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昌平路桥景观造型方案的研究

2019-10-26 07:35兰懿凡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苏州河昌平路桥

刘 鹏,兰懿凡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市 300042;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1 工程概括

昌平路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的中部,处于苏州河东段,介于恒丰路桥、普济路桥之间,呈东西走向。西起昌平路-江宁路路口,沿昌平路规划走向,向东跨苏州河,接恒通路,止于恒丰路。上海市静安区对“一河两岸”规划建设的目标是打造“连续慢行的城市公共轴线、历史传承的文化艺术地标、标志性的滨水活力中枢”,围绕公共、亲水、生态、开放的理念,其中重点确保苏州河至彭越浦沿河空间的开放性和连续性,将在东斯文里两岸、昌平路桥周边等重点区域,强化两岸区域功能融合,同时加快推动滨水空间的贯通连续、可达可用和品质提升[1,2]。

2 桥梁方案创作的背景思考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苏州河两岸开始了自西向东的城市化进程,发起便是苏州河上的桥梁。苏州河上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与上海这座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桥梁先后建设的一百多年时间,既是桥梁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历史,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表1。

表1 苏州河上的桥梁情况表

十九世纪末钢桥和混凝土桥梁相继诞生,二十世纪初外白渡桥和浙江路桥两座钢桁架桥梁建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四川路桥和乍浦路桥两座混凝土桥梁先后建成。这些技术先进、造型经典的桥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和钟爱。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特大型大都市,苏州河又是上海的母亲河(见图1),建设具有先进性、原创性、标志性、艺术性的城市桥梁,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空间环境、契合上海的历史文化特色、满足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需求。

图1 美丽的苏州河

3 景观桥梁群落设计案例分析

3.1 伦敦泰晤士河上的桥

伦敦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一条美丽的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总长48 km,却是英国名副其实的母亲河(见图2)。英格兰的发展与兴衰,都与泰晤士河密切相关。泰晤士河全程共有各种桥梁214座,隧道20多道。流经大伦敦地区的河段上有33座桥,而在伦敦市中心的河段上,架有16座桥。其中每座桥梁的造型和历史都可以奉为经典,见图3。

图2 泰晤士河

图3 泰晤士河上的桥

3.2 天津海河上的桥梁群落

1404年在三岔河口修筑天津卫城算起,天津已有600多年的建城历史。自2002年开始的天津中心城区海河开发改造项目,对城市桥梁进行了全局性、高起点、高标准的研究、规划、设计、建设,包括对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桥梁的维修、修复与再生;对普通梁桥的装修与美化,使之赋予了现代的元素、文化的记忆;对于新建桥梁更是契合了现代城市的景观的高要求,建成了一批高水准现代城市桥梁。城市桥梁群总体标准的提升,为城市解决交通功能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景观、文化、艺术、人文、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力与感染力,见图4、图5。

图4 天津海河桥梁群落

图5 海河上的桥

4 周边环境分析及桥梁定位

昌平路规划用地主要为城市绿地、商办综合、商住综合以及住宅组合用地,恒通路(长安路~恒丰路)沿线南北两侧现状主要为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用地,恒通路周边规划用地规划为城市绿地、商住综合、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公共设施用地等,这类用地主要是交通吸引的主要来源,交通比较繁忙,且上海火车站位于秣陵路以北,人流量非常高,见图6。

图6 桥位周边景观

鉴于昌平路桥的重要作用,其功能定位有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性:提供跨越苏州河的一条区域性、便捷性、舒适性的通行通道和休闲空间;

(2)文化性:桥型方案设计应与所处功能区定位、周边地块规划、道路等级、河道整治方案等相协调,合理确定桥型设计风格;并力求赋予桥梁切合主题、有深度的含义,彰显上海城市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人文元素;

(3)景观性:依据一河两岸规划,昌平路桥位于文化创意聚集轴与苏州河人文休闲活动带的聚焦点处,故本次桥梁设计本着景观优先的原则,力求使桥梁能成为人们短暂驻足,欣赏苏州河两岸美景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条匆匆而过的河上通道;

(4)原创性:原创性保证方案的技术与艺术水准,方能符合上海现代城市的品质,提升苏州河两岸风貌和格调。

5 桥梁景观造型方案设计

5.1 桥位周边空间尺度研究

桥位处河口宽为50 m,桥梁总宽为40 m,相对于跨度来说,桥梁非常宽。

苏州河西岸建筑距离岸边较近,一般为24 m,但建筑都为多层结构,建筑总高度约为24 m。

东岸都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约为80 m左右,但距离岸边有一定距离,在近桥位处距离岸边约100 m。

