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精准扶贫调查分析

2019-10-21 18:44吴大林黄晴武永成
度假旅游 2019年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吴大林 黄晴 武永成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旅游特色小镇的精准扶贫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开展了对砀山縣良梨镇这个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精准扶贫现状的调查,希望能够发现问题,汲取经验,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174-02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扶贫,包括旅游精准扶贫,消除贫困人口,作为国家 “十三五”规划一号工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事,实现首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任务,尤其是皖北,正处于“四化”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城镇化也正处于急速推进期,包括精准扶贫在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最佳时期。2016年11月初,省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安徽旅游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我省旅游小镇的基本概念、创建目标和要求、基础保障,全力推进旅游村镇建设的精准扶贫。

2 良梨镇旅游特色小镇贫困现状

2.1 贫困特点

2.1.1 根源性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贫困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从而忽视了内地的经济发展,良梨镇地处中部地区,距离南方经济方发达地区较远,无法受到经济辐射作用,从而形成现在贫困的状况。

2.1.2 复杂性

从类型上看,农村贫困呈现多元化特征,良梨镇面临经济贫困、环境贫困和文化贫困,三者相互交织,增加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

2.1.3 原因多样性

导致一个地区贫困的原因绝不止一个,多种不同的因素共同交织才会导致一个地区真正踏入贫困行列。良梨镇矿产资源较为匮乏,只能依靠第一产业维持经济的发展;良梨镇居民大多数为老人与小孩,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都外出打工,致使该小镇劳动力匮乏,无法发展其他行业。

2.2 贫困原因

1) 经济结构单一,对环境依赖较大。良梨镇以酥梨而闻名,全镇大部分群众以种植酥梨生活。这依赖于良梨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但由于自然因素变数较大,导致近年来村民收入的不定。

2) 环保意识薄弱,土地利用率低。目前各村镇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浓厚,大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生态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由于环保意识的薄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土地污染现象越发普遍,土地利用效率低。

3) 老龄化程度深,脱贫目标难以实现。目前良梨镇未脱贫的村民大部分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留下父母在家从事酥梨的种植工作,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大量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3 良梨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精准扶贫现状

3.1 扶贫模式

1) 产业扶贫与电商扶贫相结合。近年来,砀山县组织知名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对接合作,良梨镇凭借其丰富的酥梨资源首当其中,通过村级电商运营站为电商企业与贫困户搭建对接平台,村村都有扶贫驿站,帮助贫困村销售特色农产品,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 教育扶贫。针对因学因病致贫的“两因户”,通过教育医疗脱贫,全面实施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和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资助政策。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 金融扶贫。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实现村镇银行县县全覆盖、小额信贷业务村镇全覆盖和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

4) 医疗健康扶贫。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并且帮助贫困户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提供残疾补助等各项补助。

5) 特色旅游扶贫。近年来,砀山县围绕旅游扶贫目标,充分发挥果林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积极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旅游已成为精准扶贫特色产业。良梨镇有其特色万亩梨园风光并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围绕“酥梨小镇”的主题,良梨镇以休闲旅游产业为核心,融合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将形成“一轴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

3.2 扶贫成效

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脱贫成效显著。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017年,砀山县良梨镇严格按照政府下达的扶贫专项整改行动总要求,对2703户贫困户6005人完成资料归档工作,摸实摸细贫困户信息,对每户贫困户完成“双包”工作。现今良梨镇共有总贫困人口2703户600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15户,1074人,低保人口占比17.89%;五保贫困户104户,142人,五保人口占比2.36%;一般贫困户2084户,4789 人,占比79.75%。结合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及我镇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严格开展脱贫工作。已完成产业扶贫(果园改造)885户2067人173.0542万;主体带动13个带动主体带动885户2067人17.7万元;土壤提质增效801户1240人32.04万元光伏上报35户申报资金71.55万元;雨露计划2017年通过名单16人,应保未保补报通过13人,共涉及29人次;扶贫公益性护林员62人,扶贫公益性岗位保洁员114人;完成小额信贷562户涉贷资金2030万元(动态调整清退28户102万元)。2017年通过动态调整新识别211户457人;返贫28户80人清退269户580人;户内补录171户322人;户内减少1户1人;净增人口198人。2017年我镇拟脱贫贫困户656户,1387人,良梨村、桃源村两个贫困村拟出列。良梨镇贫困村良梨村、桃源村、丰棉村三个60kw光伏电站已经建设完成并网发电;三个500吨冷库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年底完工;三个村电商扶贫驿站已经建设完成。

