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三驾马车”

2019-10-21 09:09马剑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

马剑云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年来上海部分高校在探索全课程育人模式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着力构建起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围绕“课程思政”的要求,我们要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参与,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在认识课程育人的价值本源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实施路径,在第一课堂主阵地全面融入德育,强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利用第三课堂作为有益补充,发挥课程思政强大的育人潜力和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教育

“课程思政”全覆盖指的是:全员参与、全课程实施、全面渗透。教师全员参与,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中实施,包含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活動中全方位渗透,保证培养的是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专业教师不一定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因为在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中,思政工作主要是学院领导、党员教师或思政课任课教师的任务,与普通教师关系不是很紧密。这可能会影响到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专业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人文素养不均衡,可能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

一、“课程思政”全覆盖是必要的

现行的思政课效果不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2017年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的“老大难”问题作了深刻剖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

纵然认为思政课担负着思政教育的主要责任,其他专任教师也同样具有德育职责。如果说思政类课程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显性课程,那么专业类课程就是隐性课程。将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达到隐性“课程思政”目的,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的状况,深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打破原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困境,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课程思政”全覆盖是可行的

全员参与可能会遇到阻力。阻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问题;二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邀请思政专家、思政课专任教师为全体教职工作专题辅导讲座,达成共识,提升理论水平;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编写含思政设计的教学计划,通过“写下来”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德育职责。

三、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三驾马车”

(一)在第一课堂主阵地全面渗透德育

第一课堂指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的全部课程。学院应设有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类和辅修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完整知识、丰富辩证思维、心灵成长、高尚人格培养的任务。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立德”的要求相比其他专业的要求更高。

(二)强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

第二课堂指学生社团、专业技能竞赛、专业综合活动等。将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品德提升、素质养成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构建起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实践技能的“综合类活动”和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类活动”两大模块,旨在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二课堂的规划、设计和组织还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大思政框架。

(三)利用第三课堂作为有益补充

第三课堂指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发展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必须同向发力,形成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的格局,合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认识课程育人的价值本源的基础上,要采取科学的实施路径,在第一课堂主阵地全面融入德育,强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利用第三课堂作为有益补充,发挥课程思政强大的育人潜力和功能,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贾钢涛.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9-50.

[4]孙建平.把中国传统文化引人思政课堂的设想[J].学理论,2013(5):235-236.

[5]朱冰.高职思政类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创新-基于“大思政”视域[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153-155.

[6]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5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