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与HCV RNA水平之间的关系*

2019-11-01 02:01姜树勤吴彩花周红霞王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载量基线基因型

张 丽 姜树勤 吴彩花 周红霞 王建华

1.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 (河北 邯郸, 056002) 2.邯郸市传染病医院重症肝病科 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HCV感染通常无明显症状,60%~80%的急性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而其中30%CHC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且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0~30倍[1]。干扰素(IFN)-λs是机体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刺激后所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特异性细胞因子。HCV感染后可直接产生IFN-λs并抑制HCV的复制,IFN-λ3是IFN-λs的III型亚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编码IFN-λ3的IFNL3(IL28B)基因附近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HC中HCV RNA的缺失相关,能够影响HCV治疗的反应性[2]。本研究调查了AHC患者HCV感染后血清IFN-λ3水平与HCV RNA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并初步分析IFNL3 rs8099917基因多态性对血清IFN-λ3水平与HCV RNA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AHC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59例AHC患者(急性感染组)的临床资料,患者症状出现后10天内至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就诊。其中男87例,女72例,年龄8~80岁,平均(43.11±10.34)岁。另选择同期于邯郸市传染病医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医学体检和临床病史调查均无肝脏疾病史,年龄8~80岁,平均(42.09±11.32)岁,其中男56例,女44例。本研究经邯郸市传染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Grebely等人提出的诊断标准[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400U/L,HCV RNA阳性且抗HCV抗体阴性或抗HCV抗体阳性在低临界指数(<10);②患者HCV感染不超过10天;③无近期自然HCV感染史和治疗史;④患者同意接受相应HCV治疗;⑤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均为阴性。排除标准:①伴因感染性、毒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导致的其他肝病;②有明确的急性丙肝病史,未经任何治疗痊愈者;③经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④HCV感染或发病日期不明;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临床资料及标本采集 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医学体检和其他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三项、自身免疫性抗体等。采集受试者入院行体格检查时静脉血5ml,置于4℃待测。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3.1 血清IFN-λ3水平检测 入院时收集对照组与急性感染患者3ml EDTA抗凝血,4℃ 3000r/min离心5min后,采用人血清IFN-λ3 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IFN-λ3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制造商说明书进行。

1.3.2 IFNL3 SNP基因分型 采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美国Sigma-Aldrich)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提取DNA浓度,取260/280波长比为1.7~2.0之间的DNA用于后续实验。通过焦磷酸测序仪检测IFNL3 SNP位点(rs8099917)。

1.3.3 HCV RNA病毒定量分析 收集研究对象1.2ml EDTA抗凝血,4℃ 3000r/min离心5min后,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HCV病毒定量检测。

2 结果

2.1 急性感染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基线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在两组人员间的差异

2.2 受试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与HCV RNA载量比较 见表2。

表2 AHC患者与对照组基线血清IFN-λ3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AHC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与HCV RNA的关系 AHC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与基线HCV R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见图1。

图1 AHC患者血清IFN-λ3水平与基线HCV RNA载量的相关性散点图

2.4 IFNL3 SNP对AHC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和HCV RNA载量的影响 见表3。

表3 IFNL3 rs8099917对AHC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和HCV RNA载量的影响

2.5 HCV感染后影响HCV RNA载量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rs8099917基因型、IFN-λ3均是HCV RNA载量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HCV RNA载量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丙型肝炎作为一种全身性传染病,能够对肝脏产生持续性损伤。丙型肝炎的发生机制在于HCV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同时其复制能够干扰细胞内大分子的合成,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引起细胞病变。急性HCV感染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发生自发性清除,但60%~80%的HCV感染是持续性的,可发展为CHC,而其中30%CHC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临床研究证实,25%以上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一般在6个月内能够自发清除病毒[4];此外,针对急性HCV感染的治疗能够增强病毒的清除[5]。了解自发性或治疗诱导的HCV清除的相关因素,将改善与AHC早期干预治疗有关的临床决策。研究证实,人类白细胞抗原、炎症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基因等均与HCV感染有关,且这些遗传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影响HCV感染的不同临床结局[6]。

