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解析

2019-11-05 05:29李坤李强叶洪光
服装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行针挑花黄梅

李坤, 李强, 叶洪光*

(1.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武汉纺织大学 《服饰导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3)

黄梅挑花是一种民间刺绣工艺,于2006年6月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针法独特且表现力强,绣出的图案栩栩如生。但是目前对于黄梅挑花刺绣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文化、纹样、色彩等方面[1-8],针法研究与理论总结匮乏,容易导致一些研究人员对黄梅挑花针法进行错误概括[9],使相关学术研究(针法、设计)难以为继,因此,传统黄梅挑花技艺的保护和创新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展;另外,目前黄梅挑花技艺传承仍处于母女、邻里口头传授的阶段,没有文字总结,使得针法技艺无法普及,严重影响了黄梅挑花的保护和传承[10-11]。文中就黄梅挑花刺绣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黄梅当地的民俗文化,选取黄梅挑花产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针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旨在弥补黄梅挑花研究领域的不足,为黄梅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研究

1.1 针法统计及分类

目前学术界对黄梅挑花针法及其归类还未达成共识,传统针法主要按照单元针迹结构特点分为十字针(十字交叉线迹)、直针(线段自由组合线迹)、牵针(曲线线迹)、虚针(虚线自由组合线迹)4种基本针法。传统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分类Fig.1 Classif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Huangmei cross-stitch in dress embroidery

但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标准混乱,定义不清,如牵针的定义为线迹呈曲线的针法总称。而直针和虚针这2种线迹的定义为线段自由组合的连续曲线,这2种针法从某种意义上也可归纳为牵针,将它们单独分类略显重复和牵强。因此,笔者融合图1的分类方法,重新将服饰刺绣中的针法分为十字针和牵针两大类。其中十字针包括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这3种针法的线迹都是由“×”形单元进行自由组合,在服饰刺绣中主要用于挑制图案的整体框架,手法自由、表现力强;牵针包括直针、虚针,这2种针法都是由“1”形单元进行组合形成的自由线迹,在行针上不受纱线数与纱向的限制,在服饰刺绣中主要用于点缀图案细节,如狗牙齿、瓜子米、铲头尖、茉莉花边等锁边纹,同时也用于绣制蝴蝶须、凤爪、马尾巴、人的五官等。改进后的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分类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后的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分类Fig.2 Classification of the improved Huangmei cross-stitch in dress embroidery

文中收集了黄梅县博物馆、武汉纺织大学荆楚纺织非遗馆的76件黄梅挑花藏品,并对其中49件黄梅挑花服饰进行研究,表1列出了这些服饰的针法统计结果。

表1 服饰刺绣中的针法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都运用了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3种针法,这3种针法主要用来挑制图案整体框架;其中部分服饰刺绣运用了直针、虚针2种针法,这2种针法主要用来点缀图案细节。

1.2 针法分析与应用

1.2.1十字针针法 黄梅挑花中十字针又称为挑针,由“×”形单元组成,此针法共分2个阶段,第1阶段行针结束后正面为“×”形线迹的一半,背面为“1”形线迹;第2阶段行针结束后正面线迹为“×”形,背面为“1”形线迹。十字针是黄梅挑花中的主要针法,其适用于表现大块面、体感强和不规则图案,一般按照经三纬三的纱线间距来挑制,也可以根据图案的具体要求改变经向和纬向间隔的纱数。文中十字针以经三纬三为例进行分析。

1)直纱针。指线迹以“×”形为单元组成的经纱或纬纱方向的直线。直纱针针法如图3所示,其中,实线为正面线迹,虚线为背面线迹。其针法是从绣地(面料)背面起针,行针分为往返2个阶段。其中,针自下而上穿出绣地称为起针,自上往下刺称为落针[12]。由图3可知,第1阶段从①背面起针穿到绣地正面,后沿右上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②落针穿到绣地背面,同时针尖向下挑起3根纱从③穿到绣地正面,之后3针都以此类推,4针结束后正面“×”形线迹均完成了其中一条斜线,且方向一致;第2阶段以同样的行针方式和针距往回挑,回到①处收针,结束后正面呈“×”形线迹,背面呈“1”形线迹。具体行针路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⑥→⑦→④→⑤→②→③→⑩→①。

