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研究

2019-11-12 15:23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料博鳌主场

禹 平 葛 琳

【内容提要】结合应用语言学乃至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中国外交语言主要体现为中国外交语言运用对于中国外交实践得相关助力。在中国主场外交得以推进的背景下,落实中国外交语言运用的案例研究是研究中国外交语言运用不可或缺的进程。主场外交语境设定,主要涉及在在中国举办的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研究,主要涉及对于中国外交理念、对于中国国家发展、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于相应的阐释。

以中国的主场外交作为背景,进一步衡量中国主场外交的实施中对于外交语言的运用在于:通过告知交际主体的分析为研究切入点,借助交际的话语逻辑与意图作为研究导向,以语境的运用作为研究路径,落实针对主场外交中外交语言运用的体系化分析与论证。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于2018年以来中国外交语言的相关运用作为分析语料,结合语言学相关理论的释义与理论工具的解读,逐步展现主场外交影响下的中国外交语言运用现实与趋势。

一、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基于告知交际主体的分析

理解主场外交语境大致需要明确的基本观点为,在主场外交场合的外交语言运用所相关的背景。这一语境的释义为:作为外交语言的一种,主场外交得以有效实施的背景下,与之密切相关的外交语言能够更为充分地表述东道主的外交立场、外交政策等。根据“2018年博鳌论坛”上的中国主场外交相关外交语言运用为例,明确中国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的相关表现在于——作为交际告知主体,既有外交语言的充分运用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释义中国外交、向外部世界传递必要的信息以及展现中国外交语言的灵活与有效运用。具体而言,对于主场外交语境的具体理解在于:首先,这一语境的背景是主场外交的有效实施客观上可以为外交的有效运用提供基础与依据。主场外交的关键是对于一国外交展现告知主体所明确需要传递的信息、所明确展现的态度与立场等。其次,这一语境的相关运用在于顺应外交实践的相关需求,遵从外交政策实施的基本现实,为外交语言的作用发挥创造必要条件。

从告知交际主体的视角明确对于这一语境塑造的理论解读在于:我们所观察到的有关于现存/相关的现象的意义,强调其所有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重要的,因为对于它们是高效的、灵活的和具有无限的表达力的交流媒介。

对于上述理论解读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的运用为:将语言意义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之间的关联与逻辑阐释,展现主场外交为背景的中国外交语言运用的现实、趋势等。

从告知交际主体的视角进一步解读主场外交语境的现实性在于:基于外交语言运用的现状,按照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解,作为交际主体的国家(其代表为国家领导人、外交人员等),通过外交语言运用展示主体外交背景下的外交实践。作为告知主体的外交语言使用主体(这一主体不但可以由参与主场外交的国家领导人承担,而且也可以由相应的外交外事部门担任),通过外交实践展示相应的外交语言运用进程。

进而,结合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现实考虑,有研究认为:几十年来,我国应用语言学界一直跟着西方研究话题的套路走,很少对中国的实践智慧进行理论概括。中国的应用语言学根本出路在于理论和实践创新,否则,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者难在国际学界赢得真正的话语权。这一研究表明,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由于依循西方的研究话语,无法呈现应有的主张;我国应用语言学由于确实自身的话语权,难以确立必要的主动与优势。有鉴于这一局面应充分考虑,主场外交背景下的中国外交语言运用,作为推进与完善中国外交语言相关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展现应用语言学在外交语言领域的积极运用以落实相应的主动与优势的构建。中国外交语言在2018年博鳌论坛的运用,作为主场外交语境下中国外交语言运用的典型案例,其具体运用内容为,2018年4月3日,中国外交部就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召开媒体吹风会。媒体吹风会的召开,意在向外交传递关于2018年博鳌论坛更为全面与详尽的信息。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语料:

关于“2018年博鳌论坛年会简况介绍”的语料为“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将在海南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会见与会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会见论坛理事,并同与会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等。

关于“博鳌论坛的成就与本次博鳌论坛的主题”的语料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7年来,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为凝聚各方共识、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解决亚洲和全球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本次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符合现实需要,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等。

