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河河道防洪与排水防涝功能的衔接
——以淄博经济开发区孝妇河为例

2019-10-26 07:35潘忠秀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淄博淄博市防洪

潘忠秀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

0 引言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辖五区三县,含博山区、淄川区、张店区、周村区、临淄区及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孝妇河是淄博的母亲河,发源于原山山脉的淄博市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全长135.9 km,仅淄博市境内流程就达77 km,横穿博山、淄川,经张店,绕周村入桓台马踏湖,后经广饶、博兴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

淄博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的淄博外向型工业加工区,2002年省政府批复更名为淄博经济开发区,但多年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根据当前淄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需要,立足淄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建设淄博经济开发区,管理区域为周村区北郊镇镇域全部(面积56.2 km2)。孝妇河从东南向北贯穿全境,蜿蜒14 km。根据淄博市总规“四位一体”中心城区的定位,淄博经济开发区全部纳入淄博市中心城区范围,至此,孝妇河经开区段也由以前的城区外河道变成了城区内河道。河道功能定位及防洪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河道改造也势在必行。下面针对孝妇河经开区段河道改造与雨水排水防涝的结合提出几点措施及意见。

1 河道及排雨水设施现状

1.1 河道现状

孝妇河经开区段河道上口宽度为110~300 m,规划河道蓝线宽度为河岸向外各50 m。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造提升,最近的两次是:张周路→联通路段(长度5.2 km)于2010年按照20 a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包含河道沿线清淤、护坡、新建防汛路和景观提升;滨博高速→济青高速路段(长度11.5 km)于2017年按照50 a一遇防洪标准进行综合治理,包含疏挖河道、加高培厚堤防,对堤防外50 m进行景观绿化等内容(见图1)。

图1孝妇河经开区段现状平面示意图

1.2 雨水设施现状

区域内雨水设施匮乏,只有联通路、人民路、张周路、正阳路、东过境路、姜萌路等少数几条现状道路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或间接排入孝妇河。地块多数为农田待开发,雨水主要依靠地面径流、下渗、蒸发。积水现象不明显。

1.3 存在的问题

孝妇河张周路以北段为半地上河,设计防洪水位高于河道两侧正常地面1.0~2.2 m,造成区域内雨水无法重力流排河,河道排涝功能受到限制。

河岸(河堤)高于两侧地块正常用地地面1.6~2.8 m,增加了人与水的阻隔,沿线有50~200 m宽的河道景观带,犹如隔山望水,景观效果和亲水感明显降低。

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设计不能与河道防洪排涝自然衔接。

近期孝妇河蓄水后,其景观水位接近周边正常路面标高,河水倒灌,与河道相通的雨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雨水井、雨水口长期存满水,影响道路路基使用寿命。如联通路(姜萌路—杏园路)段,长约1.6 km,道路路中心标高为33.1~33.5 m,近期孝妇河景观提升改造,河道蓄水位标高为33.20 m。50 a一遇设计洪水位为34.64 m。河道防洪景观功能与排水防涝功能没有衔接,导致联通路部分段下雨时河水倒灌,不下雨时路面也有积水。

随着淄博市经开发区中心城区地位的转变,经开区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随着道路路网和排水管道的不断建设,区域内的排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亟待从系统上加以解决。

2 河道改造与排涝解决方案

2.1 改造标准

根据淄博经开区防洪规划,河道按照50 a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改造,同时兼顾排水防涝及景观功能。排洪沟按照20 a一遇排涝标准建设。

2.2 改造原则

河道改造与综合治理同时进行;河道改造与低影响开发和海绵城市相结合,促进雨水利用。

2.3 改造方案

根据服务区域的地形、规划竖向、孝妇河规划防洪水位、景观蓄水水位等确定规划方案。

2.3.1 张周路以南段

该区域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区内道路竖向及地块标高均高于孝妇河防洪水位标高1m及以上。规划在张周路南侧设排洪明沟,雨水通过管道汇集后,依靠重力流排入张周路规划排洪沟,在张周路、孝妇河桥处汇入孝妇河。此段河道断面及防洪水位标高均满足服务区域内排涝要求,雨水管渠排河口按正常重力流设计考虑。

2.3.2 张周路至鲁泰大道段

该段河道近期已进行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按保留现状考虑。区域内南高北低、地形平坦,东西向平均坡度几乎为零。孝妇河防洪水位标高均高于周边道路及地块地面标高,景观蓄水位标高高于部分道路标高,区内雨水无法重力流排入孝妇河。为了解决雨水排涝问题,规划在孝妇河东西两侧结合道路适当位置新增排洪沟,区内雨水通过管道汇集后重力流排入排洪沟,排洪沟终点设雨水泵站,雨水经过泵站提升后压力流排入孝妇河。在孝妇河湿地公园段,排河口位置结合孝妇河湿地建设,同时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排洪沟终点设置大的蓄水面,雨水先蓄存利用,多余雨水再压力流排河。

