况,将本企业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炼。例如,企业可首先将国家标准与企业安全制度中所体现出的安全问题进行提炼。同时企业应当邀请基层员工将微观的安全隐患从生产环节中提炼出来。将两项内容合并后,企业将得到相对全面的安全防范项目。之后,企业应当将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定义为一级风险,并有企业负责人亲自管理。而安全隐患较小,且存在于各部门之间的问题,可被定义为二级风险,并由部门责任人主抓。针对隐患同样较小,且与生产技术紧密相关的问题,可被定义为三级风险,并由一线职工承担主要管理责任。

3.2 建立科学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依据风险评级制定的,在优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企业可将安全员作为考核各级工作的负责人,从而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转变为责任管理。例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当安全员发现生产部门存在火灾隐患时。其通常会及时排除火灾隐患,必要求相关人员避免类似问题继续发生。而在新型的管理机制中,安全员应首先要求相关责任人停止其他工作,并及时排除火灾隐患。之后安全员可依据风险分级,对责任进行处罚。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责任与监督责任将有效剥离,各级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将得到激发。

3.3 提升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观意愿

由于管理成本相应提高,部分企业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意愿并不强烈。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利用新型技术降低管理成本。例如,在预防火灾隐患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通过传感器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监控。当机械设备出现温度异常,或各生产区域出现烟雾时,传感器会将异常数据及时上传至安全管理部门。而安全管理部门可及时排除这一部分隐患。通过提升安全防护技术,企业的人力成本将得到节约。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有利于安全责任的界定,企业的管理工作将得到更广泛的支持[3]。

4 结束语

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过程中,企业应依照国家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风险防控工作。之后企业应当依据风险防控结果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两者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靳建顺.同煤集团选煤厂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7,(11):61-64,68,8.

[2] 郭志华.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必要性[J].中国金属通报,2018,(04):39,41.

[3] 冯立梅.双重防御为“安全”栓牢双保险——漳州市构建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见闻[J].安全与健康,2017,

(07):23-25.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现状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