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卫生间改良的探索

2019-11-14 12:34金钰敏曹文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如厕卫生间厕所

■金钰敏 曹文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念在高校、特别是高校后勤工作中的渗透,以往没有得到重视的公共卫生间改良需求也被逐渐提起。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和陕西省教育厅于2018年11月27-28日主办了《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绿色学校 首届绿色学校“厕所革命”研讨会》,从建设标准、评价及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于推动我国学校“厕所革命”、建设绿色学校。

一、高校公共卫生间现状分析

如厕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每个人都无法廻避。据统计,2018年我国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册学生总规模3833万人,专任教师167.28万人。按世界厕所组织提供的每人每天大约上厕所6至8次的数字测算,以万人高校为例,公共卫生间至少承担了师生们平均每天1万人*3次/天=3万人次/天的使用,全国高校平均每天约12000万人次使用公共卫生间。

我国分别在20世纪初、50年代后期、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21世纪初集中式新建、扩建了许多高等学校,最近一次大规模集中新、扩建时段为2001-2010年,距离现在也有20-10年时间,绝大部分公共卫生间与校舍同期设计和建造。据调查,学校管理者对校舍周期性修缮、改造内容主要关注屋面渗漏、内外墙涂料污染脱落、水电设备设施陈旧,以及教学改革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对教学实训场所改造需求。建造于20世纪初、50年代的年代久远公共卫生间改造工作基本同步安排在校舍本体的周期性大修中,标配了墙地砖、节水型冲洗阀、蹲坑隔断和洗手池等。而大部分使用频率高、师生离不开的公共卫生间基本处于坏啥修啥的状态,极少被列入校舍周期性修缮、改良升级计划内。

值得人们赞赏的是,也有少数高校对公共卫生间的改良升级工作极其重视。例如,西北师大党委书记陈克恭、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亚军分别选择2015、2016年在本校进行了大规模、大力度 的“厕所革命”,高调提出“厕所文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持续推进厕所改造,不仅补齐了影响师生校园生活品质的短板、而且借“厕所革命”发挥育人功能,将高品质厕所文化成功转化成为学校的一项教育资源。

二、“厕所革命”在我国的大力推进

由于我国在传统观念上认为厕所是“藏污纳垢之地”,难登大雅之堂,历史上形成的忽略厕所建设、守旧的如厕陋俗和厕所文化欠缺扼制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从20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20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厕所建设,相继出台多项法规、国家标准、行动计划等,例如,1992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国务院令(第101号)《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我国厕所革命的启动标志,继而密集在1998年1月21日发布、10月1月实施《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1998),2003年 9月 颁 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2005年 12月 1日施行《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而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16)是经广泛调研,认真归纳实践经验,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国外优良标准,提出了“ 公共厕所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并应遵循文明、卫生、方便、安全、节能的原则”。在管理措施方面,2015年4月6日发布《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后,2017年11月19日又发布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对“厕所革命”提出了新的3年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发展目标,开展“建设、管理服务、科技、文明”四大提升行动,促进全社会形成健康卫生、积极进去的厕所文化。2017年11月27日,习主席做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重要批示,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曾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后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 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公共卫生间这个窗口来审视高校文明建设。

三、推动高校公共卫生间改良升级

我国近30年的厕所革命,如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提高了全民文明程度。旅游景区通过“厕所革命”、提升了旅游品质,许多地区的教委编制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规划方案、增强了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文明素养。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推动国家文明进步之重要力量、承载人才培养核心功能、组成城市文化元素的高校,自身厕所革命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笔者认为,公共卫生间是高校后勤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部分,是展示高校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折射着高校的文明程度、温度及品质。

(一)改良升级的意义

1、满足师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分为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我国现阶段高校公共卫生间现状理应通过改良升级,以满足师生的五个层次需求。

2、“三全育人”的隐形场所

“人才培养”位列高校四大基本职能之首,高校后勤战线长期探索实践、凝练形成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简称“三育人”)理念,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27日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哲学家卢梭曾说:“你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试想, 新颖明亮、多重功能、洁净暖心的改良型公共卫生间与陈旧昏暗、单一功能、污秽冷冰的公共卫生间相比,必定能发挥出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育人功能,更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认知、接受方式和精神需求。

(二)改良升级的举措

1、调查研究、编制实施方案

成立有校领导任组长、后勤、宣传、学工、团委等部门参加的工作组,采取实地、访问、网络、文案等调查方法,第一是对本校所有公共卫生间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后,档案;第二是调研部分城市、高校和旅游景区新建改建的公共卫生间,掌握国家发布的相关条例、标准,学习国家旅游局、部分省市和个别学校出台的“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结合各校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该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职责分工、改良内容、进度计划、人财物资源需求和施工改造完成后的物业服务、日常维护和监管等。

2、加大投入、持续有效推进

调研、形成实施方案是改良升级举措的首要环节,但要真正实现头脑中、书面上的想法还需要加大投入,“投入”既涵盖资金、物资和设施等构成的硬件投入,也包括如厕文明宣传、将公共卫生间纳入校园文化宣传场所,加强物业管理等诸多长期软件投入。具体来讲,后勤部门提出更换公共卫生间破损隔断、墙地砖,选用符合节水、卫生和安全标准的洁具、灯具和设施,配置个性化校园文化宣传栏,无偿供给厕纸、洗手液等改良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分年度预算,通过专家论证、学校决策层审批后下达预算;经过招标采购、修缮改造施工、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

“三分建七分管”,学校要将更多的目光、精力集中在建立后期“管”的问题上,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长效运营机制。一是制定细化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间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工会、团委和学生工作等部门的功能,倡导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形成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做到工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机制长效化、治理立体化;二是规范网格化巡查管理制度,把公共卫生间管理的内容全部纳入网格,明确环境卫生、设施养护、如厕文明治理、物业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责任人,管理人员、网格巡视人员定人片;三是完善综合考评办法,优化问题整改、师生满意度测评以及定期评估、滚动推进等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卫生间作为师生的必到场所,不能只具备满足生理需求的基本功能,应赋予年轻学生和教师们享有清洁、卫生和舒适环境的尊严,承载高雅文明的育人文化。高校必须跟上新时代的脚步,建立“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的理念,积极有效地改良公共卫生间。

猜你喜欢
如厕卫生间厕所
一家公司的卫生间能有多惊艳
我帮你上卫生间
新型马桶防员工“带薪如厕”
且谈如厕
低碳达人
未来猫厕所
厕所
跳完了吗
记得上厕所
着急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