图3 直纱针针法示意Fig.3 Indication of the straight needle method

2)直角针。指线迹以“×”形为单元组成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直角针针法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从绣地背面起针,行针分为往返2个阶段。第1阶段从①处背面起针穿到绣地正面,后沿右上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②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同时针尖向下挑起3根纱从③处穿出,后面2针以此类推,第4针从⑦处起针,然后沿右上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⑧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同时针尖向上挑起3根纱从⑨处穿到绣地正面,第5针沿左下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⑥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针尖向上挑起3根纱从⑩处穿到绣地正面,后面2针以此类推,第7针结束后正面“×”形线迹均完成其中一条斜线,且方向一致;第2阶段以相同的行针方式和针距往回挑,回到①处收针,结束后正面“×”形线迹均完成,背面“1”形线迹也完成。具体行针路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⑥→⑩→→→→→→⑨→→⑩→⑧→→⑥→⑦→④→⑤→②→③→→①。

图4 直角针针法示意 Fig.4 Indication of the right angle needle method

3)斜纱针。线迹以“×”形为单元组成的斜向直线。斜纱针针法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从绣地背面起针,行针分为往返2个阶段。第1阶段从①处背面起针,沿右上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②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针尖向上挑起3根纱从③处穿到绣地正面,第2针沿右下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④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针尖向上挑起3根纱从⑤处穿到绣地正面,第3针沿右上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⑥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针尖向上挑起3根纱从⑦处穿到绣地正面,第4针沿右下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⑧处落针,针尖向上挑起3根纱从⑨处出来穿到绣地正面,第1阶段结束后正面“×”形线迹均完成其中一条斜线,但斜线方向相反;第2阶段以同样的行针方式和针距往回挑,回到①处收针,结束后正面呈“×”形线迹,背面呈“1”形线迹。具体行针路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⑥→⑩→→⑤→②→→→①。

图5 斜纱针针法示意Fig.5 Indication of the inclined yarn needle method

在服饰刺绣中,图案的绣制主要采用十字针针法,其中直纱针主要用于图案的直线部分;直角针主要用于图案直角转折部位,是构成图案框架必不可少的针法;斜纱针主要用于图案不规则部分的绣制,起到点缀图案框架的作用。黄梅挑花方巾“打骨牌”图案如图6所示。以图案中的团花为例,包裹中间八角莲花的正方形边框就是由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共同完成,整体图案均匀统一。

图6 黄梅挑花方巾“打骨牌”图案Fig.6 Huangmei cross-stitch pattern "dominoes"

1.2.2牵针针法 黄梅挑花中牵针由“1”形单元组成,前2个阶段行针结束后正反两面线迹相同,表现力丰富。牵针在方向和纱数上不受限制并且没有固定线迹,可以在土布上按纬线、经线、斜线等任意方向跨越任意经纱、纬纱行针,形成不同形态曲线,并根据图案变化而自由延伸,多用于点缀图案细节,形成正反两面一样的双面针效果。文中直针以经六纬三、虚针以经三纬三为例进行分析。

1)直针。指第1阶段行针结束后线迹为“1”形单元组成的自由连续曲线,多用于挑制锁边纹。虽然最后呈现的效果不同,但针法规律是一样的,因此文中以锁边纹中狗牙齿为例探讨直针的针法规律。直针针法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从绣地正面起针,行针分为往返2个阶段。第1阶段从①正面起针,针线穿到绣地背面,在背面沿左上方约60°方向行针从绣地边缘a点绕到绣地正面,在与①成轴对称的②处落针,针尖向下挑起6根纱从③处出来回到绣地正面,然后向上回针,在②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之后3针以此类推,第4针结束后针线从⑧处穿到绣地背面;第2阶段针线在⑧的背面沿右上方约60°方向行针,从绣地边缘d点绕到绣地正面在⑥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之后2针以此类推,第8针在②处背面从边缘a点绕到绣地正面在①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针尖向下挑6根纱从⑩处穿到绣地正面,然后向上回针,在①处收针,这样就形成了正反相同的狗牙齿纹,纱线间隔可以根据狗牙齿纹的大小调整。具体行针路径为:①→a→②→③→②→b→④→⑤→④→c→⑥→⑦→⑥→d→⑧→⑨→⑧→d→⑥→c→④→b→②→a→①→⑩→①。

