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10-21 08:02张广妮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土地开发生态保护对策

张广妮

新疆陆源土地开发整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土地整治一直是改善土地利用率的最有效方式,但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以土地资源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的环境危害,分析了土地整治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措施;详细阐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并对相关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为后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生态保护;对策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由于土地特性自身变化及人类个体或群体作用方式变化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覆被和使用程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土地数量和结构改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荒地、盐碱地、滩涂、空闲地等宜农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压占、挖损、污染、破坏的土地和风沙、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农村地区林、田、路、渠等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恢复土地可利用功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一)对土壤资源的危害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促使我国城市政府也开始愈发重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但是,这也导致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大大增加,造成城市的土地资源被过于开发和利用,致使城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过低,远远要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十分严重的人地矛盾,导致现如今很多城市出现了交通不便、住宅拥挤、地皮紧张以及道路堵塞等诸多问题。并且,有部分的城市在使用土地时,没有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浪费问题十分显著,如征地而没有使用、多征地却没有完全利用以及早征地没有及时开发等诸多怪象,甚至有些城市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征地,盲目地建设各种开发区,却没有充分发挥相应作用,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合理的使用。

(二)对植被资源的危害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植被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其主要表现在植被数量的减少和覆盖率的下降。一般来说,该状况会增大土地面积,但却会造成水土流失。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中,植被大量被砍伐,植被的种类和数量均不断下降。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一)重视资源开发的科学性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已经与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在一起,并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密切。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来说,必须重视管理意识,实现土地的科学化开发,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第一,用途管理至关重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应实施合理的规划,完善土地的空间布局设计,保证农田的耕种任务,尽可能限制土地性质的变更,完全杜绝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耕种土地的合理控制。另外,对土地实施有效的保护,将土地规划与农户实施签约,必要时还可以增设土地保护牌,做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第二,土地整改迫在眉睫。地表裸露是造成土地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借助农作物秸秆来实现地表的覆盖,尽可能减少灰尘的产生。在多风时期,农作物秸秆可实现土壤的保护,最大化降低水分的流失。第三,巩固农民的耕保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耕种保护的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耕种的重要性。例如,到学校进行科学耕种理念的讲解 ;以横幅的形式在农村进行科学耕种宣传 ;向农民传递耕种法律知识,从多角度进行土地资源的保护。

(二)生态功能重塑

生态功能重塑是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核心,做好该方面不仅可也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升生态环境的功能性,构建完善的生态服务系统。那么,在生态功能重塑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可以针对土地工程区域的形态,构建相对完善的水利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加强生态系统的灌溉能力,提升土地工程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应当根据地质地貌的实际情况,规划完善的道路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加强土地工程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当根据土地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构建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同时,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对不同植物进行重组,构建合理的搭配空间和生态空间,以此逐渐形成完整的生态物质和能量循环功能,这样不仅能加强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生态环境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重视生态功能和多样性的保护

土地整治的重点是生态功能的维护和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既要求土地资源实现自我恢复,又实现资源利用,使得整个植被可以正常生长。土地整改前应对当地的植被物种按照年龄结构或者资源特点进行分类,根据植被的自身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保护措施。植被的组成分类并非任意的,其需要考虑土壤学和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做到生态的稳定,其在重建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植被的多样性因素,为植被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植被的重建中,应挑选本地的植被物种,尤其是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植被,固氮植物往往是首先考虑的品种。另外,高保水的植物也是重要的重建植物品种之一,其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最后,空间格局的科学性规划被视为植被重建过程的重中之重,其最大的優势是提高了植物的景观性,尤其是大型的植物更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否则将失去了植被重建的意义。

(四)改革创新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专门组织机构,统筹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规划设计、投标管理、监理、施工、业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部门单位,健全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工程管护责任制,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水平和综合效益。二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统筹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统一纳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集中管理使用,集中力量建设重点项目工程。拓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有效解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加强利益分配土地权属管理。土地权益和权属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成效的关键环节。在项目管理上,不仅要追求新增耕地的数量,更要注重耕地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要严厉杜绝为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数量,忽视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的行为。要切实杜绝为获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忽视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的行为。

四、结语: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近年来,国内可用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科学化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解决这一问题,在未来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时,应重视环境与土地的平衡,在解决耕种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环境保护,最终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 何家军,王斐,黄诗颖,樊连生.三峡水库库周生态保护带建设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2019,50(S1):45-48.

[2] 顾羊羊,黄贤峰,邹长新,叶鑫,林乃峰,张卫民.沅江源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遥感监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06):764-772.

[3] 曹润,杨朝现,刘勇,李雨彤,杨和平.基于生态保护格局的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06):689-697.

猜你喜欢
土地开发生态保护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发母企业土地模式探讨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