关于“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论坛的意义”的语料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出席年会开幕式并举行一系列活动,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等。

关于“博鳌论坛的意义”的语料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出席年会开幕式并举行一系列活动,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等。

上述四方面内容分别从2018年博鳌论坛的简况介绍、论坛主题、习主席出席的意义和博鳌论坛的意义,展现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的相关信息。这是借助外交语言的运用,展现中国外交借助博鳌论坛的实施——这是主场外交背景下外交语言的充分体现。上述四个方面的信息传递,不仅意在向外界展现出中国主场外交的基本举措,而且也在于明确2018年博鳌论坛所具有的重要影响。这一外交语言运用的现实与趋势在于,以外交语言助力中国主场外交的充分落实,尤其是以必要的信息传递和语言表达等呈现为告知主体的积极作为。

上述四方面的信息传递和语言表达,是告知主体进行信息传递的基本态势。继而围绕这一态势展开相应的语言学研究:首先,作为中国外交的实施代表,中国外交部可以被视为语言学中的告知主体。与这一交际主体所密切相关的是,从告知主体的法理认证考虑,这一告知主体具有相应的合法性依据,这一依据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有效授权。其次,从告知主体的具体行为阐释,相应的告知行为主要体现为通过相应的语言行为,落实相应的信息传播。

较之媒体吹风会,次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介绍相对概括。按照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表述为:

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习主席还将会见与会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会见论坛理事,并同与会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届时,习近平主席将就中国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等问题做出最权威的阐释。大家将听到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这一阐述是对于媒体吹风会的内容加以简要概括、介绍,同时这一概括、介绍是对于主场外交的积极配合。这一配合意在解读基于博鳌论坛的这一主场外交,这一配合进而构成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例行记者会上的外交语言运用客观上构成相对明确的外交语言表达。较之媒体吹风会,例行记者会的外交语言表述表述更为简洁、直接;媒体吹风会议的外交语言运用更为细致、全面。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和出发点,从告知交际主体的视角审视,告知者(即告知主体)是告知言语较之行为的发起者,告知者的状况及其对交际主体交际角色、交际关系以及语境的认知,比如对告知交际行为及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从上述两个案例的对比看,无论是媒体吹风会还是例行记者会,言语行为运用的告知主体都是中国外交部。作为告知主体,外交部通过媒体吹风会和例行记者会,向外界阐述了博鳌论坛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相关信息。

二、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阐释——基于交际的话语逻辑与意图分析

结合2018年4月3日中国外交部的媒体吹风会内容阐释,作为基础逻辑的2018年博鳌论坛年会简介,意在通过告知主体,向媒体阐述博鳌论坛的基本内容。依循这一逻辑,作为接受信息客体的媒体,能够了解博鳌论坛的一般信息。作为扩展逻辑,博鳌论坛的成就与本次博鳌论坛的主题,是对于博鳌论坛的进一步解读与说明。作为信息接受客体的媒体,能够了解博鳌论坛尤其是本次博鳌论坛更为全面的信息。作为核心逻辑,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论坛的意义是本次媒体吹风会的核心要义。依循这一逻辑,作为信息接受客体的媒体,能够进一步明确到来自习近平参与博鳌论坛的含义在于,习近平对于中国对外开放、中国发展与亚洲发展相关关系的阐释。

在主场外交实践的背景下,外交语言的运用需要更为有效的外交智慧。这一外交智慧在外交语言的运用中,主要涉及到话语逻辑与意图的设置与有效运行。主场外交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东道国在外交语言的运用中可以为所欲为,而是需要更为灵活、巧妙地发挥外交的积极作用,将外交语言作为外交实践的工具之一,服务于本国外交的相关现实、需求与趋势。

