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咏诗钟创作技巧浅谈

2019-11-13 04:36王小梅
对联 2019年12期
关键词:炼字典故嫦娥

文|王小梅

咏物诗钟,侧重在咏字上。凡天文地理、历史故事、日常事物等均可作为吟咏的对象。首先要考虑被咏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我们称之为形。如雪之清白,天之辽阔,海之宽广等。其次是赋予事物的主观想象,可称之为神。包括由事物引起的情感和联想,如梅之傲骨,竹之虚怀等。

合咏即用诗钟的上下两句去共同表达所咏事物的特点,或绘其形,或扣其神,可以用上比喻,也可以借助典故,方法不拘一格。

一、搜集资料,慧眼甄别

合咏,需紧扣其形神,让读者准确明白所咏之物。比如合咏《嫦娥》。当然首先想到射日的后羿,好色的天蓬,伐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等,也会想到偷吃灵药,久居广寒。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典故,入句容易,却也容易雷同。要求在现有的资料上,立意出新。

再如合咏《地方志》。很多人对地方志都不太熟悉,有关地方志的典故并不多,这时可以选择从它的内容、功能以及历史感入手。抓住地方志所具有的记载山川风物,民风习俗的特点及地域性的主要特点来写。求准确,求神形相似为创作重点。

二、明确立意,悉心构建

在对所咏对象有了全面的了解把握之后,就可以明确一个主旨进行合咏。当然根据所咏事物的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也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切入。

比如合咏《嫦娥》:美色曾教天蓬误,深情只与后羿知。此钟由绝色美貌到痴心真情,虽然能一眼就可以看出咏嫦娥,但立意过浅,落入俗窠。再如:曾因一念偷灵药,却把余生困广寒。由嫦娥偷吃灵药最后成为仙子,夜夜独守广寒宫这一事件入手。这一钟句虽然只讲了一个传说,却将嫦娥的那份悔意呈于笔下,言古喻今,反而显得言简意赅。再如,合咏《地方志》:山川井邑犹能览,风物人情自可参。写法是将上下比宕开,上比写自然,下比咏人文,会比较清晰。诗钟因为有了角度的错开,内容会更丰富,特点也较为分明。

三、关注细节,臻于完善

诗钟对仗较为严谨,强调名词小类工对为佳。因此,合咏诗钟既要咏出所咏对象的特点,还要做到对仗的严谨。因此我们创作合咏诗钟,需要反复润色修改,在炼字上下功夫。比如:合咏《风轻》:裁来嫩柳三千叶,掠起平湖一点波。乍一看是挺工整,也基本咏出了事物的特点,但距名词小类工对相差还是有些远。

因此,在初步咏完后,一定要反复炼字,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比如合咏《地方志》:千秋兴废皆能鉴,各地风情自可观。对仗工整,不过“地”犯题字,而且下比显然不是地方志了。这时可以从下比入手修改,改成“千秋兴废皆能鉴,一域风情自可观”,这样既避免了犯题,又能体现地方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诗钟合咏本就有难度,我们只有多查、多思、多悟,才能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猜你喜欢
炼字典故嫦娥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闻鸡起舞
“嫦娥”为何撞月?
典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