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花椒的研究进展

2019-11-05 11:01谢光月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50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糖苷酶酰胺生物碱

谢光月/王 雅/王 栋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50

郭 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郑州,450046

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re DC.)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植物。在我国的大部分地方有分布,种植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及我国台湾等地。它的叶和果实都可以食用,经常被作为花椒的代用品,甚至混用或者混淆品进行使用。与花椒的外果皮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出的油腺”,味麻而持久相比,竹叶花椒外果皮表面则“红棕色或暗红棕色,散有大而明显的半圆形凸起的油腺”,味辣。实际调查发现,我国重庆、甘肃等地的火锅中有使用竹叶花椒。很多为花椒和竹叶花椒掺用。竹叶花椒主要含挥发油、生物碱、木脂素、酰胺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1-2]。作为花椒属植物的一种,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相对密集地研究, 尤其在挥发油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一、功能性成分

竹叶花椒果皮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同时含有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喹啉类生物碱等花椒属植物特征性的成分,另外还含有酰胺、酚苷等成分。

(一) 挥发油类成分

2017年,张新欣等[3]研究了竹叶花椒果实的精油成分,利用GC-MS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桉叶油醇、萜品烯和3-蒈烯含量最多。2017年,EsméraldaCicchetti等[4]通过 GC-MS和GC-FID鉴定并定量出以linalool,(E)-methyl cinnamate,myrcene和β-phellandrene为主的130多种挥发性成分,同时利用GC-O(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气相色谱-电子鼻联用系统)鉴定出20多种气味成分,并认为1-p-menthene-8-thiol, 4-mercapto-4-methylpentan-2-one, 2-mercaptohexanol和2-mercaptohexyl acetate是气味的主要成分。2018年,路晓青等[5]利用GC-MS鉴定出以桉叶油醇(36.19%)、萜品烯(21.31%)和3-蒈烯(8.45%)等为主的25种成分。

(二)生物碱类成分

2018年,王怡然等[6]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竹叶花椒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竹叶花椒中生物碱成分:N-甲基脱水四氢小檗碱A含量为55.80±0.33mg/g。同年,郭涛等[7]报道了从竹叶花椒中分离鉴定的17种化合物,其中7种生物碱成分分别为isodecarine,白鲜碱,escholidine perchlorate,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两面针酮B,别隐品碱和demethylchelerythrine。

(三) 木脂素类

2017年,Vinod Bhatt等[8]从竹叶花椒中分离鉴定得到 eudesmin,kobusin,fargesin,sesamin,asarin in和planispine-A六种木脂素。2018年,王怡然等[6]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竹叶花椒中桉脂素,芝麻素和planispine A三种木脂素成分,其含量分别为15.95±0.21 mg/g,35.32±0.30 mg/g和 18.92±0.09mg/g。同年,郭涛等[7]从竹叶花椒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phillygenin,syringaresinol,de-4′-O-methylyyangambin ,eudesmin,(+)-pinoresinoldi-3,3-dimethylallyl ether ,planispine A ,(+)-fargesin和kobusin等木脂素。

(四)酰胺类

2018年苏光耀等[9]从竹叶花椒甲醇提取物分离鉴定7个酰胺类化合物,其中竹叶椒素为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剩下6个已知酰胺类化合物分别为 Armatamide,pellitorine,lanyuamide I,tetrahydro-bungeanool,hydroxy-γ-isosanshool和dihydrobungeanool。

(五)苷类

2017年,郭涛等[10]对竹叶花椒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分离鉴定出两个新的酚苷,分别是2-methoxy-4-hydroxy-phenol-1-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和threo-3-methoxy-5-hydroxy-phenylpropanetriol-8-O-β-D-glucopyranoside。2017年,Vinod Bhatt等[8]从竹叶花椒中分离鉴定得到isovitexin,hesperidin和vitexin等酚苷成分。

二、生物活性

(一)保肝作用

2017年,Sabir[11]等采用对乙酰氨基酚(640mg/kg)引起的肝损伤小鼠模型,以100 mg/kg剂量给药时,结果显示竹叶花椒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ALT),组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水平,具有减轻小鼠肝损伤作用。

(二)降血糖作用

2015年,张丙云等[12]采用体外抑制模型考察竹叶花椒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来源、小鼠小肠来源)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其对酵母菌来源和小鼠小肠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660±0.145mg/mL和 1.944±0.078mg/mL,α-淀 粉 酶 IC50为1.185±0.132 mg/mL。2018年,FiazAlam等[13]利用高血糖小鼠模型,研究竹叶花椒果实、树皮和叶的提取物诱导小鼠体内降血糖作用,以评价竹叶花椒果实,树皮和叶的α-葡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竹叶花椒果实、树皮和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96.61±2.13%,93.58±2.31%和83.76±3.01%。2018年,Carey VanaRynjah等 [14]进行了竹叶花椒叶提取物体外抗糖尿病特性的评价,结果表明竹叶花椒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α-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分别为7.40 mg/ml,0.30 mg/mL。2019年,宋彤彤等[15]采用体外模型评价竹叶椒生物碱(脂溶性和水溶性)对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来源、小鼠小肠来源)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竹叶椒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生物碱对酵母来源α-葡萄糖苷酶IC50分别为0.73±0.17 mg/mL和 2.74±0.28 mg/mL;脂溶性生物碱对小鼠小肠来源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1.94±0.13mg/mL。

(三)驱虫作用

2015年,Wang等[16]研究了竹叶花椒精油的驱虫作用,发现其精油对烟草甲虫(Lasiodermaserricorne)和赤拟谷盗虫(Triboliumcastaneum)表现出强烈的熏蒸毒性,半数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3.83mg/L和4.28 mg/L,并且对两种昆虫具有接触毒性。2016年,Vishal Kumar等[17]研究竹叶花椒甲醇提取物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显示测试样品都对小菜蛾幼虫有杀虫活性,其中正己烷萃取物显示出最大的杀幼虫活性,其LC50为2988.6ppm。2016年,Kumar Vishal等[18]竹叶花椒中肉桂酰胺及其合成类似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其中肉桂酰胺显示最强杀虫活性,LC50值为225.65mg/L。2016年,Singh Gagandeep等[19]研究发现竹叶花椒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捻转血矛线虫活性,其在6h和8h时LC50分别为59.90mg/mL和28.92mg/mL。2017年AlamFiaz等[20]研究发现竹叶花椒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利什曼原虫活性,IC50值为 50±5μg/mL。

三、讨论

花椒属(芸香科)植物种类繁多,在全球约250种;在我国长江南及西南等分布广泛,有45种,13变种。竹叶花椒是本属较常见的品种之一,其功能性成分和生物活性多样。尽管有关该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大部分是其作为药用的研究报道。然而有关其在食品方面研究非常少。面对庞大的食用市场,对竹叶花椒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猜你喜欢
糖苷酶酰胺生物碱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微泡菌ALW1重组β-半乳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和酶学性质
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胺化京尼平合成拟生物碱与活性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分析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