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策略

2019-11-14 12:34王金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武术身体素质教学方式

■王金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2009年7月我国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开了有关武术概念及其标准化研讨会,在该会议上明确提出武术是依托于中华文化基础,其核心内容是技击方法的学习,主要运动形式包括格斗、套路以及功法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体魄以及精气神。在终身体育的理念倡导下,学习武术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武术教学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习总书记表示: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要建立在文化兴盛的基础上,一旦文明、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扬,实现中国梦将遥遥无期。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名声弘扬国内外。由此可见,学习武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人民民族认同感以及凝聚力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职业大学体育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武术”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印象最为深刻的代名词,其背后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背景,也是我国人民引以为傲的非物质文化。在当代职业大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已经把武术课程教学纳入了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系内。高校武术教学模式是教师从学生的武术理论和武术实践两方面展开共同教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要点,在进行学习实践的同时加深理论印象,从而提高武术教学水平。但根据以往教学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各大院校针对武术教学所安排的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时间较少,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对武术知识的学习流于形式化,课堂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更没有过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实践,导致引发当代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情况。武术是提升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耐力、柔韧性以及爆发力,能帮助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优秀品格。但是,因为学校和教师对武术教学不够重视,使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草草了事,只对教学知识死记硬背,做到考试及格就可以,不能端正学习态度,使教学效果逐年下降,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性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采取的教学方式是陈旧且落后的,通常使用简单的讲解以及示范、引进攻防技理、同步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缺少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上课时,一向都是教师亲自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经过长久的积累以后,会让学生觉得武术学习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武术教学方式普遍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学生在学习武术内容时,主要是模仿动作、反复练习,导致学生积极性低下。教师并没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的关注点在学生技术动作是否标准等方面,并未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沉闷无趣,师生和生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氛围并不活跃。

二、职业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需求,对学生个体特点进行研究,进而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让学生真心喜欢上体育锻炼。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武术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做好示范以及指导工作,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把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组里,依托于教学内容的同时,带领学生完成拓展练习。以格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情境,扮演警察的学生在和小偷进行搏斗时,要使用之前学习过的格斗动作,最终将其抓捕。一个回合结束以后,让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继续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控好全局,以防学生过于投入,导致发生意外,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拓展教学形式,重视学生差异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在领悟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会存在明显的差距,在进行武术学习时,会更加凸显出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基于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解和尊重,给予学生积极地鼓励,帮助学生找到武术学习的信心。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对应的教学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更加关注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尤其是在学生进步了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做出表扬,让学生取得成就感,进一步树立起学好武术的信念,激发其学习动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并对其做出革新完善,通过采取多元化教学法,让实践教学内容更加具备针对性、多样性,更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从自身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武术课程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武术知识竞赛、观摩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让教师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一起分享日常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武术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学校还应组织教师向其他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进行课堂旁听,通过学习教学效率较高的武术教师的教学内容对本身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学校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革新武术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得到最新的武术指导,为提升武术课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和实施,我国愈发重视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素质教育体系内占据重要地位的体育科目,已经和武术教学融为一体。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除了要遵循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基于此,教师可以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教学形式,重视学生差异;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为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武术身体素质教学方式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锻炼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新发现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