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探讨

2019-11-12 06:18谭中江郭爱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优良率入路踝关节

谭中江,郭爱峰

(费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3400)

踝关节作为人类机体最为重要的负重关节,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一旦踝关节骨折则不同程度上破坏踝关节的组织结构影响其完整性,再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则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不稳定等系列并发症。同时,有研究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患者好发于超过50岁中老年人群,其生理机能处于衰退状态,大大增加其治疗难度[1-2]。目前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以重建踝关节稳定性为前提条件,强调贯彻落实解剖复位及内固定处理等治疗原则。鉴于此,该文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为研究时段,重点探究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踝关节下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7:21,平均年龄为(39.61±5.47)岁;观察组 58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22,平均年龄为(39.62±5.48)岁。结合以上具体资料发现,所有纳入对比的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例如:性别及年龄等,说明所有患者具备纳入对比的研究价值。同时,该次研究要求所有患者及其亲属提前阅读签署实验同意书,了解实验基本流程及具体内容,并且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审核同意。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其手术指征相对明确。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开放性骨折的情况。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手术治疗,即:术前予以常规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进行手术操作,以患侧脚踝为手术入路切口,分离深层组织充分暴露骨折断端,进行仔细局部清理,待完全清理血肿后使用螺钉及钢板复位骨折处完成内固定,并且充分发挥X线的透视作用,观察踝关节内骨折位移及术后复位的基本情况,再予以缝合及石膏外固定处理。

(2)观察组患者实行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即: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垫高患侧肢体,术前予以常规全身麻醉,针对前内侧入路患者则经过胫前肌腱内关节处,针对前外侧入路患者则经距关节及第3腓骨肌腱外持处,完全充盈踝关节腔切开皮肤后予以钝性剥离放置穿刺锥,放置踝关节镜仔细观察踝关节腔内骨折位移及术后复位的基本情况,再经钻入空心钉、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固定等治疗流程后仔细包扎手术部位。

1.3 判定标准

踝关节无任何疼痛且踝关节背屈超过5°度拓屈超过40°度为优秀、踝关节间歇性疼痛且踝关节背屈不超过5°度拓屈不超过40°度为良好、踝关节功能无恢复为较差。同时,观察2组患者是否出现伤口愈合延迟、轻度腓骨肌腱疼痛及内踝骨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将[n(%)]视为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χ2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将(±s)视为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t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对比

对照组恢复优良率为77.59%,该组优秀22例、良好23例及较差13例;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4.83%,该组优秀29例、良好26例及较差3例。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7.59%、94.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7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与骨质疏松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再者踝关节骨折好发于超过50岁中老年人群,对于术后康复要求相对严格,一旦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则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多种并发症[3-4]。由此可见,条件允许时尽早开展手术治疗是保证踝关节骨折预后效果的有力手段。同时,踝关节骨折患者深受自身机体骨质疏松的影响,大大增加骨折粉碎的程度,而内固定把持力不足则可能出现螺钉松动或骨质碎裂等情况,导致手术失败,并且老年患者自身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延误手术时间大大增加血栓等多种并发症[5-6]。

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手术治疗,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主张简化手术流程节约手术时间,不再过于看重坚硬内固定,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为前提条件减少剥离流程,真正意义上做到保护血供及争取一次性操作成功,大大减少反复操作的概率,预防出现非必要丢失医源性骨量的问题。结合该次研究结果发现,纳入2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实行常规手术治疗及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结果显示对照组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说明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恢复效果,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入路踝关节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