所以,总体上看,桥位周边建筑密集,视觉空间有限,但还算有一些空间与视野。东岸较西岸较开阔一些。适宜做有一定上构,但与周边建筑刚柔相济的桥梁结构,见图7。

图7 桥位周边建筑空间尺度研究

5.2 桥梁造型构思

(1)人非完全分离

依据一河两岸规划,昌平路桥位于文化创意聚集轴与苏州河人文休闲活动带的聚焦点处,平桥的设计基调,更是凸显了滨河两岸沟通的迫切性。基于此,本桥的设计本着“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的原则,旨在设计一座人非完全分离,力求使桥梁能成为人们短暂驻足,休息,欣赏苏州河两岸美景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条匆匆而过的河上通道。

(2)不希望再做梁桥

梁桥,只是满足了它的交通通行功能,对提升周边公共环境的综合质量毫无益处。平淡的梁桥,纯粹的结构物,与周边新建的优美建筑、沿河的景观绿化带等相比较显得不合时宜了。建了一座桥梁,至少使用50~100 a,对城市公共空间影响很大。

(3)希望简约优美的拱跨越河道

弧形跨越河道的拱肋结构,自身尺寸纤细,因而很少影响视线。拱肋在尺度和空间造型上一般都与周边建筑几何形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环境下的桥梁造型很容易给人们人们留下美好的映像。但应避免千篇一律,重复出现。

(4)造型、隐寓和结构三者的融合

将结构力学设计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布局,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方面,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隔开,使行人行走、观光更舒适;二方面,斜吊杆锚固在横梁近人行道一侧,吊杆自然形成空间弧面,加上平面弧形的人行道,契合了造型设计意图;三方面,通过斜吊杆的张拉解决了人行道横桥向挑臂长的受力问题;四方面,拱肋区域将桥面镂空,避免了宽桥将水面完全覆盖住,影响桥下游船的观感和舒适。将造型、寓意和结构三者融合在方案之中,使得一个中规中矩的结构展现出全新的造型效果,赋予了方案特有的艺术性、文化性和景观性。

5.3 方案成果

通过景观与环境的分析,本方案桥梁确定为下承式系杆拱桥。跨径布置为单跨58.6 m,桥宽40 m,中跨梁高2.0 m,支点梁高2.5 m,自平衡结构体系(见图8),拱的水平推力由水平系梁承担,

图8 主桥立面图(单位:mm)

桥梁横断面置为:

主梁采用双主梁与横梁组成的结构形式,跨中标准梁高1.7 m,支点加高至1.85 m,桥梁横坡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为2%,人行道为1%,底面保持水平,保证通航净空。两侧人行道平面呈圆弧布置,半径约为78 m。主纵梁宽2 m,沿车行道布置;边纵梁宽1.2 m,纵桥向呈圆弧形起拱,半径约为242 m,沿人行道布置;车行道中央设置三道小纵梁,见图9。

图9 跨中横断面布置(单位:mm)

横梁间距3 m,为工字型断面,高度与主纵梁相同,底板宽0.5 m,与主纵梁呈77°夹角,吊杆通过耳板与横梁连接。

拱肋采用抛物线,矢跨比为1/5.4,桥面以上拱肋高度9.866 m。拱肋为矩形钢箱粱,断面高1.2 m,宽1m,满足行车要求。吊杆隔板间距3 m,吊杆在拱肋上采用耳板的形式连接;拱肋横隔板采用开小人孔形式以保证施工,间距1.5 m。

从苏州河上远眺昌平路桥,上翘的人行道与主梁之间距离缓缓变化,仿佛一只眼睛微微睁开,横卧于安静古老的苏州河上,取名为“苏河之眼”,见图10。

图10 昌平路桥效果图

6 结 语

城市桥梁设计兼具重要的通行功能和城市景观的双重属性,桥梁在城市景观体系中作为重要景观要素,成为展示城市风貌历史的重要节点。因此桥梁设计在风貌定位主题设计上应与景观风貌呼应,使之成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人文展示的重要序列。

猜你喜欢
苏州河昌平路桥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窗外的迷你世界
俄罗斯套娃
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河南万里路桥集团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级别分明
北堤老区村的路桥状况亟待改善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
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