在交际的意图阐释方面,结合上述以博鳌论坛作为主场外交的分析案例,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媒体吹风会上,针对“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进一步指出: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窗口,海南正张开双臂,热情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期待各国嘉宾体验海南活力,感受中国发展,汇聚八方智慧,携手描绘亚洲和世界开放创新、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这一语料运用的意图在于:第一,这是对于中国海南发展现有成就的认可。这一认可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成就,对于中国外交,认可中国的发展是展示中国外交的重要职能所在。第二,这是对于海南发展的积极宣传,尤其是对于各国友人前往海南的邀请。对于南海发展的宣传,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这一邀请的意图,除了展现中国外交所具有的外交礼仪,而且也展现了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应有的国际形象。第三,这是对于共同推进亚洲发展的积极号召,是中国推进国际合作的话语权体现。这一话语与中国外交语言的运用密切相关,这不仅意在明确中国外交话语运用的现实进程,是对于中国外交的有效辅助与支持。而且也是对于中国外交发展的在借助主场外交展示话语权的有效明确。

对于这一意图的进一步分析为:在中国主场外交的语境下,“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相关信息传递与话语表达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话语运用、语篇运用等,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中国外交语言宣传中国的基本态度与立场——即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阐释中国与亚洲的共同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对于博鳌论坛的审视,中国的意图、中国外交的意图在于,通过对于博鳌论坛的积极对外宣传,阐释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中国发展的现实,进而推动中国与亚洲的共同发展。对于这一意图的理解,可以进一步对照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的相关讲话内容作为语料加以明确: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继而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阐释,能够明确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些成就对应了中国外交部在媒体吹风会和例行记者会上,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语意说明,也在客观上对应了中国外交、中国对外交往在博鳌论坛的相关外交语言运用中的意图阐释。

从话语逻辑与意图的阐释分析,中国外交部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召开前,关于相关信息的传递,是对于中国外交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现实的相关现实表述。从这一信息表述的内涵阐释,这一表述在语言学层面的理解看,话语逻辑的运用表现为,将相关信息表述通过话语逻辑加以必要的整合、梳理。这一话语逻辑与意图之间的互动在于:话语逻辑为意图阐释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这一基础在于话语逻辑背后是对于语意阐释,进而明确告知主体的意图。从告知主体的意图阐释,中国关于博鳌论坛的意图需要依托话语逻辑的相关支持。对于意图阐释,其话语逻辑的大致涉及到以下内容:第一,话语逻辑是意图阐述的基础。对于外交语言的运用,主要涉及到中国外交的对外具体实践;第二,话语逻辑的内涵在于明确中国发展的成就与亚洲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积极互动。这一进程可以按照共享发展的话语逻辑加以理解,即在话语传播上,共享发展理念不但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的科学发展,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引领,相对于西方发展观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和新的时代价值,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重大意义。因而,从这一学理意义阐释,共享发展的话语逻辑塑造构成有效的支撑。

依照上述分析,无论是作为中国外交语言运用还是作为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现实,话语逻辑与意图的相关阐述,是中国外交语言对于中国外交发展的积极助力。从中国外交语言的整体运行态势分析,中国外交语言的发展在主场外交实施背景下的运用,能够展现中国外交、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效。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大致可以结合上述语料展现中国外交语言的运用逻辑为——借助外交语言的运用落实对于外交主动的争取。其中作为核心的原因在于,外交语言逻辑的不断演进是对于既有外交语言运用中对于语境的有效掌控和对于话语权的明确争取。

三、以外交语言阐释主场外交的内容——基于交际的语境分析

通过外交语言在博鳌论坛的相关实践分析,除了上述分析所涉及的中国主场外交语言的内容阐释外,语境方面的分析、论证构成外交语言在交际,即在外交活动的进程中也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交际语境由各种不同而有联系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外显的因素和内化的因素。对于外交语言,这一外显与内化之间的关联在于,外交语言作为一种外显的积极塑造,将中国发展的进程作为内化加以展现,进而构成中国外交语言使用的语境建构。交际的语境相对于外交语言的运用,更多地涉及到外交语言运用的环境。

