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膝部下肢支具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术肢制动的应用研究

2019-11-12 06:18卢春林李岸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球囊舒适度主动脉

卢春林,李岸芳

(梧州市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梧州 54300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即IABP(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pulsation),是现代临床医学用于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常用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在动脉系统中,经X线的辅助,将带有气囊的导管置入到降主动脉的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远端处,按照患者的心动周期规律选择心电或压力触发模式使球囊进行相应的充盈及排空从而使得主动脉阻抗减少,主动脉舒张压力提高,保持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与心动周期在同一水平,且能减少心脏的自主做功,降低心肌的氧气消耗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1-2]。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导管打折、移位导致的失败以及穿刺点出血、穿刺点血肿以及压疮等并发症[3]。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通常使用下肢制动的护理方法,多采用踝关节约束带制动术肢,该研究以于2015年6月—2019年3月期间为研究时段,通过对比单纯使用踝关节约束带与踝关节约束带加用改良膝部下肢支具制动术肢,评价改良膝部下肢支具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术肢制动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及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患者60例(其中该院54例,广西桂东人民医院6例),年龄25~88岁,平均年龄 (55.5±3.5)岁,其中男42例,女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30例,男25例,女 5 例,年龄 25~84 岁,平均年龄(56.5±2.5)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88岁,平均年龄(54.5±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手术适应证的患者;(2)意识清楚,精神正常,可配合的患者;(3)下肢可活动自如,无感染,压疮,破溃,坏疽等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手术适应证的患者;(2)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3)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4)下肢有外伤、坏疽、压疮等不能行肢体固定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踝关节约束带制动术肢,研究组患者使用踝关节约束带加用改良膝部下肢支具约束术肢,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选择不同规格的改良膝部下肢支具,确保其能牢固贴合肢体。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方式,抬高床头15°~20°,每2 h协助翻身一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同样的健康宣教,包括对疾病的介绍,护理注意事项,以及术肢固定的意义,重要性等。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点的出血,皮下血肿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出现压疮,记录两组患者导管的打折(包括导管移除后可见折痕)、导管移位情况。出院前通过院内满意度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

1.6 统计方法

收集整理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方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穿刺点血肿以及压疮情况

据统计,研究组5例穿刺点出血,2例穿刺点血肿,0例压疮,对照组9例穿刺点出血,1例穿刺点血肿,0例压疮,两组比较,在穿刺点出血方面,研究组出血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点血肿方面,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疮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血肿以及压疮统计表[n(%)]

2.2 两组患者导管打折、移位情况

据统计,研究组1例导管打折,无导管移位情况发生,对照组共3例导管打折,1例导管移位,两组比较,研究组导管打折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移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2 两组患者导管打折、移位情况统计表[n(%)]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据统计,研究组舒适度平均评分为(98.76±2.12)分,对照组舒适度平均评分为(94.16±3.06)分,两组比较,研究组舒适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64±3.11)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42±2.98)分,两组比较,研究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统计表(±s)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统计表(±s)

组别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98.76±2.12 94.16±3.06 5.116<0.05 97.64±3.11 95.42±2.98 5.671<0.05

3 结论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重症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成活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更是成了众多重症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必需手段。但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也同时会对患者造成医源性的器械损伤,以及产生穿刺口出血,血肿,伤口疼痛,腰背酸痛,情绪烦躁,双下肢麻木以及双下肢血栓形成等众多术后并发症,甚至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术后恢复的舒适度,治疗的满意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4-5]。因此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术后护理中,体位护理十分重要,研究结果证明,不同体位会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的术后恢复舒适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合理的术后体位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也会使患者在心理上及生理上得到双重舒适,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6]。临床上通常使用踝关节约束带来制动下肢,该研究通过设置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踝关节约束带制动,研究组加用改良膝部下肢支具制动术肢。结果显示,研究组穿刺点出血更少,说明此种方法对术肢的制动效果更好,防止由于术肢活动造成穿刺点出血。导管的打折和移位可以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使用改良膝部下肢支具,有利于患者术侧下肢处于伸直位制动状态,可有效防止患者术侧下肢过度曲膝和曲髖,避免了患者因术肢过度屈膝屈髖可能造成的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打折,造成球囊放气障碍,囊内充气不足,反搏压低于收缩压,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效果。避免了穿刺点出血,提高了制动的效果。该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导管打折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改良膝部下肢支具的制动效果。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要求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进行限制,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会造成患者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尤其是当患者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术后长时间的恢复常常会消耗患者的耐性与信心,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会加重患者对手术成功与否的怀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心理健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术后伤口恢复,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反应。该研究通过调查量表对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在同样的护理下,改良膝部支具的应用相比传统单纯使用踝关节约束带的固定术肢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利于患者进行配合,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改良膝部下肢支具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术肢制动效果较好,可以减少穿刺点出血,减少导管打折等情况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球囊舒适度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