IFN-λ3作为III型干扰素,是由IFNL3基因编码的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属于IFN-λ家族成员之一。IFN-λ主要是在树突状细胞(DCs)对病毒蛋白产生应答反应时产生,能够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途径,诱导STAT1和STAT2磷酸化,并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3(ISGF3)复合物产生,进而促进2′,5′-寡腺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和MxA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7]。肝细胞、 2型髓系树突状细胞(mDCs2)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均能够产生响应于HCV的IFN-λ。在原代人肝细胞HCV暴露实验中发现,HCV能够诱导IFN-λ3产生[8]。另外,当人mDCs2和pDCs暴露于HCV刺激时,不仅能够产生大量IFN-λ3,而且能够释放少量IFN-α和IFN-β[9]。小鼠模型中发现,HCV感染能够诱导肝脏中IFN-λs基因表达。研究证实,IFN-λ3诱导ISGFs作为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第一道防线,在抗HCV病毒应答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0];此外,IFN-λ3能够抑制HCV复制,并有效防止HCV扩散[11]。本研究发现,HCV感染能够刺激机体产生IFN-λ3,IFN-λ3在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表达,同时起到特异性抗病毒作用,其表达水平越高,对HCV的抑制作用越强。

编码IFN-λ3的IFNL3(IL28B)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包含6个外显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IFNL3基因自身及上游的2个SNPs,rs8099917和rs12979860(有利的等位基因分别为TT和CC)参与影响基于IFN的HCV感染治疗疗效[12]。Yu等人研究发现,IFNL3 rs8099917等位基因T的HD受试者自发性HCV清除率较高[13]。研究表明,IFN-λ3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变化可能是由IFNL3 SNP所决定[14]。Thomas发现,SNP rs12979860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相关性最强,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对治疗产生应答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是携带TT基因型个体的2倍[15]。Suppiah等人发现,SNP rs8099917与HCV治疗应答相关,携带TT和TG基因型个体的HCV治疗应答失败危险性显著低于携带GG基因型个体[16]。其中,SNP rs8099917位于IFNL3基因本身上游启动子区8.9db,而SNP rs12979860位于IFNL4基因的内含子1内[17]。故本研究主要以 rs8099917作为标签SNP进行分析。研究证实,SNP rs8099917能够从转录水平上影响IFNL3表达,进而影响INF-3的表达和功能[18]。Tanaka[19]和Suppiah等人的研究均发现,携带INFL3 rs8099917 TT保护性基因型的人群中,血清IFN-λ3 mRNA表达显著高于携带G危险等位基因的人群。这表明,IFNL3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IFN-λ3的表达。本研究发现,rs8099917 TT保护性基因型能够促进IFN-λ3表达并参与AHC疾病发生过程。

研究发现,rs12979860 C等位基因与较高的基线HCV RNA载量有关,且这种相关性只发生在高病毒裁量的患者中,而在低HCV RNA载量组呈负相关[20]。Ikezaki等人也发现,rs12979860 CC基因型与较高的基线病毒载量有关[21]。而Rauch等人发现,IFNL3基因变异与基线HCV RNA载量无关[22]。rs8099917位点突变与AHC患者基线HCV RNA载量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携带IFNL3有利等位基因能够促进IFN-λ3的表达,增强细胞因子对ISGFs的诱导作用,使ISGFs表达水平上升,从而增强AHC患者HCV感染后的抗病毒应答能力。同时本研究发现,rs8099917基因型、IFN-λ3均是HCV RNA含量的危险因素,血清IFN-λ3与AHC患者HCV RNA水平密切相关,并可促进疾病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的升高与血清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IFNL3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急性HCV感染患者基线IFN-λ3水平。本研究仅讨论rs8099917对IFN-λ3表达水平的影响,而对IFN-λ3功能影响的研究还需更深入探究。另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以期为IFN-λ3与抗HCV病毒的相关机制提供更充分的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载量基线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免疫学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