直接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和社会心理表征(或意识形态结构)构成认知语境。依据上述关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场外交的外交语言阐述,其中语境的分析主要涉及到在认知语境的构成变量分析中,应明确这些变量各自发挥的作用评估。进而以相应评估作为基础,落实中国外交语言的作用发挥。从交际的语境考虑,对于作为直接场合的变量,直接场合主要涉及到外交语言运用的基本背景。对照外交语言运用在博鳌论坛的主场外交运用背景下,主要涉及到媒体吹风会、例行记者会的相关场合。这些场合作为基本的要点在于,这些场合是阐释中国外交立场与政策的基本平台;这些平台多是面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媒体,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立场与政策加以诠释。作为语言上下文的运用,主要考虑到中国外交语言运用的基本内容。按照上述关于媒体吹风会、例行记者会的上下文论述,这些论述主要考虑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推进中国与亚洲的共同发展等脉络,阐释借助博鳌论坛推进发展的现实进程与趋势。从知识和社会心理表征的变量分析,这一变量主要涉及到从博鳌论坛推进中国与亚洲共同发展的出发点考虑,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已然获得来自世界的认可。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关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场外交的外交语言为例阐述,构成中国外交语言在语境作用发挥的主要内容。但针对语境的分析,并不能仅仅涉及到中国外交语言实践的场合。而且对于语境的考虑,还需要涉及到这一语境运用的时代背景。到21世纪初,尤其是随着中国的发展渐趋取得相当显著的成就。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到2018年持续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展现了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外交语言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场外交运用中相关的语境进一步具体表现为,对于这一主场外交的整体背景的全面考量,即对于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而言,作为中国主场外交在2018年的实施,其外交语言运用的背景重要大致涉及到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但同时对于这五方面内容的阐释,也应注重外交语言在基于交往的语境(即交际的语境)之间所存在的相应关联。

第一,中国自身的发展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和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发展已然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亚洲事务,提供了相对有效、可靠的依据。结合中国外交语言在博鳌论坛主场外交的背景下运用,中国外交语言的基础在于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外交语言展现中国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外交语言是对于中国发展成就的积极概括。

第二,结合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考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因中国的发展正在呈现初更为积极的互动。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更为显著。尤其是中国正在借助中国与世纪的关系互动,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其中,亚洲博鳌论坛的召开,是惠及世界的重要路径。结合中国外交语言的运用阐释,中国外交语言的作用在于,将中国的发展逐步惠及世界、惠及亚洲的过程中,将中国的作为更为有效地加以展现。即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的发展能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为亚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机遇。因而,在中国外交语言针对博鳌论坛的主场外交的运用时,能够在外交语言的语篇设计中,体现中国外交语言的相关运用。

第三,结合中国与亚洲的关系考虑,中国的发展已经明确展出中国在亚洲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出现了相当显著的变化。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因而,为中国进一步引领亚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继而在中国外交语言的运用看来,中国外交语言的运用体现为对于上述积极引导的概括与重视。同时,中国外交语言也需要有效解读中国发展的现实性成就。根据上述论述,可以对照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的讲话,进一步理解中国在主场外交的外交语言运用中,话语逻辑与意图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依循习近平的这一指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深化、中国自身的发展的成就与中国对于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展现初中国发展对于世界、对于亚洲的贡献。进而结合外交语言的运用阐释,上述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以整个演讲的一部分作为语篇理解,这一语篇作为整个演讲关于“中国发展助力世界发展”的支撑点,有效地阐释了中国发展的成就、中国自身的发展对于世界发展的贡献所在。上述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作为语篇理解构成对于中国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进以中国发展引领世界发展的积极作为。进而,这一语篇更为显著地突出了中国引领世界的基础在于中国对改革开放的坚持与深化,也明确了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的积极作为。

针对上述语料的分析与解读,交际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在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的作用做出相关梳理与分析:第一,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的运用意在对于既有外交政策的明确说明。这一明确说明主要考虑到结合中国外交的实践现实展示中国长期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第二,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的运用可以落实为针对现有语境解读,展现对于中国外交实践的有效助力。第三,从中国外交的对外宣传解读,相关语篇的使用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落实中国外交语言的关键性佐证。

