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11-14 12:34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学科

■杨 文/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改革,是教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向,它不仅为院校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方法,也完善了原有人才输出结构中的问题部分,是社会发展潜在动力开发的有效形式。为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就必须要以具体专业教学情况加以讨论分析。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部分的分析,刚好适应了这一理论研究趋势。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定位

《色彩构成》,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中主要是从色彩分析的视角上,对感知色彩、色彩的属性、色彩的调和、色彩采集以及重建、色彩运用五个大模块上进行教学定位。随着社会经济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开发,色彩在社会生活与发展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融合度也在逐步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授课期间,教师从人才培养与社会应用的趋向入手,逐步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适应了课程设计的宏观目标,这是从社会需求层面上进行教学定位。

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中学习主体—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对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进行开发,而传统的“模板化”教学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内在能力加以开发,课堂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活跃性转换,为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工作,也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是进行定位,它适应了“生本理念”的发展趋向。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方法分析要点可归纳为:

(一)增加课程设置的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最稳定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可以保障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高职 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升人才培养品质,两者的实践目标核心是相同的,为此,增加课程设置趣味性,就成为了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学科改革期间,教师首先从课程设置的视角上进行策略分析。其一,色彩构成课程中既涉及到了专业色彩知识,又包含了色彩应用分析,为此,课程设置时可以将色彩专业理论融合到实际生活应用当中去,让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发现色彩构成研究的切入点,然后再逐步进行色彩相关专业理论的传授;其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设置时,应从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层面加以讨论,尽量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和满足感。如,色彩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发现色彩应用规律的自豪感等,这些都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其三,学习过程应是系统性、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各个部分的教学知识均可以有序的承接起来,这样可以在学生内在心理建立结构化的学习思路,为其后续学习、认知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战略的有序性推进,应从形成有序的课程设置标准开始,它不仅从学科课程的设计目标开始进行系统规划,还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进行相应探究,它为后续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二)课程构成分配方式调控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学科,是学生艺术设计学习中最基础的内容,它为学生艺术设计与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且它会跟随课程学习高度的不同,适当的出现学习深入和宽度的变化,为此,高职院校进行该教学改革时,需要将课程内容安排与学生阶段性学习水平保持相互协调,这样方可将色彩构成中的价值更深层挖掘出来。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改革期间,教师为了确保学科教学与学生能力提升之间保持着平衡,就采取了相应课程调配策略:其一,课程构成与分配期间,艺术课程设置人员要相应做好课程内容安排与分析,并对高职学生的艺术接受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控;其二,高职艺术色彩构成工作分析时,将感知色彩、色彩的属性、色彩的调和、色彩采集以及重建、色彩运用内容,分为初期感知、中期学习、后期应用三个大方面。初期感知中,教师主要通过课题赏析、讨论、以及视觉色彩体验的方法对《色彩构成》中的相关知识加以学习;而中期学习,是以场景体验、或者课题任务完成法,指导学生对《色彩构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简单运用;而后期应用部分,着重对色彩在信息技术、社会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实际效果上加以讨论。

高职院校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部分教学探究时,一方面是从色彩构成的基本条件层面进行因素分析,它为色彩构成条件的搭配提供了教学趋向指导;另一方面是从色彩构成课程学生学习的情况上加以解析,它保障了课程变革科学调控与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相互协调的实际需求。

(三)明确课程教学的核心授课点

高职院校课程授课要素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协调性安排,也应从明确课程教学核心的层面上加以讨论。一方面,色彩构成主要是围绕“色彩”的应用情况进行相应讨论,而学生想要完全理解课题设计的目标,就必须要主动参与到色彩构成课题的实践探究中来;另一方面,色彩构成探究期间,色彩构成的过程包含着分析、创作、应用、反馈等部分,这一过程是无法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的,为此,教师在课程改革后应注意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某高职教师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授课时,就尤为注意课程关键要点的把握与探究:其一,教师在色彩构成新课开始前,先利用相应的视频和漫画对色彩在日常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中色彩应用的赏析和理解能力;其二,教师经常在课堂授课期间,进行课题讨论、或者针对当前色彩艺术应用中的问题,提出需要讨论的话题,帮助学生在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讨论中,主动参与到对色彩构成过程的探究过程中来;其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市场调研、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与教师一同切磋色彩在电子计算机程序、服装设计、以及艺术品设计、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形式;其四,教师还在色彩构成因素调节与分析期间,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色彩实际中应用各个环节工作的有序性安排。

结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色彩构成学科教学具体情况的讨论与研究分析,是从课程内容具体安排与解析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实践分析要点,并合理进行教学课堂核心点的串联与实践,它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体现。

(四)彰显学科教学开发性特征

高职院校艺术教学工作的有序性安排,与课程教学中开发性、延伸性特征的表现效果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一,色彩构成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学科知识的积累,这样后续色彩知识研究时,方可实现“温故而知”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利用 “三原色”的原理,进行美术绘画色彩调和;利用“色彩视觉效果”理论,对城区规划、室内色彩设计期间,合理的进行冷色、暖色的调和,实行色彩原理、色彩条件的综合调控,这些都是色彩构成教学改革基础知识创新应用的体现;其二,学科教学知识应与时代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将时代发展的需要特色表现出来。如,色彩构成在学生美术作品中的融合、色彩划分比例,在城市规划图设计中的应用,这些都是高职院校色彩构成改革过程中,彰显学科教学开发性特征的实践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是国内教育体系实践方法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增加课程设置的趣味性、课程构成分配方式调控、明确课程教学的核心授课点、彰显学科教学开发性特征四方面,对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要点进行分析。因此,文章研究结果,将为学科教学工作全面性探究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色彩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神奇的色彩(上)
书封与现代艺术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