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须自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的体会

2019-11-13 10:57师立新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评论者自律文艺

师立新

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学习总书记的指示,给了我理清迷茫的许多启示。概括下来,那就是评论人对待文艺评论,首先,必须要具有文艺评论的自律。

《左传·哀公十六年》给出名词:自律,其词意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于此,我所理解的文艺评论的法度,就是个体的自律、自觉、认真和诚实。如何能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文艺批评是“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我认为自律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自律的体现,可以从评论者的出发点、评论的行文、评论的理性态度及评论的个体感悟等层面来诠释。

从评论的出发点来看,纵观当下,读到的许多评论文章,满篇一味的赞扬,或者莫名的夸大奉承,似乎已失去了批评的力量,没有了批评的声音。就我有限的认知来说,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但是,现实却鲜活地摆在那里,容不得我不信。个人以为,评论人与被评论者,精神层面和社会单元的界面是平等的,也只有平等和平视,才可以产生理智。评论的过程是两个个体的思想碰撞,有热爱的赏识,有共性的相通,还会有理性的争鸣。如果,只有完全的称颂和空乏无质量的拔高,或者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加各种资料的引用,那最终的评论就无法做到精准,更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作品分析,及对作者的创作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反省自身,在文艺评论方面,惟一能够让我有点自信的是,对自己愿意评论的作品尽力做到保持清醒的意识,时刻警惕以个人之见充当真理的主观思想,随时主动进行自我反思,力求不陷入评论人和被评论者各执主张的狭隘中。文艺评论是个宏观的大题,我也许做不到完美的知人论世、精研细析,但会竭尽所能做到赏析交融,并在自己所获知的文艺理论、文学哲思指导下,对所点评作品就特点、创作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评说,从而表达自己的理性认知,不做单向的批评、教导,而是找寻及抵达与被评论者交融的通道。看得到优点和长处,并提出自己认为的疑惑和缺憾,以自律心态,就作品论作品。换个通俗的说法,那就是,以如初见的真诚对待所点评的作品,然后以我的学识、理念及情感解构之。

进行文艺评论,要体现在场,要具备论点把控的能力,文学诉求及表达应符合在场的触动。评论不是人情交换,天马行空无探讨无分析的空话,不说也罢。有人说,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伤,这种悲伤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别人也不会理解。我害怕自己的评论也沦落至这样的悲伤,因此,每次落笔,总会迸尽全力,让它们变得好读和使人愉悦,在理性解读中体现批评。

居于这些想法,我认可的评论行文,可以有多种尝试,不应该是僵固的。除了传统的杂文式和论述式结构外,前锋的对话式与随笔体书写等,都各有其优势。就我个人而言,比较擅长驾驭散文的语言,因此,在每一篇评论的写作时,尽量散文化,句型使用短句式,以便于读者阅读时的视觉跳跃。总之,适合自己的行文习惯就是最好的。在文字内容上,需要保持着与时代契合的审美,但又不过于刻意成为时代的附庸品,有自己的思想、思索和考量。对作品,努力保持敏锐的感触和创作内质的信息捕捉,在传达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尽可能地让文字好读,易懂。再者,严格区分评论与读后感与学术研究,杜绝把对作品的客观评价,转化成对作品的主观感受或理论研修,以免贻笑大方。

众多的作者,总希望以自己的文字到达理想意义的远方,而有责任和有效果的批评,能够为这种驰骋提供加力的辅助。

回首这些年,我的确也写出些许文艺评论方面的小文,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绘画及摄影,分别刊发于《文艺报》《边疆文学·文艺评论》《中国民族报》等公开刊物上。其中,诗歌评论较多,这和我的个人创作方向有关。相比于别的文体,我更喜欢现代诗的书写。所以,我是写作者,也是一位阅读者和欣赏者。我希望通过自己对文艺作品的了解、品读及具体评析,和向行家请教相关专业知识等,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现实及社会意义,探讨文艺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行走轨迹,以一孔之见,给自己的读者提供点滴欣赏指向,增强被评判作品的宣传力和感召力。其次,我所认可的文艺评论,不需要具有两面性,评论不可能成为庄子说过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文艺评论最终必然要回到写评的初衷,那就是,担当评与被评者之间的介质。

评论不是简单的是与否的判定,不限于阅读时的点滴看法及自有知识和资料的综合总结,还需要评论者的学养,这就要求评论者加强自身的持续学习,从自修、思想、境界等多方面提升自己,做到知识和技能储备的自律。一直认为,于写作,作家要忠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在众多场合与文友们交流中,我也多次如此提及。其实,这个看法对于文艺评论也是通用的,评论同样需要充沛情感,呈现文字的美。因此,以发自肺腑的热爱和思索,揭示内心的召唤,才可写出入木三分的感知和疼痛,不加任何粉饰,字里行间就充沛无限真挚,而且有分量有自身价值,没有情感的文字或寡淡或苍白或华躁。人到中年,我面对茫茫大千早就大彻许多,无用的秀,已不想再做,自律、自觉、认真和诚实都是书写评论的至上大道。