四、外交语言释义主场外交的比较研究与特点解读——基于文本的表达与对比

通过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的充分运用,主场外交语言的相关语料分析与解读表明: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可以借助必要的比较研究得以呈现。对此本文的相关论述通过“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两种存在显著差异的语料进行比较研究以释义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特点。

根据具体语料的现实解读:在“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外交语言运用的语料案例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按照这一案例解读,可以明确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作为语境的前提下,这一外交语言的表述明确展现了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释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定位在于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一外交语言的运用说明,直接明确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显著成就。

继而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阐释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根据上述语料的解读,这一外交语言的运用,展现了中国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部署与有效实践。按照这一外交语言的运用,不仅符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一主场外交语境的客观现实,而且也符合积极推动这一现实有效发展的相关需求。因此,这一语料的相关解读,可以视为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充分运用的明确例证。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中对于外交语言的运用更多地顾及到在非主场外交语境下对于外交语言的相关使用,其目的更为明显地倾向于对于外交实践的客观表述并致力于对于外交目的的释义、推动等。按照如下语料释义为:

与会各方回顾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下简称“16+1合作”)取得的成绩,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正得到有效执行。“16+1合作”已被证明是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务实、有益平台。

与会各方认为,“16+1合作”是17国共同支持开放、可持续的世界经济和以规则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体现。各方重申将遵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联合国三大支柱及透明、包容、公平、公正、务实原则。各方表示将致力于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和贿赂行为。各方决心推进经济全球化,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鼓励全面落实《巴黎协定》。

与会各方将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和公平竞争原则,为外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兴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

上述语料是对于中国外交语言在非主场外交语境下的运用,以外交语言解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16+1”框架下所开展的有效合作进程。这一外交语言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对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关合作开展的现实、所达成的共识与对于未来工作的设想。非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往往不能更多地展现主观意愿,而是着眼于客观的现实表述等。

以上述比较研究为基准,大致呈现主场外交语境下外交语言运用的比较研究进程,进而可以明确外交语言在主场外交语境运用中的特点。这一特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主场外交的语境下,外交语言的运用呈现出更为明确的主导性。这一主导性主要体现借助主场外交的语境塑造外交语言交流的基本议题与基本内容。对比上述案例,较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主场外交语境下“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更能够释义出中国外交语言对于外交语言交流在语境塑造中的主导性。对比这一主导性,《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所展现的外交语言运用往往缺失这一主导性。这一缺失的根源在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更多地意在明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平等与合作;同时这一纲要的形成地点在克罗地亚而非中国,这是外交实践的现实所致。

其次,在主场外交的语境下,外交语言的运用更多地呈现出对于语境运行的整体反馈。这一反馈是从语料的运用得以深入,大致明确“语境塑造可以进一步影响外交语言的运用”和“外交语言的运用是对于语境的基本反映”这一互动关系。即“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更能够明确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参与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六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对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语境得以明确展现。相反的对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更多地体现为在外交语言在非主场外交语境释义,在语言使用的力度与层次等领域,展现出相当显著的区别。

再次,有鉴于主场外交的语境与外交实践之间的互动,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往往能够呈现为更为直接的作用发挥。“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这一语料所呈现的是中国外交实践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落实与明确彰显。相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则体现为对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客观表述。

最后,按照主场外交中的外交语言运用解读,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可以作为外交政策与外交立场的更为充分释义。对比《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所使用的外交语言文本,“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的文本表述更为充分、详实;同时,“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通过口语运用也呈现出外交语言的生动释义。

五、结论

针对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研究表明,主场外交语言的相关运用可以释义主场外交语言的相关实践与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外交语言的整体研究表明,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视角审视,主场外交语境下的外交语言运用,在依托语料分析的同时,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充分重视语料的有效使用、重视语料对于既有外交现实的反馈以及明确语料所具有的衍伸意义。

猜你喜欢
语料博鳌主场
博鳌面孔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