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国精神 助力青年成长

2019-10-23 18:00廖冬梅邓丽云
荣誉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罗山社团祖国

廖冬梅 邓丽云

陈建群先生

一个以国为重、以港为家的社团领袖、成功人士。青年时,他信奉人生当自强,奋斗不息,写下一段不服输、不放棄的励志故事。至中年,他将心放在了青年上,意在为年轻人创造机会,将年轻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他的方向是为社会的未来打造一支充满正能量青年生力军。他总是在努力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将对香港的爱护之心和对中华民族的赤诚之心,浓缩在每一个言行举止中。

非法“佔中”事件背後的深思

2014年9月28日,一场非法“佔中”行动开始,持续了近80天,在这近80天里,包括金钟、铜锣湾、旺角等地区在内的多条道路被示威者非法佔领,这场非法行动直接导致这一地区的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上百万人的日常生活、學习、工作受到直接影响,商户更是苦不堪言,销售额大幅度下降,甚至关店倒闭。

2016年2月8日,香港旺角发生暴乱。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包括陈建群先生在内的香港企业家、生意人、中年群体的深思。他们发现直接参与这两次事件的主体是香港的年轻人,他们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同时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肯定地意识到“乱是败的根源”,並向整个社会发出呼声:“香港要维持繁荣稳定,一定不能乱!”

而“乱的根源是什麽?为什麽年轻人要佔中?要主导暴乱?”“其一就是青年缺少机会,对未来前景迷茫。”这是陈建群先生等人总结出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後,陈建群先生等人开始重点关注香港的青年,给予青年人专业及正确的引导,将精力放置於为青年创造机会、培养青年人才上,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忆往昔岁月愿以生命影响生命

陈建群先生於1974年来港,那时的香港刚刚历经股市災难,经济萧条,加上大批内地人湧入香港寻找工作,即使是一份只糊口的工作都很难。而语言也是横亘在他面前的一道阻碍。儘管艰难,一颗向上的恒心不允许他放棄。他从在一家塑料厂当学徒开始,一步步向前。五年的辛勤努力付出後,他终被提拔为工厂经理。

回忆打工的那段过往,他说:“那个时候为了多赚点钱只要一听到可以加班,就高兴得不得了。”那份喜悦中夹杂着心酸的经历在今天已经变得澹然,然而那种永远向前的心态,与忽视一些困难的无畏精神值得年轻的一代学习借监。

1980年他开始创业,开厂创办五金塑料厂,经过十年的艰辛创业,终於有回报,90年代初将事业的版图扩展至酒楼、娱乐、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将曾经崎岖的路踏成坚实的坦途。

而今,他的事业稳定,一双优秀的儿女正走向他们奋斗的方向,成为陈建群先生的骄傲。而他自己亦不曾就此安享人生,他仍奋战在事业之中,奉献於社团中,不时地鞭策自己更加努力,付出更多,让自己的人生旅程更加丰富、充实而美好。

陈建群先生成长、奋斗、服务社会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亲力亲为,努力坚持,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及更大的回报。正所谓“生命影响生命”,他希望所有的青年都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走正确的创业之路,走出锦绣前程。所以在社团中,他总是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年轻人自己去做,发挥他们最大的智慧与潛能,从而令他们去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青年更好地成长。

为社会的未来打造一支青年生力军

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世界卫生组织将18岁至44岁的人定义为青年,在港澳台地区20周岁至39周岁为青年。今年是香港回归22周年,而回归之年出生的人已长成为青年,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向着社会主体力量大步走来。