对于文艺评论的写作,我个人的态度是没必要刻意地为评论而评论。在合适的时候,遇到适合自己心意的作品,并因此对其充满倾诉和点评的愿望,然后开始落笔,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如果,感觉解读的作品与自己气场不对,三观不合,那么宁可放弃,不评也罢。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文化的彰显历来以直接使用文字加以传承,而文艺评论的出现,可以体现文化与社会元素的融合。文艺评论和写诗,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在修正自己的认知,表达个体的诉求。不同的是,诗歌必须文字凝练,意境阔达,评论则需要以论据阐明论点。不管怎样,对所有相遇的作品诚挚相待,便是适宜的相处。评论者的情感,最终必在文字的流淌间出现。

我的日常中,除去需要以职业谋取生活给养外,余下的就是从文字中找寻安放精神的高地。闭上眼睛,我可以听到岁月从耳边呼啸而去。日子那么匆忙,以致我在写作中不敢忽略它的速度,这也挺好,起码会让我在有意或无意中认真书写、赏阅和分析作品。于写作,我从来没有给自己规划过什么远大方向,更没有高洁出宏伟蓝图,俗气十足地沉沦操心劳碌的职场,在日子的缝隙中与这个爱好相亲相爱。现实面前,我时常自嘲:我得用工作养活我的身体,才能以文字养活我的精神。

鲁迅先生曾言: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的精神状态。大师的话,一语切中现实的重点。

多年前去德国进行业务访问,在咖啡馆偶遇一位老年男士,与其畅谈。老人家儒雅大气,对我的半吊子英文加手语的每一句交流,总能耐心听完后,以极快的速度思考并作答。在和我讲述他的某些观点时,亦是认真细致,故意放慢语速,并用桌上的便签,标注个别单词或画几笔辅助诠释。那份自然、流畅,透着平和。经陪同朋友打听,知其为这条街道上的一名退休技工,世袭贵族。在汉堡街头,草坪上摆放的大人偶,上面写着:smile(微笑),真的,与人偶相见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立刻绽开了微笑。我不时,会想起这位老人和那个人偶。在本文中提起,似乎与此刻所要表述的针对评论的主题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却真的对我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一位对异域来客如此真诚的老人,他一定和蔼,也一定知性,他期待把自己在乎的,自认为正确的东西,传达出去。他的坚守和人偶的可爱,让我极短的访问过程,感受到了日耳曼民族基层民众的精神状态。比如善良,比如大度,比如艺术成绩。在我眼里,他们已不只属于一个个体,而属于一个国家,属于一份文艺特质。他们发着温暖的光。我总是希望文艺评论具备这种大美品质,有这种精气神韵,也有这种温暖和光亮。

我对评论自律的个体感悟是,评论人要具备辨识美丑的能力,有责任把生命体验中对作品质量的优劣及时指出,不追求低级趣味,勇于抵制歪曲历史、混淆事实、文化虚无等思潮的侵蚀,对待评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文艺评论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传输,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能够把文艺作品自带的光亮最大程序释放于现实中。文艺评论者只有把个体感知融化进自己的文稿,拒绝无限量地消费学术话语,警惕沦陷文字堆砌的空论,才能防止走入以术语理论取代艺术评价的误区。不欣赏把文艺评论与作品推销,混合搅拌的行为。

对待文艺评论的书写,要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学,让评论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情结发扬光大。当然不应该有桎梏,一旦枷锁缠身,写作就会进入模式状态,这对评论者是件很烦恼的事。我在写作中,一直追求没有束缚感的创作,内涵丰富的铺垫,最终都能够完美转换为理性的创造,评论者对文字处理的掌控,也能够有温柔对待世界的情怀,也能做到特有的人文情感的栖居。文艺评论以求真为作文根本,那么独立性就是对文本的要求。文艺评论应担当自身责任,不断地破除理念性和体系性的藩篱,思想才会在思想中说话。

我还有的另一点的感悟是,要力求能做到文与人相等,真诚、美好、善良。个人认为的所有文艺评论,都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文本评定或修正的规范性标准,这也真的没必要天下一统。有美的思想,就以思想悦人。讲真话,运用文学的、艺术的、美学的和哲学的观点评判和剖析作品,保持评论的文体意识,既不让评论失语、缺位,又能驾驭评论方向,褒贬得当而不浮躁,就是大好。

江湖里,有心灵鸡汤,要容得下别人的风光,摁得住自己的嚣张,把日子过慢,把江湖看淡。在写作的朋友圈里,我所理解的别人风光,就是别人的文艺成绩。为此,我时刻以虚心学习的态度欣赏,尽量避免随意以批评的眼光论之。有时,看得越淡泊,就活得越丰盈。

铭记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反思自己的创作,还好,除了从来没敢尝试过的小说,不管写文艺评论还是写诗,所有的书写都能始终依附于自己的个体思绪,忠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评论者必须善待每一个遇见,哪怕世事再多薄凉,也要深情地活着和发现。套用一下时尚的语言,应该就是不忘初心。

文艺批评家要牢记习总书记指示:“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我认为评论家应永不缺钙,对作品要有甄别能力。我清楚自己现有的评论能力,可能离评论家高度相去甚远,但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不缺钙的“有战斗力、说服力”的评论者。

批评是思想艺术,面对艺术,必须有理由高度自律!

猜你喜欢
评论者自律文艺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1942,文艺之春
新语
网络新闻评论者的伦理责任问题及应对路径探析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讨论和研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仲夏夜·轻时光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