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城市社区精神构建分析

2019-11-14 12:34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视域诚信居民

■黄 寅/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各种全新的思潮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思想风潮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在城市中,社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也是城市化进展的必然要求。在整个社会中,社区精神与国家和城市的发展思路如出一辙,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构建城市社区精神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社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社区精神有着十分密切且息息相关的联系,根据笔者的总结和调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构建社区精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多年来思想精华的凝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关键部分。在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建设应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现如今城市居民已经逐渐从原先的“单位制”转变成为了“社区制”,构建社区精神也成为了团结和凝聚社区居民的“有效利器”之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社区文明有了最为坚持的思想和理念基础。第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强有力的社区精神作为基本支撑。一种价值观或者是社区文化需要全面彰显和发挥效力的话,在实践中感悟和领会也是关键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与社区生活的每个层面相互结合在一起,让其成为社区居民普遍遵循的社会准则和价值准则之一。在构建城市社区精神的过程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指引,让城市社区文化趋于合理且规范,以便于其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居民道德和思想准则之一。

二、当前城市社区精神构建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在社区管理中采取行政化的方式,给予居民的自主权相对较少。在我国,由于各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社区管理行政化的模式依然无法避免。在社区中,“自治”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居民真正能够参与自治的机会少之又少,“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方式十分常见,社区精神构建变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第二,城市社区居民的互动偏少,邻里关系不能让人尽如人意。在当前的城市社区中,邻居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有限,应该具备的亲密程度渐渐变得十分“稀薄”,大部分的居民虽然常年住在一个社区中,但是“互相不认识”的局面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很显然,在居民相互不认识的状况之下想要构建城市社会精神无疑等同于“痴人说梦”。同时,社区的活动单调乏味,居民真正能够参与的时间和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在社区活动中,大部分的组织者为了所谓的简单,就将社区活动统一规划成为前千篇一律的文娱节目,比如唱歌比赛、舞蹈比赛等都是“常年换汤不换药”的“老方子”。这些泛泛的娱乐活动受众少,对于大部分的居民都没有过多的吸引力,最终对于城市社会精神的构建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第三,城市社区资源十分有限,组织建设也不够高效和科学。在我国,政府是推动社区精神构建的主要推力,但是社区内部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才是社区活动最有利的推动者。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都抱着“等靠要”的思想,面对有限的资源不知道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让最终的城市社区精神构建变得形同虚设,“花架子”、“形式化”严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城市社区精神构建策略

(一)以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区生命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构建城市社区精神需要强有力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作为基本指引。第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社区精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能够运用到社区精神构建中的内容多如繁星。社会成员应该加强沟通交流,让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空前强烈。每一个社区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各种有用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在社会内部形成相互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同时,巧妙利用各种传统佳节进行社区精神文化的传承也是十分奏效的。以节日为载体,每一个传统佳节都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和色彩,城市社区精神构建如同涓涓细流,最终形成“滴水穿石”的喜人局面。第二,在社区精神构建的过程中还应该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城市社区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自治的“完美蜕变”。一方面,居民的自治应该立马提上议事日程。不管是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上都充分彰显居民的自治权。鼓励居民广泛且积极的参与社区共建,在社区生活中大胆的表达对于社区精神构建的所思所想,让城市社区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另一方面,社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和党建工作也应该紧密跟上。创新党建和社区居民自治是城市社区精神构建的有效途径,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和借鉴。

(二)以诚信精神提升社区的凝聚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诚信所占的位置至关重要。在构建城市社区精神的过程中,营造诚信的社区氛围首当其冲。在诚信的社区中,社区居民广泛且积极的参与其中,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宣传正能量的模式让社区居民深深浸入其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熏陶和传递让诚信思想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人人羡慕的“苍天大树”。同时,社区失信惩戒机制的构建也应该紧密跟上。有了相应的诚信惩戒机制之后,社区内部逐渐形成诚信积极的氛围。不管是在工作中、学习中或者是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于以诚相待,所有不诚信的行为都终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三)以友善精神培育社区的感召力

在当今的城市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坚冰”形成很久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构建城市社区精神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冰之旅”。换言之,利用友善的力量让全体居民摒弃冷漠,热情待人。首先,在社区中,特殊群体是一直存在着的。这部分人群缺失关爱,急需“雪中送炭”,每一个社区应该建立特殊人群档案,组织一些志愿者参与到特殊人群的关爱救助中,针对于不同的人群需要提供各具个性的服务就是友善社区的具体表现。其次,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社区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和移动平台宣传正能量,弘扬友善精神。这类利用新兴媒体宣扬正能量的形式能够让社区的文明传播和精神构建变得更加完备且无懈可击,几乎每个年龄阶段的社区居民都被“一一纳入囊中”,“无一例外”。例如,社区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一个“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的互动活动。这种活动模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饱满,能够在居民范围中引起极大的共鸣和好评,最终成为社区精神构建的原动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城市社区精神构建过程任重而道远。每一个社区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每一个城市社区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动下孕育出全新的活力和魅力,也让每一个城市社区人都能在一个和谐、友善、诚信且又活力十足的社会中快乐的生活,最终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视域诚信居民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石器时代的居民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七出:婚姻视域中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及其叙事意义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高台居民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