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视角下学生八种核心发展力及培养刍议

2019-11-08 02:54王梁王焕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生涯教育中小学生

王梁?王焕轶

〔摘要〕从生涯教育的视角,分四个维度阐述了高中生应着力养成的八种核心素养或者说学校应赋予的四种教育影响:目标力、自控力;奋进力、美好力;创造力、领导力;跨界力和审美力。分析了对每种核心发展力的理解、定位,概述了养成策略。

〔关键词〕生涯教育;核心能力;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7-0008-04

近年来,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成为中小学学校教育新的热点课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核心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真正有效培养需要依凭于校本化和课程化,每一所学校、每一门课程都应该也可以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独特内容、方法和目标,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优质资源给予学生持续而深刻的教育影响。

从生涯教育的视角看,我们强调的核心素养是为了 “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自己”,“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地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开创未来生活,不断塑造自己的美好的同时成就这个世界的美好。鉴于此,笔者在学校开设了“高中生生涯教育”选修课程,并将该课程所聚焦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八种核心发展力。这八种核心素养也可以视为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学生的四大教育影响,它们具有基础性的深远意义。

一、目标力和自控力——为人生的持久运转装上两大核心推进系统

一部车、一台电脑,它们能够运转,是因为人们事先设置了各种功能模块和集成系统,一旦某个部件、某个程序出了问题,就会出现运行故障甚至整个报废。人也一样,之所以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发出光和熱,也是因为我们自带或是自我调配了种种推动人生不断前行的系统,其中最具中枢核心意义的有两个。

第一大系统是目标动力系统。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目标串联起来的过程,目标的有无、多少和排列方式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决定着我们能否走得快、走得远、攀得高、走得对。更重要的一点是,目标的存在以及向着目标的行进充实了我们每一天的时光,紧致了我们的生命质地,我们的身心状态不至于松松垮垮、浑浑噩噩、混混沌沌、空虚迷茫,而有了较高的强度、密度和力度。

所以,我们在实施生涯教育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目标感和目标力,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能够让他们将整个人生或者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一单位时间(年月日、学期等)都能有意识地确定方向、设置目标,制定并实施计划,进而让学习和成长成为一种主动的过程,增强学习、职业和生涯发展动力。目标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经过日复一日或者多个阶段的反复训练,目标感和目标力会内化成自觉习惯。

第二大系统为自我控制系统。

拿开车作比喻,当我们设定了一处目的地,规划了大致路线,车子也加满了油,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动力强劲,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如赛道测试一样非常平顺、无碍、高速奔向终点。我们得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随心所欲飙高速、闯红灯,要保持高度专注和心绪稳定,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对各种令人讨厌的加塞、抢道保持克制;我们还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体力,周全考虑车况,我们甚至可能会遭遇突如其来的车祸、塌方、泥石流、暴风雨以及更具破坏性的灾难,不得不改变路线和行程,等等。所有这路上发生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做驾驶员的加强对自我与车辆的调控,方能顺利抵达目标。

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控制系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目标管理、健康管理等几大方面。细化来说,诸如能不能遵守校纪校规,能不能抵抗得住手机、网游的诱惑而不沉迷其中,一节课上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与人发生冲突时能不能控制情绪、化解矛盾,遭遇失败时是一蹶不振还是愈挫愈勇,等等,都属于自我控制系统的内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自控力的基本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个人的自我控制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即一个人的行为体系,是个体在多年成长过程中积淀而成、往往自动化反应的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习惯(或习惯组合)。我们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因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自我控制系统。

二、奋进力和美好力——为幸福和成功这对生涯发展的终极追求考取两张关键通行证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和幸福,这可以看作人生的一对终极追求。但这些我们所向往的境界或状态其实是上了无形的锁的,是有人在把守的,我们要抵达、要进去,必须掏出有效的通行证,否则只能处处碰壁,望而兴叹,眼睁睁地错过一些曼妙景致。最有效的通行证可以概括为两种核心发展力——奋进力和美好力,用更为通俗的励志话语来说便是:越努力,越幸运;越美好,越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也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生活中不乏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极大成功的生动例子。例如,某个学生研究团队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某项综合赛事的最高领奖台;某位学生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荣光的背后是学生及指导教师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投入和付出。在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奋进力”的存在——一种积极主动、进取向前、勤勉坚忍、吃苦耐劳、不懈努力以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能力。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等待机会的怜悯与赏赐,也往往会因为机会常常远离自己亲近他人而对一些人或事产生种种负面情绪,怨艾命运的不公。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形下,机会异常公平地潜伏在某个我们甚至都能看见或者预见的地方,但是它只会垂青于那个离它最近的人,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凭借“努力”靠它更近一些,成为那个能够第一时间被机会拥抱的幸运儿。

在生活的旅途中,人们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难如意、不能够、徒遗憾,陷入迷茫、忧郁、焦虑、痛苦并且不能自拔,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生命没有意义。其实,对于人生来说,也许这一切都是本来的安排,是一种“常态”。而且我们还应明白的一点是:当我们深深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快乐,很多事不如意的时候,首先一定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是因为我们还不够美好,导致我们无法与外界环境、周围的人和事去建立一种和谐顺遂的关系,无法自由完整地去融入我们置身的世界并且被它友善地接纳,因而我们与外界产生了对立、阻抗和冲突,失去了内心的平衡。

