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同课异构”方式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2019-10-21 07:37赵利娟卢东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异构同课异构骨干教师

赵利娟 卢东峰

摘要:“同课异构”把过去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这种教研模式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深入观察,分析、比较,提出个性化的方案;找出并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与努力方向,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因而我校开展了以“同课异构”方式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更好的校本教研模式,使校本教研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同课异构,校本教研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学领域逐渐出现了对某些课例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形式,不仅贴近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增长,而且能将先进理念具体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同课异构”与校本教研的内涵

“同课异构”指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教材内容,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校本研究方式。“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同课异构”发挥了教研组团队力量,使教师更好地呈现教学风格,更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更大程度体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校本教研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二、“同课异构”方式下校本教研的优势

(一)“同课异构”教研彰显着教师不同风格的教学

“同课异构”虽然主题相同,但更有利于教师张扬个性,体现教学方法多元化,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

我校董寸玲老师和张海燕老师是我市的数学骨干教师,两位教师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前者治学严谨,注重教材资源挖掘与运用;后者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从教学实际出发,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上学期,两位老师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两位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两位老师在教学侧重点、教材处理、自主学习等几大方面都有所不同。

董老师侧重于学生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和探究图象性质,并把此环节放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展示。自主学习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所学内容。董老师的课最大亮点是“活”,学生活动设计得好,小组讨论落到实处,学习分工明确,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张老师的课则侧重于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函数图象和性质以及利用两点法画函数图象,淡化了描点法,同时把画函数图象放在课前预习完成,课上直接展示。而自主学习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尝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具有尝试性和挑战性。张老师的课突出了一个“导”字,教师的引导思路清晰,展示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 “同课异构”教研丰富了备课组备课内涵

“同课异构”也给学校的日常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同课异构”有助于拓展备课组研究思路,增强备课实效。作为教学链重要的一环,备课组备课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毋庸讳言,教师个体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备课质量粗糙的情况,同时也存在不知如何发挥集体备课智慧的状况。实施“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既是一次观课、评课活动,也是一次研究集体备课策略的活动,甚至是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对自己的又一次超越。

在实施“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各自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等,并在研讨中作出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实践活动。课后集中反思、交流、比较,在交互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并形成新的认识,获得教法和学法理念上的突破与更新,在比较、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

如去年我校推选老师参加市优质课大赛时,三位老师同上《分式的加减法》一课,数學组全体成员集体备课,集中展示,课后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找出亮点,指出不足,接着再次调整修改。最终我校宋冬红、姚文利两位老师以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干净利落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区初赛中脱颖而出,参加市优质课比赛,并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同课异构”教研促进教师共同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理念的落实、新教法的推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校际、校内教师群体、个体发展的均衡状况还有待提高。实践证明,以“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为特征的“同课异构”主题教研,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课异构”主体教研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打造、为塑造合作共享精神提供了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平台。在这一主题教研活动的引领下,合作这一基本组织要素的张力得以充分展现,教师立体的职能在合作中被激活,动力在合作中得以持续。在这过程中有助于教师个体与群体形成共同的价值,有助于教师共同进步与发展。近五年来,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参加国家、省、市级优质课8人次,并荣获国家、省、市一等奖,教研组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并荣获“区优秀团队”、“优秀课题组”荣誉称号,所有成员分别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市名师、区骨干教师。

总之,在 “同课异构”的背景和环境当中,教师能够形成非常浓厚的教研氛围,促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阐述和沟通,对于教学加以更深入的探究和研讨,促进教师能够获得共同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异构同课异构骨干教师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