4 良梨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问题

砀山县良梨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与旅游产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要求相比,仍然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值得高度重视。

4.1 顶层统筹难度大

特色旅游小镇的精准扶贫涉及乡村经济、产业、文化、组织、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牵涉部门多,工作复杂,统筹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不协调、不合理的现象。所需资金数量大,财政资金供不应求,工商资本下乡束缚较多,地方融资筹资门槛较高。

4.2 基层思维转变难

良梨镇全镇耕地均为梨树,该镇居民世代以种梨为生,他们保留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但也留下了落后、封闭的思想观念。在上个世纪及本世纪初期,因为该地区位于内陆地区,交通较为闭塞,新鲜事物传递较慢,加上农民自身保守的思想,大多数人选择安于现状,缺少创新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

4.3 文化参与性亟待增强

良梨镇承载着砀山梨悠久的文化与积淀,而现在良梨镇更多的是将这一文化转化为经济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是增多了,但是酥梨的文化却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低,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本优势。“酥梨”在良梨镇是一种文化代表而不是一段冷冰冰的文字,缺少参与性、体验性、时代代入感是良梨镇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4.4 产业结构不平衡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低,结构不合理,梨树类农业发达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重工业占比重却很少。产品短缺与产品过剩同时并存,安全、绿色产品供不应求与低质产品产量过剩的现象时有发生,梨树在开花和成熟的季节才能有大量收入,这样导致收入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酥梨滞销的新闻也屡屡曝出。乡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流动性弱,资源转化能力不强。

4.5 科技创新薄弱

科技创新动能不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低;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比较薄弱,农业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低;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不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

5 良梨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对策和建议

5.1 把握总体要求统筹协调

为了规划统筹各种要素,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强度和高效能的“四高”原则。在规划小镇建设时,要树立超前意识,力争按照4A级及以上的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以上标准进行建设,为争创省级特色旅游小镇打好基础;同时要突出砀山的本土特色,挖掘本地梨文化内涵和历史资源,合理定位小镇的建筑风格,丰富特色餐饮、提供精品住宿、开发相关旅游商品,举办多种都样的旅游文化活动,打造出能体现地域文化标识的旅游产品,全面遵循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落实旅游扶贫方案。

5.2 开展扶志教育转变思维

组织贫困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扶贫标准和政策举措,让贫困群众知晓政策、更好地参与政策落实并获得帮扶。

5.3 加大贫困地区文化供给

让旅游小镇保护知识进入大、中、小学课堂,培养学生对城市记忆传承的意识;借助广播、电视台、报刊以及网络等媒体,加大旅游小镇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丰富旅游小镇保护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打造砀山独特的“梨文化”。

5.4 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开发扶贫岗位,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扶贫车间,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稳定脱贫项目。加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措施,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6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精准扶贫理论、新农村建设理论的細致了解、对旅游扶贫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掌握下,通过运用文献法研究省内外的扶贫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调研地砀山县良梨镇展开实地调查,以及后期的问卷回收、资料整理。做出分析,得到特色小镇建设及扶贫的现状,并发现其精准扶贫以及其产业建设发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琼琳.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宿州市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7)∶114-116.

[2]展鑫,胡卫伟.我国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9)∶84-85.

[3]胡志毅.全域旅游的精准扶贫机制分析[N].中国旅游报,2016-10-04.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