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
——郑桂华老师课例研读

2019-11-14 12:34云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古都观点词语

■张 珊/云南师范大学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做出瞬间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有声语言口头语和无声语言体态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学生观点的判断,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课堂驾驭能力,知识底蕴等。教师运用适当的评价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与情感的体验,创造一个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本文以郑桂华老师的口头评价语言为研究对象,从其语言的概括性、针对性、启发性三个特点出发,了解郑桂华老师“行云流水般家常味”的语文课堂。

一、评价有概括性,鼓励学生发言

郑桂华老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概括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炼学生回答的关键词语,二是总结学生发言,概括主要观点。王荣生教授说过:“听郑桂华老师的课,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她的课堂都变得愿说、能说、会说……”郑桂华老师的课堂上,当她抛出一个问题时,最开始回答的学生较少,之后变得越来越多。她总是认真仔细地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带着肯定、鼓励、赞许的语气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关键词语的概括,之后便写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记下来。她把学生的回答称为智慧的火花,常常提醒同学们将这么好的思考记下来。板书和记笔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权威的知识。郑老师这样做,一方面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肯定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习得一些精彩的词句,并且她的板书对学生而言就是最好的身教,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概括和记录。此外,当某个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的时候,郑老师会请另一个学生来提炼他的观点,尝试着总结他答案中的要点,这样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郑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先提出关键词,在多数学生回答后或没有新的回答后,进行整理、概括学生的主要观点,并且给学生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问题。例如在《变形记》教学中,郑老师这样说:“那我们不妨先作一个小小的整理。刚刚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格里高尔会变成一只甲虫这样一个形象,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呢?是什么使他变成了甲虫呢?一是家境,这一点大家都认同。还有一点就是老板,这是第二个思考点,请同学接着来讲。”学生的回答出现在老师的评语中,学生会觉得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学生们便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怕说错。

二、评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会说

在郑老师的课堂上,有些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对于这样的回答,郑老师不是一味地说:“对!很好!非常好!”之类的词语,她会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哪一方面的回答好。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生:“用旋风比喻流苏,骤雨比喻鼓点,乱蛙比喻脚步,都是气势磅礴的感觉。”师:“怎么这些就显示出来了呢?你的感觉很好!我发现你的思考很有特点。你从喻体入手,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角度。为什么这些比喻就能突出壮烈的气势?你能不能把它还原的更具体、明确一点呢?”郑老师发现她从一个新的角度“喻体”入手,首先肯定、赞扬了她的想法,之后便针对“喻体”是如何突出气势引导学生具体、明确的回答。这样的课堂评价语不仅能鼓励学生多思考,而且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

在课堂上,郑老师是一步一步慢慢让学生发现更为具体、明确的表达。例如在教学《想北平》这一课时, 郑老师问:“我们的北平和老舍的北平区别在哪里?”学生回答我们的北平是“生活化、参观一样”,再到“有中国特色的名胜古迹”,最后出现这样一个片段。

师:她又用了一个词“古都”。“古都”和“名胜古迹”这两个词,如果来形容北平的话,你愿意选哪一个呢?

生:古都。

师:为什么?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然在哪里?哦,你来说,你来调整一下,说说看。

生:名胜古迹和古都有着地位上的区别,古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比名胜古迹更加重要的地方。

师:这是从两个词语的比较来讲的,古都比名胜古迹地位更高,是吧?它的历史感更强,不是吗?那么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历史名城来讲,用古都非常妥帖,是不是啊?记下来没有?

郑老师先是赞扬了他把自己的感觉用一个较好的词语传达出来,之后引导学生对比两个词语,看哪一个更为贴切。郑老师在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学生能用更精准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

三、评价有启发性,启迪学生思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说出来的,教师会尽量不说,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对话”承担其多种功能,从而也收获了很好的课堂效果。郑老师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学生有精彩答案时,郑老师会切入答案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安塞腰鼓》中的一个片段,她问学生能不能用新的词语来形容自己观看视频和朗读课文后的感受,一个学生回答的是这样的:

生:剑拔弩张

师:这个词你会写吗?来,写到黑板上。(该学生上黑板写,有同学鼓掌。)

师:同学给你掌声了!语文课上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我们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把我们的思考描述用语言出来。

师:写得对吗?“剑拔弩张”是什么意思?后面拿个男孩子,你来讲。

生:形容形势紧张。

师:这里是形容形势紧张吗?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安塞腰鼓,你认可吗?

生:也许是场面雄壮有力。

生:雄健。

师:这个词好,它突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板书:雄健。)“剑拔弩张”在这里用了它的比喻义,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聪明的表达。有时候我们直接来表达我们的感觉,比如“雄壮,轰轰烈烈”,这很好。有时候,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感觉转化成一个比喻的说法,这样的表达就很形象。

并且当郑老师的观点与学生不一致时,她不是急于说服学生来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她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也尊重他们的观点。例如在教学《敬畏自然》这一课时,她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有了分歧,她是这样说的:“顾中杰和我的观点在大家心中可能也有不同的看法,你们是同意顾中杰的还是同意我的,同意我的举手。我认为要教的,是靠牛来教我,顾中杰认为是一个简单、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吧?同意我的人很少吗,看来我没有什么市场哦,我觉得是应该同意我的。请同学来帮助我一下,为什么你是同意我的?”之后仍有学生不同意老师的观点,郑桂华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们再作展开、再作讨论,因为我们可以往后走。”她是用平和、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并且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学生会进行反复的思考。

四、结语

郑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中反复强调用词、用语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会听、善听,理解有效信息,并逐步训练学生愿说、会说,进而促进学生会写、善写。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同时,也在课堂评价语中传达多方面的思路和视角,引导学生全方面的思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最重要的是,郑桂华老师的语文课就是本真的、语文味的课,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受课文,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有意义的引导、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王荣生教授曾说,郑桂华的课堂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看似没什么特点,却是处处透着智慧的光芒。这样好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挖掘、学习。

猜你喜欢
古都观点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找词语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一枚词语一门静
观点参考
植根于西安古都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