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以福建省泉州市幼儿园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例

2019-11-14 12:34宗政兴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幼儿园

■宗政兴/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近年来,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具体落实办法,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福建教育厅要求各地组织实施乡村园丁关爱工程,不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为适应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泉州市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心,于2016年开始,连续4年来举办泉州市幼儿园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有效地促进了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乡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明确培训目标、搭建课程体系、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更新培训理念等策略有效提升培训质量,也为后期更多乡村幼师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按需下单、精准送课”的培训目标

卓有成效的培训来自训前的充分调研,明确的培训目标是培训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训前首先要调查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摸底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基层乡村幼儿教师量身打造更为实际的“菜单式”培训,根据学员“点餐”培训需求,精准送课,让培训更贴近一线幼师的需求。

结合调研结果,本项目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加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修养,更新课改理念,拓宽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乡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搭建“问题导向,实践为要”的课程体系

现实问题是培训的起点。乡村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与城市相比差距巨大,有着自身独特的实践环境和地域特色,乡村幼儿教师面临的工作现状和问题需求也有所不同。培训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乡村幼儿教师的需求,与乡村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搭建“问题导向,实践为要”的课程体系。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精神,围绕加强乡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三大模块。模块一是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模块,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乡村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等。模块二是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域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与指导、乡村教育资源与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等。模块三是专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域教学的观摩与评价,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师与家长交流与沟通等。

三、运用“混合高效”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途径。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并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将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集中培训、在岗研修和送教下乡相融合,具体包括以专题为主的专家讲座,以案例为核心的互动式研讨、以实践为取向的名园访学和以精准帮扶为切入点的送教下乡等。

以专题为主的专家讲座中,培训组织者针对当前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焦点难点问题,结合乡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专业需求,邀请高校及教科研专家、专职培训教师和省、市示范幼儿园等一线优秀师资,针对性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在研修过程中及时征集学员的实践问题,邀请专家对问题答疑解惑,鼓励学员直接与专家交流探讨,一起学习整合各种理论,丰富理论知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以案例为核心的互动式研讨中,授课专家注重案例教学,提供典型的教学实例,促进学员进行深度剖析、学习研讨,既通过案例阐释,帮助学员深化理论理解,又为学员提供可供借鉴的实际操作方法。

以实践为取向的名园访学中,组织学员到教育先进地区和园所学习、考察,进行特色幼儿园早操观摩,环境参观,与名师进行教学交流,聆听园所特色建设相关讲座,与名师沟通交流疑难问题,实地了解先进教学理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以精准帮扶为切入点的送教下乡中,强化“现场、过程、对话”的要求,创新送教的形式,遴选优秀师资进行专题讲座、诊断评课、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以点带面进行片区辐射。通过现场互动、碰撞交流,更新乡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四、展望“互联网+”的培训新理念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也应借大数据时代的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优质教学资源辐射更多地区。展望未来,乡村教师培训可通过以下方式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转型升级。

(一)优质活动同步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共交流

乡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机会宝贵,培训名额紧张,因工学矛盾突出等种种原因无法全程参与培训。即使全程参训,紧缺的培训名额与庞大的乡村幼儿教师群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优质课程资源无法广泛普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独特优势,创建课程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可将每次培训课程和送教下乡活动同步网络直播,实现优质师资与线上、线下学员共同交流,互动研讨,并将课程资源上传至MOOC等平台分享,让更多人分享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建立农村幼教帮扶资源库,增强训后跟踪指导力度

短期培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幼儿教师所面临的所有专业困惑和实践问题,因此,培训结束后如何继续跟踪指导学员,为学员继续提供专业支持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依托培训送教的辐射地域,建立幼教帮扶资源库,网络上传培训中优质观摩课的点评及分享,鼓励学员共享优秀教案、玩教具制作方法以及培训心得等,引导学员针对当下专业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论坛讨论,共建优质幼教资源库,为学员训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旨在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富有实效性的乡村幼师培训需要扎根于乡土特色,立足于教学实践,着眼于教师需求,放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积累经验,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乡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发力乡村振兴,谱写绚丽多彩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培训幼儿园
教师培训
会议·培训
会议·培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