2.3.3 鲁泰大道至济青高速路以北拦河闸段

结合地理位置和现场实际情况,该段区域内雨水经管沟收集后排入高速以北河道蓄水闸坝的下游,因下游河道处于城乡接合部位,近期不蓄水。考虑重力流与压力流相结合的排水方式,雨水排入河道之前设雨水泵站和排水闸,以雨水系统汇水范围内最不利点地面标高减0.5 m为控制标高(下穿立交采用泵站排水除外)。当孝妇河河道水位低于该控制标高时,采用重力流排水。当河道水位高于该控制标高时,关闭重力排河口闸,启动雨水泵站,采用压力流排水。

2.3.4 济青高速以北拦河闸下游段

该段河道还未进行综合治理,有条件对河道进行拓宽改造。规划将河道沿一侧加宽30~50 m,以降低防洪水位,同时满足河道防洪与排水防涝需求,周边地块内雨水可依靠重力流直接排入河道。该段河道按规划实施后,鲁泰大道至济青高速以北拦河闸段的雨水可实现完全重力流排河。

3 河道改造与相关专项规划结合

由经开区孝妇河段河道排涝方案分析可知,市区内河道是集防洪、排涝、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河道,为了满足各种功能的协调进行,河道的规划改造与实施应全盘考虑,除了应满足防洪标准需求以外,还应与区域内道路竖向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绿化景观规划、海绵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结合。

3.1 河道改造与道路竖向规划结合

为了满足城市防洪排涝,道路竖向标高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单体宅前路高于小区道路,小区道路高于周边市政道路,市政道路高于排洪河岸。因为淄博市城区内正常雨水管道是按2 a一遇的排水标准进行设计或改造,大暴雨时会造成小区或道路积水,带来安全隐患。规划新建或改造河道及排洪沟应按照此原则执行,对于不满足上述要求的市内河道,依靠加大河道断面、降低防洪水位和河道岸顶标高(使设计防洪水位低于周边正常地面标高)来满足城区内河道防洪与周边竖向的衔接,以保证排水安全。

3.2 河道改造与排水防涝规划结合

河道河底标高一般应低于正常地面3.2 m以上(道路桥涵处不小于3.7 m)。经开区因地形平坦,河底标高应低于正常地面不小于3.5 m(道路桥涵处不小于4.0 m)。河道岸顶标高总体应不高于周边正常地面标高,以保证雨水管道顺利接入和超标准雨水地面径流排入。

3.3 河道改造与绿化景观规划结合

河道周边绿化种植及景观造势时,在满足低影响开发的同时,应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排水通道,并结合道路桥涵位置设置道路雨水行泄通道,满足超标准雨水地面径流入河。河道景观蓄水位应低于相应点雨水排河口汇水区域内最低点地面标高0.5 m及以上。

3.4 河道改造与海绵城市规划结合

根据海绵城市规划提出的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目标要求,从内涝防治、截污治污、雨水利用、再生水补给等多方面考虑,实现水清岸绿、自然环保、持续健康、安全稳定的河道治理效果。

4 河道系统的管理

4.1 转变观念

河道一般由水利部门建设管理,水利上多注重河道防洪功能,河道改造主要以清淤疏浚和加高河岸来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即拦住客水,禁止客水对流经区域造成损害。对于市内河道,雨水来自本地区域内,如果仅考虑防洪效益使河道变成半地上河,排水防涝设施一般由城建部门建设管理,因关注侧重点不同,导致河道排洪与防涝功能不能有效衔接。对于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建议市区内河道与过境河道应区别对待,市内河道在满足排水防涝功能的前提下,一并满足防洪功能,过境河道在满足防洪功能前提下兼顾排涝功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闸坝管理

淄博市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雨季有水,其他季节处于干旱状态。因市区内河道还承担景观功能,依靠设置闸坝拦水达到景观效果。蓄水高度应低于周边正常地面高度1 m以下,禁止设置固定石坝,减小河道防洪断面,建议使用可以调节蓄水高度的闸坝型式。

淄博市内河道深度较浅,雨水管渠排河口底距离河底一般为0.5 m左右,故雨水排河口尽量设于靠近闸坝位置的下游,避免和减少雨水管道内长期存水。

4.3 加强入河排水口监督管理

加强入河排水口的巡查、排查和维护工作,对现存的并正在使用的入河排水口设置情况和水质状况进行现场检查,严禁将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长效。建立规划齐备、制度健全、权责明确、监控到位的入河排水口监管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充分利用网络问计、微信宣传、电话举报、电子邮件等手段。

4.4 构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

构建市、县、乡、村级河长体系,突出系统治理,注重依法监管、严格考核。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淄博全市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发布河湖管理保护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开启“大数据+河长制”河湖生态管理新模式。

5 结 语

城市的发展使市外河变为城市内河,河道排涝、景观功能凸显,现有河道的利用与改造应集河道防洪、排涝、景观、海绵等多功能于一体,因地制宜地选取合理的改造方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河道遗留的排水问题。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筑起安全、经济、高效、生态的河道多功能体系。

猜你喜欢
淄博淄博市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欢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