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9-10-21 07:37阮克海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德育教学策略

阮克海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尤为关键,大部分的语文内容存在一定的思想性,因此对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意义重大。老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条件积极渗透德育,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对语文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所包含的德育具有审美性、层次性、共鸣性和渗透性的特点,老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以及优势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学生能够积极地接受优秀思想化的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一、引言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思想认知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非常容易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干扰,因此恰当的德育教育则显得尤为关键。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明显的作用,老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联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完善个人的人格。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老师可以抓住两者的相关性以及要求,通过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及分析来更好的体现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一个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老师可以用比较美妙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需要抓住这一主要内容,深入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之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念以及品德情操,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和实践研究时主动的接受优秀思想的感染。其中优美语言文字的应用尤为关键,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老师可以将形式多元的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其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二)利用一些比较伟大的形象的影响学生

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往往会模仿老师以及家长的行为,小学语文教材之中包含许多比较伟大的人物形象,老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及研究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语文作品之中的人格美以及思想美,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完善个人的人格。其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尤为关键,老师应该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通过这种形式来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

(三)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老师可以着眼于这一教学的实质条件,通过课文的描述来创造生动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情景元素,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引导感知不同的情境,从而获得更多美妙的感受,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三、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对根据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丰富现有的语文活动内容和形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其中课外活动关键,老师需要注重德育教育与科学和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积极设计不同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熏陶以及感染。

为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不同的课外活动之中,老师需要注重师生角色的和你互换,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干预和引导,而是需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联系,丰富和拓宽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更多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五、老师要注重言传身教

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指路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的利用以及选择,通过言传身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好的体现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学术界和理论界明确提出,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对老师非常依赖,老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角色,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端正个人的态度,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其中老师的仪表谈吐以及着装尤为关键。为了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老师必须要注重不断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表率以及榜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语文学习成绩,主动的接受优秀德育教育的影响和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有所区别,因此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时,老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分析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态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以及水平,重新调整后期的德育方向以及教学策略,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都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六、结语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语文老师必须要注重不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及选择,着眼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质条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特点以及优势,保障德育教育的完美渗透以及融合,让学生既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又能够完善个人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徐万宪.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若干思考[J]. 成功(教育), 2013(16):304-304.

[2] 相霞. 關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11):132-132.

[3] 张晓兰.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 华夏教师, 2016(10):57-57.

[4] 潘武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学周刊, 2014(32):64-64.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德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