图7 直针针法示意Fig.7 Indication of the straight needle method

2)虚针。指第1阶段行针结束后线迹为“1”形单元组成的自由不连续曲线,多用于表现图案细节。文中以蝴蝶须为例探讨虚针针法的规律。虚针针法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从绣地背面起针,行针分为往返2个阶段。第1阶段从①的背面起针穿到绣地正面,在②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再向上挑3根纱从③处穿到绣地正面,之后3针以此类推,第4针在⑦处从绣地正面向左上方约45°方向行针,在⑧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后向正左方挑3根纱从⑨处穿到绣地正面,在⑩处落针穿到绣地背面,继续向右下方约45°方向行针,从处穿到绣地正面,第1阶段结束后,正反两面都形成虚线;第2阶段以相同的行针方式和针距往回挑,回到①处收针,结束后正反两面形成线迹完全相同的自由曲线。具体行针路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⑩→⑨→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图8 虚针针法示意Fig.8 Indication of the empty needle method

在服饰刺绣中,牵针多用于点缀图案细节,其中直针多用于挑制服装装饰细节,如狗牙齿、瓜子米、铲头尖、茉莉花边等;虚针行针方向自由,多用于挑制其他针法无法完成的曲线,使图案看起来更加精致。黄梅挑花“凤追凤”图案如图9所示。以其边花双龙戏珠为例,其中龙须就是由直针和虚针共同完成,使龙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图9 黄梅挑花“凤追凤”图案Fig.9 Huangmei cross-stitch pattern "phoenix chasing phoenix"

2 针法特色

2.1 行针第1阶段针法特色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图案行针第1阶段一般从绣地背面沿纬纱起针(直针从绣地正面起针),然后以约定俗成的纱线间距挑制,也可根据刺绣图案的具体要求改变经向和纬向间隔的纱数。黄梅挑花第1阶段行针技艺见表2。由表2可知,十字针第1阶段行针结束后正面为“×”形线迹的一半,背面为“1”形线迹;牵针第1阶段行针结束后正反两面线迹相同,为“1”形线迹自由组合形成的曲线。

表2 黄梅挑花第1阶段行针技艺示意

Tab.2 Acupuncture techniques of the Huangmei cross-stitch in the first stage

2.2 行针第2阶段针法特色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图案第2阶段行针技艺见表3。由表3可知,十字针正面线迹呈“×”形,背面线迹呈“1”形;牵针正反两面线迹相同,形成双面针效果,两面都非常整齐,很难找出线头。技艺纯熟的艺人可以用一根线完成整幅图案刺绣,起针和收针都在同一位置,挑花中间如果需要接线则需要把线加捻进去形成一根完整的线,且线头不会露在布面上,这一点在传统黄梅挑花针法里是有严格讲究的[13]。

表3 黄梅挑花第2阶段行针技艺示意

Tab.3 Acupuncture techniques of the Huangmei cross-stitch in the second stage

3 结语

黄梅挑花以其写意传神的艺术风格和独具特色的针法赋予了服饰别具一格的艺术气息,而服饰作为呈现黄梅挑花艺术形象的载体,给后人一个探索其奥秘的契机。传统黄梅挑花针法混乱,不利于学术界深入研究,为了黄梅挑花针法技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文中根据每种针法的行针特点重新进行归类,将原来的十字针、直针、牵针、虚针4种针法归纳为十字针与牵针两大类,归类后的针法更加清晰,为黄梅挑花针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精致、考究的针法技艺,也体现了黄梅妇女的心灵手巧与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行针挑花黄梅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黄梅之星 谢军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黄梅之星 朱婷婷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邹医师讲针灸
挑花看“妹”
金花夺目 黄梅璀璨
黄梅落尽,佛心始开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