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冬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2019-10-24 10:52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苏州215006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冬训白细胞

王 林(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6)

跆拳道是一项时尚的运动项目,在我国大城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休闲娱乐为主的跆拳道运动增强了国人的身体素质、防卫意识,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与群众体育不同,竞技跆拳道的核心目的是提高运动能力并创造佳绩。跆拳道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运动选材、训练方法的阶段性选择、运动训练监控和医务监督等。在确保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训练的前提下,本文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训练效果,客观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为教练员的针对性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振吴实验学校7名跆拳道女运动员,年龄为13~1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苏州大学中文数据库,并在CNKI高级检索中输入“运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等关键词,检索文章。

1.2.2 实验法

冬训前、中、后期的最后一天进行指尖血采集,时间设为清晨7∶30,地点为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二楼。通过血常规测试仪检测运动员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水平;通过生化测试仪测验运动员冬训前、中、后期的血尿素(Urea)和肌酸激酶(CK)水平。

2 冬训计划

2.1 训练强度计划(表1)

表1 训练强度计划

2.2 冬训前、中、后期训练计划(表2、表3)

表2 冬训前、中、后期白天训练计划

表3 冬训前、中、后期晚上训练计划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细胞监测结果(表4)

冬训前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白细胞水平和中期无显著差异(P>0.05);冬训前期、中期运动员的白细胞水平与后期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运动员冬训阶段白细胞水平

3.2 红细胞监测结果(表5)

冬训前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冬训中期(P<0.01),显著低于冬训后期(P<0.01)。冬训中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冬训后期(P<0.01)。

表5 运动员冬训阶段红细胞水平

3.3 血红蛋白监测结果(表6)

冬训前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冬训中期(P<0.05),明显低于冬训后期(P<0.01)。冬训中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冬训后期(P<0.01)。

表6 运动员冬训阶段血红蛋白水平

3.4 肌酸激酶监测结果(表7)

冬训前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肌酸激酶水平与冬训中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冬训前期、中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肌酸激酶水平与冬训后期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7 运动员冬训阶段肌酸激酶水平

3.5 血尿素监测结果(表8)

冬训前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血尿素水平与冬训中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冬训前期、中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血尿素水平与冬训后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8 运动员冬训阶段血尿素水平

4 分析与讨论

4.1 冬训前、中、后期白细胞指标分析

作为人体的“卫士”,白细胞经常被用来检测运动员的免疫功能。自然生理状态下,白细胞一天中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变动,因此,白细胞的测试工作放在冬训前期、中期和后期阶段的最后一天早上7∶30进行。研究发现,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会影响白细胞的数量[1]。某种强度和持续一定周期的运动,可使白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往往最明显[2-4]。

由表4可知,在冬训前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白细胞含量与冬训中期和后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冬训3个训练阶段内,跆拳道女运动员的免疫水平比较稳定,未出现炎症和免疫水平低下的状况。通过了解可知,运动员未出现感冒症状。在冬季训练阶段,训练强度呈现“低—高—低”的走势,虽然训练强度不同,但队员白细胞数量稳定且正常。可见,运动员免疫机能状况良好,能适应冬训不同阶段的训练强度安排。

4.2 冬训前、中、后期红细胞指标分析

正常人体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现当中薄、边缘厚的形态,其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pH值。一般认为,一次性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可明显提高红细胞的数量,而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使红细胞数量较正常人低[5]。

观察表5发现,冬训中期跆拳道女运动员的红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冬训前期。可见冬训中期运动强度增加后,运动员的红细胞数呈下降趋势。冬训后期青少年跆拳道女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冬训前期和中期。冬训后期训练强度降低后,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增加到最大值。用红细胞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如果红细胞处于较低水平,则预示着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状况[6]。检查运动员的红细胞值发现,冬训期间运动员的红细胞数在(3.5~5.0)×1012个/L范围内,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伴随冬训阶段训练强度的增减,运动员红细胞数出现相应的降低和升高现象,用红细胞指标反映运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的“灵敏性”。

