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融合视角下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融入分析

2019-11-14 12:34马莉莉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农民工分层移民

■马莉莉/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农民工作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据2018年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481万人,增长1.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层融合理论和文化融入

分层融合理论是波斯特等在对美国第二代移民的研究中提出来的,是对同化论的补充和修正。他认为当代移民的融合趋势和路径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多项分层融合,即不同的移民群体会产生不同的融合结果,有的拥有比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在融入主流社会时障碍较小,有的则拥有经济、文化资本比较少,只能融合于城市贫困文化;还有的是选择性融合,即选择在某些方面融入,但在某些方面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或价值观念。分层融合理论一开始是为了解释和理解西方国家移民问题而发展的一个理论体系,后被运用于包括国内外移民在内的流动人口及其他弱势群体的融入研究。

文化融入是指两种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在接触后,会发生文化上的碰撞与摩擦,一种文化融入到另一种文化之中,或是两种文化相互借鉴融合。本文中的农民工文化融入是指农民工在保存原有的农村文化的基础上,协调城乡文化间的差异,并在认同的基础上逐渐习得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等,最终融入城市生活。文化融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中较高层次的融入,文化融入的过程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是在改变原有文化建构的心理及行为方式上融入或重建新的文化体系。

二、分层融合视角下分析影响农民工文化融入因素

(一)文化融入基础:经济收入不稳定

分层融合理论认为,拥有的经济资本越高,那么融入过程中的障碍就越小,反之则会影响融入过程。经济融入是农民工文化融入城市的基础,经济融入决定了文化融入的层次。收入是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基础条件,农民工大部分所从事的职业一般是体力活,其特点就是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收入较低。低收入不仅对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有所限制,同时也影响他们进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选择。农民工想要融入城市,在城市中生存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这份工作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会搭建农民工和当地居民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在与当地人交往中可能接受并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当前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体力活,收入在勉强维持生活的条件下,没有多余的金钱去支撑农民工融入城市快速发展的生活中。

(二)文化融入重点: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过程

分层融合论充分考虑到了移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以及社会生活对社会融合的影响,认为趋同于当地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加快同化速度。适应社会生活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的是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只有适应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行为模式,从而加深心理上的认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适应包括饮食习惯、消费习惯、娱乐方式、行为规范等,农民工进入城市,相当于进行“社会移民”,其适应城市生活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原有的行为习惯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文化融入。

(三)文化融入关键:“孤岛化”心理

分层融合论认为社会融合更可能是一种“我群融合”而不是“他群融合”。也就是说,由于受社会地位、经济因素、群体文化等影响,流动群体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圈子,而非与其他群体相融合。

农民工文化融入中的心理建构主要围绕认同和接纳展开,自我认同或自我接纳不仅影响个体对群体或社会的认同,而且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接纳。农民工到城市生活,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跨越,更是对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一个挑战,他们处在陌生的城市,平日交往人群往往是特定的农民工群体,并且由于社会地位的限制也使得这一群体成为城市边缘人群,他们就像处在一个被隔绝的小岛之中,这种“孤岛化”心理也会导致农民工忽视自己的文化生活,更不会主动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只是将自己当做是城市中的过客。

三、促进农民工文化生活融入的对策

(一)制度建设:深化平等性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居民划分成城市与农村这两种,无形中给城乡居民贴上了标签,因此产生不同的角色认同,使得农民工在融入城市中产生自卑心理无法自信的参与城市中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虽然在城市中生活,可是农民工的身份没有发生改变,而且他们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权利,这也是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中的重要因素。2014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有关户籍改革的相关政策,并敦促各省区市出台适用于本地区的户籍改革制度,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出台户改方案,在出台户改方案的同时也需要各地政府不断优化政策,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享有和城市居民相一致的权利。

(二)社会融合:拓宽文化分享与表达渠道,增加社会交往

文化生活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权利,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与环境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缺少了解与融入参与的机会,因此,应该拓宽文化的分享交流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参与文化生活的机会。社会中不同的主体可提供不同的社会资源,构建多重文化交流平台,让农民工及广大市民都积极参与进来。政府可以举办“情系农民工 文化暖人心”活动,包括“农民工阅读月”、“为返乡农民工送春联”,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学习交流平台。社区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在解决日常问题、增加居民凝聚力以及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平台,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成立“歌唱团”、“舞蹈队”等团队,同时在社区内通过招募举办一些歌唱、朗诵比赛等。

居民的认同与接纳会让农民工从一个相对孤立的群体面向城市居民,融入城市生活。因此,增加农民工的社会交往,从原有的“我群交往”变为“他群交往”,城市居民可依托社区平台,通过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加与农民工的日常交往,一些社区依托微创投项目实现居民自治,可以成立与农民工相关的一些微创投项目。

(三)资本构建:农民工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根据分层融合论,移民群体在拥有的资本越多的情况下,融入的障碍就越小,因此,想要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生活,除了其他各方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农民工自身的不断努力与实践。农民工可以在日常闲暇时参加一些职业技术培训,掌握一门技术或是学习一些技能,增加对自身的投资以及对自身资本的积累,同时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城市文化中。

四、结语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其生活状况是不可忽视的。在农民工努力融入城市生活时,文化作为广大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桥梁,对于农民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农民工的文化融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关注农民工的生活,让农民工生活的更幸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农民工分层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移民火星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内陆移民(外二首)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