人生是一个不断趋向美好、创造美好的过程,在塑造自身美好的同时成就这个世界的美好。笔者将美好力界定为一种感受、欣赏、追求、创造美好的能力,它在改变自我和改变世界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美好不是一个单一空洞的抽象概念,它是一个丰富紧致的综合实体,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的要素,诸如善良、豁达、宽容、进取、自律、勤奋、智慧、健康、情趣等,概而言之,即一切真善美的品性。我们并非生来就拥有它们,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培植和浇灌,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心性去汲取、塑造和充实。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变得足够美好,不断地去整理、修补、完善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建构出一片阳光、明朗、纯净的精神风景的时候,当我们能够由内而外地辐射我们的温暖和美好的时候,当我们的美好品性能够集聚成一种伟大的力量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更加畅快地游弋于人世间,一定能常常沉浸在浓烈怡人的幸福感中。

奋进力和美好力看似空泛,但两者皆是个体人性中最为深层的本质部分,如果得到有效激发,将汇聚成不可估量的强劲动力。这种激发,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觉醒和觉悟;另一方面,依赖于外界环境的熏陶、感染、支持和促进。所以,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引导、关注和发现,多为学生加油助威,多去发现并肯定学生身上的美好处、闪光点,当然对其孱弱不足之处也应及时指出,通过必要的交流沟通、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消除或改进。

三、创造力和领导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开创未来社会锤炼两种关键能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未来。”因为我们现在培养的人,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在未来的世界,而未来有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测性。在以往,社会是以一种比较温和的节奏在向前发展,人们对未来基本上还能有一定预见性。然而这些年,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快速的变迁。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能为当下的学生准备哪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未來社会的东西……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去认真关注和思考,并努力去探索解决方案。

未来已来,我们与未来正快速地相遇,很多人都对未来进行了想象、预测和推演。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其中提到的令人大为触动的一种可能的情况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完善,未来社会可能出现一种毫无用处的人。因为他们能做的工作,人工智能、机器人都能代劳,而且做得比他们做得还要好,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人连被剥削、被奴役的价值都没有。在未来,一系列职业都将受到威胁甚至直接消失,被技术浪潮淹没。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不会被替代呢?说法有很多种,其中较被认可的一种是,如果一个人的优势是领导力和创造力,那么他在未来会处在一个暂时不会被淹没的高地。简单来说,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人能组织一群人做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一件从未有过的事,而如果一个人能做一件从来不存在的事情,这就叫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能整合性、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技能加以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创生出新的知识和能力形态,能形成良好的学术型、创造型人格,具备旺盛的求知欲、问题意识、学术兴趣、创新精神、实践热情,以及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肯吃苦、不服输、遇到逆境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性和人格特质等。所谓领导力,则是一种出色的组织、说服、管理、引领等对他人的影响力,其核心特征是一个人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在中国的时代语境中,领导力更加具体地体现在应该胸怀家国天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历史使命感,有远大的理想,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有一种发愤图强、敬业奉献、服务社会、矢志报国、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将这种理想、情怀、意识落实于从当前开始的日常点滴行为中,脚踏实地、勤奋好学、关心社会,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志愿行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自己的担当、奉献和创造去正面影响周围的人、环境和社会风尚。

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氛围。当前,创新创业在全社会方兴未艾,创新教育也在各级学校深入推进,基本的环境条件还是具备的。其次,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师资和教育资源,因为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能凭经验和传统的理念或思维,现在也有一些相对成熟的诸如“领导力开发”“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综合实践或社会服务课程,聚焦创新素养培育的实验室、功能教室、综合研究院等资源也在一些学校得到加强配置。再次,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得立足于日常,也就是说要改变和创新当下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积极为学生实践、锤炼领导力和创造力开拓资源,搭建平台,创设时空。

四、审美力和跨界力——为更加丰富诗意的生命品质修炼两种重要素养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向往。在越来越智能化、多元化、扁平化的未来社会,个体面临更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个性发展的更加自由解放,人们的职业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命方式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个人的主体地位、自我实现程度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审美力和跨界力则是帮助我们能够生活得更加丰富而充满诗意的两种重要素养。

先说跨界力。我们可以预测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很难、也不太可能在一个单位、一种职业、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外界环境所致,也是个体拓展自身丰富性的需要。个体需要提高自己适应多个领域、多种节奏、多重性质的职业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对自身能力素养进行移植与整合。

要培养跨界力,个体要保持广泛的兴趣,习练多种能力,涉猎多个领域,具备多重多样的兴趣、知识、能力等,如此方能交叉融合出新知识、新能力、新领域,形成新的整合领域,并且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高中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中,对综合实践课程、stem课程、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主题活动周(月)等的强调,实质上也是在加强学科的融合、教学与教育的融合、校内与校外的融合,是在锻造一种跨界力。

有人说,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所谓“雅者”,是指感性能力发达的人,是艺术、体育素养突出的人,是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有绵绵不绝、强劲持久、积极正向的生命能量。在笔者看来,“雅者”即审美力突出的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审美力可具体界定为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各种现象、各类信息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明辨是非美丑,能筛选和汲取优质信息,具有较高的生活、工作品质追求,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热爱生活,精神明亮,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怀,在高中阶段能习得一两项文体特长并坚持终生、受益终生。简而言之,审美力可以概括为具有较高的欣赏美、选择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故而,学校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体育和艺术教育,这两种教育是学生习得审美力的主渠道。艺术教育和体育要遵循“在普及中提高”的原则,不仅开齐开足必修课程,还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开设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并且安排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资源让学生投入到艺术和体育中去。例如,在两操(广播操+自由操)、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系列主题活动(高一集体舞、高二大合唱、高三诗朗诵)中,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在这些集体文体活动中锻炼才干、陶冶情操,在高中三年掌握一两项文体方面的特长,并成为一生的习惯,成为一生可靠的“朋友”,使自身获得幸福、快乐和成功。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宁波,3152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生涯教育中小学生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