4.3 冬训前、中、后期血红蛋白指标分析

血红蛋白即血红素,是红细胞中的含铁蛋白质,可评估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状况[6]。在运动训练中,血红蛋白含量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宋刚等[7]研究表明,在为期60天的周循环集训中,训练第20天,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较训练前出现显著性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过度溶血引起的,其中一些血红蛋白也开始合成新的RBC。徐国琴等[8]对30名学生进行为期4 周的递增负荷跑步实验发现,4周的递增负荷实验结束后受试者Hb值均显著性下降,女性受试者下降更为明显。这表明长期高强度跑步训练易降低血红蛋白值。

表6结果表明,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跆拳道女运动员冬训中期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冬训前期;运动强度降低后,冬训后期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冬训前期和中期。在冬训运动强度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运动员的血红蛋白逐渐降低,这是机体出现的一个应激反应。冬训后期训练强度开始降低,血红蛋白含量开始回升并出现最大值,可见,运动员机能改善良好,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4.4 冬训前、中、后期肌酸激酶指标分析

肌酸激酶(CK)是骨骼肌中的一种关键能量代谢酶,用于评估运动员的肌肉损伤程度[9]。当CK值小于300 U/L时,运动员状态良好;在300~500 U/L范围内,运动员状态表现一般;超过500 U/L,身体机能表现较差,多表现为运动疲劳[10]。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项目和强度对CK值产生很大影响。佘军标[11]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CK值进行为期11个月的研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CK值最高,举重运动员和田径运动员CK值次之,跆拳道运动员CK值最低。康莲等[12]对高原短跑训练的运动员进行研究,采取2种不同负荷(定量负荷和极量负荷),发现运动员极量负荷后即刻CK值最高,其次是定量负荷即刻CK值,安静状态的CK值最低。可以看出,CK值的大小与运动强度成正比,且不同运动强度对身体的刺激不同。

由表7可知,冬训前期青少年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肌酸激酶含量和冬训中期、后期无显著性差异。冬训前期,运动员训练强度相对恒定;从冬训中期开始,训练强度增加,运动员晨血清CK值没有明显增加;冬训后期,训练负荷调整后,运动员晨血清CK平均值增加,但没有显著升高。结合教练员提供的信息,冬训中期采血前一天,运动员进行了调整性训练,因此,CK值未出现明显变化。可见,用CK值反映阶段性运动训练效果不太明显,但作为日检测指标评价时很有针对性。冬训各个阶段最后一天,运动员CK值均低于300 U/L,说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4.5 冬训前、中、后期血尿素指标分析

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子的代谢产物,通常用于评定训练量的大小[13]。运动员的血尿素水平受负荷量的影响,运动时间小于30 min的训练,血尿素无显著变化;进行30 min以上的训练,血尿素水平升高明显。监测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时,可通过运动员的晨血尿素水平来判断[6]。晨血尿素值在4~7 mmol/L时,表明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合理;超过8 mmol/L,则身体表现不佳,主要表现为运动疲劳,表明运动量过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时,有必要提前了解运动员的饮食状况。因为如果运动员饮食不均衡,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很可能促使血尿素值假性升高,导致运动监控不准确。

表8结果表明,冬训前期青少年跆拳道女运动员的血尿素含量和冬训中期、后期无显著差异。整个冬训阶段运动员饮食均衡,故排除饮食对血尿素的影响。冬训阶段运动强度出现变动,但运动量未严格规定,总体上和运动强度相“吻合”。从结果中发现,运动员的晨血尿素水平各个阶段均保持在4~7 mmol/L,说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能适应冬训各阶段训练负荷量的安排。

5 结束语

在冬训阶段的生理生化监控中,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反映阶段性训练效果有一定的“灵敏性”。 用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反映阶段性运动训练的效果不太明显,但作为日检测指标评价时很有针对性,能很好地检测个人身体机能状况。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运动训练效果,建议结合跆拳道专项体能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使监测更加科学。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冬训白细胞
重庆市党员冬训“十佳案例”
疫情下学习不停 冬训课堂接地气又暖民心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江苏阜宁:党员冬训助推检察队伍建设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