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建做成民办学校攻坚克难的引擎

2019-10-28 01:49李俊霞丁岚
人民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党员制度课程

李俊霞 丁岚

曾经有一种认识误区:民办学校要办出质量、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学生成绩是硬道理。党建工作是软任务,点缀一下就行了。我校的实践却告诉我们: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在引领育人方向、优化师德师风、凝聚发展力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以下简称“锦小”)创办于2001年9月,2003年3月成立学校党支部。15年来,党员教师始终保持在全校教师总数的40%左右,支部先后发展党员7名,荣获省、市、区各级荣誉称号的优秀党员教师有30名,占党员总数的75%。

学校在发展中注重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以党员教师引领教师团队发展,确立了“强化党建思想引领,深化‘精致教育实践,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党建工作目标,坚持实施“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与引领‘精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学校品牌创建与党建品牌创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了组织建设和学校发展双丰收。

一、强化思想引领、课程建构、制度保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学校党支部从思想引领、课程建构、制度保障三个维度强化落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把党支部建成引领思想、凝聚人心的核心阵地

锦小正在做的“精致教育”是对高水平素质教育的追求,办学理念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党支部始终以“精致教育”引领学校文化主流价值,凝聚思想与人心,落在实际的行动上,落在文化建设的细节上,集中表现为“三个关注”:关注师生中的每一位、关注过程中的每一环、关注校园中的每一角。

2015年,学校党支部明确提出创建“学习共同体”的主张,以形成师生一体的生态型学习文化和学校文化。依托学校“教师学堂”平台,将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整合:一方面,精心策划主题式单元培训活动,“从严治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宣讲会”“成长性思维”等专题党课走进了“教师学堂”。另一方面,让普通党员讲述学校发展故事与自身成长故事,在教师群体中激起涟漪,引领教师深度思考,助推教师把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发展追求,将教师成长理念与“精致教育”理念融为一体。

“学习共同体”创建中,党员教师始终走在最前面,带动团队共同成长。连续3届的成都市“精致的课堂与教学”研讨会均以“创建学习共同体,我们在路上”为主题,党员骨干教师带领学科组成员进行的跨学科研讨、主题汇报及课程观摩,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强化了党员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连续3年的学校发展研讨会上,学校党支部把“总结研讨”改为“深度对话”,充分研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大变革举措。2017年,“三项专题课改”同时启动,实施“分性别、分兴趣、分年段”的体育课程改革,家校共享“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走读生“住校生活体验”课程;2018年,升级研学课程、优化“师徒结对”培养模式、深化“合作学习”研究……课改之所以顺利推进、不断深入,并始终确保我校正确的育人方向,与党支部在思想凝聚和理念引领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构建德育课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党支部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校内外各种育人资源和力量,构建起党团队联动、家校一体的锦小德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三大板块,其中实践课程板块包括“礼仪教育、爱心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艺术教育”五大主题。

“挑战12年的较量——徒步穿越活动”“商场学购物”“爱眼护眼‘望绿活动”“少代会提案制”……锦小的德育课程始终贴近鲜活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变道德说教为道德体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让教育智慧在坚守中走进心灵,塑造灵魂。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主题。锦小德育课程最精彩的一笔是:2006年开始面向社会开放升旗仪式,连续12年在國庆当日举行“爱国,从升旗礼仪做起”主题活动。12年坚守,风雨无阻,每次自愿参与的人数都超过2500人,成为家校共育、影响社会的重要载体。而对锦小的孩子来说,只要坚持参加,人生经历中将有6次与父母一起参加升旗仪式的深刻记忆。“爱国情怀”“公民意识”通过庄严的仪式铭刻在孩子心上,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精神底色和贯穿一生的价值观。

2016年,国庆升旗活动后,一位往届毕业生黄乙珉给班主任发来了自制的小视频,取名叫“十年坚守”。片中,她这样深情地述说着:

这十年的每一个10.1/母校的操场总是站满了人/十年来/不论刮风、不论下雨/从未缺席/伴随庄严的国歌/敬礼、宣誓/就算已经毕业,或离开学校多年/我们还要回来

2016,又一个10.1/再一次站在这里,看国旗升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十年后我们身处哪里/但我们都知道/十年中的每一个今天/我们都会回到这里

除了活动当日的集中呈现,学校还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拓展:升旗仪式前四周,校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之后利用国庆假期开展为期一周的“我爱祖国”社会实践活动,与升旗仪式一起形成一个课程系列,丰富了教育载体,进一步强化了体验性。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动的方式,以开放的姿态构建了立体、丰富的教学场景,让民族自豪感得以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得以提升。

(三)制度保障,营造风清气正从教氛围

基于教育行业的特点,学校党支部以“诚信、守纪、廉洁、自律”为主题,建章立制、纯洁队伍、整肃风气,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是加强“自律约束”。学校组织全校家长签订《家长公约》,承诺不向教师送礼,从源头切断了“微腐败”的根源;组织全校教师签订《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和《教师公约》,公开诺廉,增强防腐免疫力。