“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自豪感,认为他们将来一定能夠承担起社会的责任,社会是需要他们的,他们为此感到无比兴奋。另一方面,他们的理想追求、信念立场並没有那麽坚定,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是非观念容易被舆论左右。再一方面他们会因为社会给予的机会太少,而常常感觉恐慌及迷茫。”因为常与年轻人相处,陈建群先生了解他们,更懂年轻人想要的是什麽。多年以前,他便开始提议社团年轻化,着重於青年的培养,为青年创造机会,为社团培养後续力量。陈建群先生直言:“无论是社团还是社会,要向前发展,必然要同时做到‘尊老和‘扶幼,敬重长辈是必须要做的,而扶持後辈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将年轻人推出,社团、社会才会得以延续。这也是长辈们最希望看到的事。”

2016年,在陈建群先生等一批心怀香港的爱国人士的倡导、组织下,罗山派体育会成立。在罗山派体育会首届就职典礼上,创会会长陈建群先生曾说道:“我们成立罗山派体育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提供一个新的平台给时下的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和狮艺,从中锻炼体魄,培育优良的品格,为他们在学业及未来的事业上打下良好的基础。”罗山派体育会的大门是为年轻的一代随时打开的,它的成立旨在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尽心尽力,为社会的未来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创会会长陈建群先生与同仁一起相继举办各种活动,他们将上千青年人组织起来,发挥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精气神,调动他们的服务积极性。2017年10月中旬,罗山派体育会协助泉州同乡总会举办一场爱国爱港的教育活动,担任副总指挥的陈建群先生动员众多年青人参加,並将活动中的许多机会给予了年轻人,让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如此更加激发他们心中的正能量,才更好、更广地去感染身边的同龄人。因为年龄相仿,彼此间才更有共同的语言,沟通起来才更加顺畅。

陈建群先生笑言:“很多时候,青年对青年说一句话所产生的作用力比得上长者对青年说上十句。而有了青年人在,正义之声都会更加响亮一些。”如此重视青年力量之下,罗山派体育会已经演变成一个凝聚爱国爱港青年力量的社团。

当不少年轻人开始独当一面,凝聚起更多的同龄人,既让社团後继有人,长久地延续下去,亦为香港社会扩大爱国力量,这实在是社会之福,国家之幸。这是讓陈建群先生最希望看到,也将更努力去做的事。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陈建群先生就是这样深深地爱着香港、爱着祖国,一心一意为港为国。爱国之於他是一种本能,与血肉亲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他说:“我们在内地长大,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无论是曾经还未发展起来的中国,还是如今在世界上佔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的中国,我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每一次走出国门,他都很自信地昂首挺胸。“我们的国家,儘管有些方面还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称得上‘飞速,新中国成立至今不过短短70年,已经从一穷二白发展至世界各国需要仰视的高度。这真是值得人骄傲的事情。而我生活的香港,今日及日後的繁荣最大的倚靠是祖国,国家是我们的後盾。”陈建群先生说。因为对祖国爱得深沉且真诚,他一直在用心地做事,努力搭建好更多平台予青年去认识我们的国家,推动他们成为未来香港和谐发展,祖国繁荣的中坚力量。

他的孩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亦心怀祖国,他们常回到内地,去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了解国情,参与爱国活动,延续着陈建群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侧记:家是最小国

歌中曾唱:“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陈建群先生一心装满国,然而撑起一个家的卻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他视为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最坚强的後盾的太太。

陈建群先生将大多数时间用在了事业及社团义工中,以至於忽视了家庭,将家中大小事情交付予太太。陈太曾一边嘴上说着“抱怨”的话,说做他的朋友很好,做他的家人很累,一边又甘之如饴地将教育孩子、照顾先生,将经营家庭的重任担在了肩上,以让先生毫无後顾之忧的方式支持着他的一切工作。

“太太将两个孩子教育得很好,我最幸运的是有一个好太太,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陈建群先生说。他们的家不大,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已成亲的女儿,加上新增添的小成员,人数不多,卻幸福四溢。陈建群先生爱他的国,也爱他的家。“有国才有家”是陈建群先生信仰的名言!

猜你喜欢
罗山社团祖国
缤纷社团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北人食菱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尕妹妹,哥哥在罗山上等你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父亲上法庭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