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2019-11-06 02:35
民主与法制 2019年39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钱包现金

话题

【央行报告:中国电子支付比例超过八成】

中国央行21日发布最新《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称,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为82.39%;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也超过七成。人民网近日在微博发出一项小调查:你出门还带钱包吗?你有多久没用过现金了?

@BOOOM:起码两年了吧,以前坐地铁还装一些零钱,现在地铁也可以用支付宝,现金就更不装了。以前还有个钱包放一些卡,现在连钱包都不用了。

@zZ小去至上:过年压岁钱是现金,一直放在钱包里。到上个星期,才想起来去存银行。这是今年为数不多摸到钱的感觉。

@迟早要被男朋友气死:现金是什么……我一个姐妹换了一个工作,发的工资是现金的形式,她说还要抽空去把它存起来才能用,就觉得很玄幻。十年前大家都是发工资了取出来才能用,十年后居然发现现金要存起来才能用,也是挺玄幻的。

@吃瓜主播:我觉得我们有点太过于依赖网络了!很难想象要是网络出现问题,我们要怎么办。全民瞎子、聋子,一无所有!以前是电,现在是网络和电,我们在给自己绑上一层又一层的武器,同时也是枷锁。

话题

【家长能不能打孩子?】

“现代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孩子打得太少了!”近日一篇文章热传,文中列出打孩子的众多优点,很多家长赞成。有专家称,打孩子是错的,家长偶尔失控打了孩子后,马上诚恳道歉,并一起解决孩子为什么会挨打的问题,就不会给孩子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家长该不该打孩子?对此,您怎么看?

@一只猪蹄丶:作为从小因为一点小事也挨打的人,有事没事打孩子,真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会越来越自卑,没有自信。真没必要不高兴就打孩子。

@帮主居然是火锅精:孩子犯了小错就说服教育,大错就得打一顿,注意轻重。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需要对待的方式也不一样。我觉得太调皮的孩子不打,会惯得更不像样子。

@灰灰灰灰灰的世界:有些人从小接受挨打“教育”,心理麻木了,更被洗脑了,还理所当然要把这种方式用在下一代身上。孩子是一个人,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颜宴:首先,同样的父母不一定会有相同性格的孩子。其次,孩子也会面对不同性格和教育程度的父母,因此打和不打之间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商榷的空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总的来说,完全不用打的孩子,那得多珍贵、多懂事啊,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吧?对普通家庭普通孩子来说,适当的惩罚是必须的,并且也是有作用的。

“国考最热职位千里挑一。”

——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截至21日18时,2020年国考报名已有超57.2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最热岗位“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复制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竞争比达1109:1。

“祝贺!屠呦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据新华社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公布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其中包括中国的屠呦呦。该奖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研究主体可是个人或机构。

“深圳30万年薪聘中小学教师火爆。”

——10月21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发布消息,此前引发热议的中小学教师近30万年薪的招聘,吸引海内外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来自全球491名青年才俊入围体检,包括23名博士、近九成研究生,还有76名清华北大学子。

“用法律架起防性侵儿童的高压电网。”

——近日,提请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引发热议。草案明确,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录用有性侵未成年人前科者将受罚。目前,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多个城市都推出相关政策,限制有性侵记录者从事相关行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国人也不例外。”

——10月22日,一名网友在一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两段视频。视频显示,在一辆停靠在长沙南站的高铁上,一名外国乘客疑似拉下了车厢内的紧急制动阀,但并未遭到处理。值班乘务员因此遭到了其他乘客的怒斥。长沙铁路公安处回复:已核实事发在10月21日晚,G1305次列车上,现在已经开始调查,将依法进行处理。对此,网友评论。

“天下大治,起于法治。”

——《民主与法制》创刊40周年,恰好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期而遇。为此,《民主与法制》周刊第36期推出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选题——法律制度民主化的70年进步和发展,聚焦了以民主立法反映和见证新中国70年立法进步发展的时代主题。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民主与法制周刊。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钱包现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钱包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钱包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母语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