二是加强“制度约束”。完善学校管理内控约束制度,建立教育与监督并重的长效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示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坚持常态化开展家长、学生问卷调查,把职业操守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筑牢职业道德防线。

如今,做有思想、有品位、重自律、受尊重的教师已成为锦小教育人的共同追求。

二、坚持做好制度建设、“三向培养”,做实教育活动,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是中小学党建的重点也是难点。学校党支部做好三个坚持,即“坚持制度建设、坚持‘三向培养、坚持做实教育活动”,以实现制度建党与思想建党的紧密结合,筑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坚持制度建设,形成机制保障

学校党建工作立足于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主动结合民办学校的体制特点,确保党组织对办学的全面领导。

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进入董事会,参与学校章程修订、财务预算、基本建设以及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等事项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会议,落实学校重要工作的实施与监督;建立党支部与党小组两级联动制度,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活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学校党支部认真对标成都市教育局党工委颁布的《成都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标准》,通过健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员民主参与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形成党建工作常态开展的保障体系,实现学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学校党组织的效能。

(二)坚持“三向培养”,保持组织活力

总结好、用好学校党员队伍建设的传统经验“三向培养”机制,即“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学校管理干部”。学校注重在关键岗位锻炼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放手让他们独立承担专项工作,以项目推动“人的自我超越,为学校发展储备人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中,党员占绝对比例,9位行政管理人员中有8名党员,5位學科大组长中有4名党员,6位年级组长中有4名党员,6位部门负责人中有3名党员。这支团结向上的优秀党员团队成为学校不断成长、优质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党支部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党员教师队伍。公开选聘教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党员。党支部着力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积极派党员教师参加高级别党建专项培训。2017年7月,党员教师陈艳赴中央党校参加了为期5天的“中央党校‘从严治党专题培训班”学习。至今,学校自己发展培养的7名党员中,3名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4名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其中有2名分别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

(三)坚持做实教育活动,提升政治素养

“三会一课”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学校党支部结合新常态,创新学习载体,通过“团队学习+个人自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利用“教师学堂”、党员e家、QQ群开展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学习活动,着力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党支部精心规划、用心设计了融教育性与生动性为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远赴重庆开展“两学一做”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红岩精神;到电影院包场观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见证中国奇迹,接受恢宏史诗的洗礼;播放全国劳动模范的采访视频,讲述锦小普通党员教师的成长故事,感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将“大时代”与“普通人”结合起来,树立身边的榜样,用真心、用真情,引发了全校教师的思想共识和情感共鸣,实现党建教育学习活动与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实施“坚守初心、力求知心、重在交心”举措,打造党建工作新常态

学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守初心、力求知心、重在交心”,让党员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坚守初心,党员示范凝聚正能量

做教育改革的“先锋队”,做关爱孩子的“贴心人”,做服务社会的“文明使者”,这是每一位锦小党员的使命与责任。

党支部将学校发展中的关键点作为彰显党员本色的切入点,引导党员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党员干部、组长带领团队在课程改革中攻坚克难;党员教师主动多上示范课,成为教育、教学、科研各项活动的“主力军”,这已是锦小党员团队的工作常态。

2017年学校启动的“三项”专题课改中,党员骨干教师始终走在最前面,并带动团队共同成长:他们成立“生命教育”中心组,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孩子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孩子实现更美好的生命成长;坚守为孩子健康成长服务的初心,主动开展“小学体育分兴趣、分性别的差异化教学研究”实践;为四年级走读生开展“住校生活体验”课程,培养孩子自理自护、时间管理、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等方面的能力。在党支部的号召与引领下,党员教师实实在在地做示范、能担当、有作为,成为团队共同前行路上的先行者和引路人。

(二)力求知心,民主管理共话新主张

学校党支部积极发挥领导与监督作用,全力支持学校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在原有的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教职代会提案制度基础上,学校建立了教师代表列席党支部大会制度、列席学校教职代会制度、列席学校行政会制度。

(三)重在交心,党群结对激发新活力

为密切党群关系,营造互帮互学、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坚持开展“党群结对·圆梦锦小”活动,党员教师分别与普通群众结成40个对子。结成对子的党员和教师每月至少谈心交流一次,可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也可以谈谈思想、聊聊家常,以及时化解思想困惑,增强感情,传递锦小正能量,为支部工作提供第一手信息,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学校文化。

与“党群结对”相呼应,学校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青蓝结对”活动亦扎实有效。从思想建设和专业发展两个维度出发,“党群结对·师徒结对”这种团队发展的设计路径,实现了教师群体的全覆盖,让党员和普通教师不断突破成长上限、超越自我,实现共同成长,形成团队合力!

学校15年党建工作实践证明:党建做实了,出生产力;做细了,出凝聚力;做强了,出学校发展的竞争力。在价值多元的今天,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展望未来,锦官新城小学党支部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发展,推动党组织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

责任编辑 冀晓萍

猜你喜欢
党员制度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党员标准是什么?
某些单位的制度
自行车的发明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