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箫在锡剧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锡剧竹笛笛子

中国的笛箫,可谓历史悠久。浙江余姚河姆渡骨笛和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现,足以证明及展现距今五千年前的雏形图像,它与中华文明史同步产生与发展,具有悠久性、广泛性和群众性。横吹为笛,竖吹为箫。“笛清箫和”,笛清脆嘹亮,箫高雅柔和。它秀雅朴实的外形,优美独特的天籁音色,代表了东方人的精气神韵。纵观箫笛演进的历史,凝聚了前人的智慧结晶,近人改进之成果。

而锡剧长期根植于苏南农村,乡土气息浓郁,剧情内容大多反映农村基层百姓生活,锡剧最初表演形式从单个说唱开始,逐渐发展成对子戏、滩簧、大同场戏到常锡文戏,《双推磨》《拔兰花》是锡剧久演不衰的看家戏,进入上海滩时期的大同场戏使传统锡剧扩大了影响,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苏南各剧团建制,使锡剧进入文艺的春天,剧目大量涌现,名家辈出。锡剧演出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民俗性、观赏性等方面立足苏南、辐射华东,延续江南文化脉络,和越剧、黄梅成为华东地区主要剧种。

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和“大陆调”。簧调是江南民间山歌劳动号子融合苏州弹词曲调发展演变而成,旋律优美流畅,直抒胸臆、朗朗上口。簧调分老簧调、簧调中板、慢板、老式簧调及反弓调等十多种板式。大陆调是源于杭州武林班的“大陆板”,开始仅上下两句唱词,后发展为四句,一翘一落,简单顺畅优美动听。后又根据曲式结构进一步拓展,加入了“清板”,形成十字大陆板式。从单一板式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六七十年代锡剧音乐工作者为适应现代戏要求,改编创作了“新簧调”“新大陆调”“南方调”等许多节奏明朗积极向上的曲调,极大丰富了传统锡剧音乐体系。此外,锡剧还借鉴了江南传统民间音乐,将“九连环”“金陵塔调”“紫竹调”等苏南小曲较好运用到锡剧中来。

笛箫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笛箫以它特有的人文情怀特征,广泛运用于中国戏曲表演的伴奏中。例如南方昆曲中把伴奏笛子称为昆笛,一个司鼓、一个司笛便是一个简单伴奏乐队,上至皇亲贵族,下传黎民百姓,流传几百年,乐此不疲其乐无穷。近年来现代西洋乐器不断地融入我国戏曲乐队之中,但是竹笛在中国戏曲音乐中的作用与效果不可替代,譬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迎来春色”前面一句旋律,竹笛以清丽明亮的音色脱颖而出,观众眼前一亮,经过革命者艰苦的努力,终于换来春满人间,笛子色彩无可取代,使音乐锦上添花。

锡剧音乐伴奏早期也只有一二把胡琴衬托,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加入了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笙等乐器。目前锡剧音乐乐队伴奏基本上是二十人以下中西乐器结合的乐队配置了。

本人从事锡剧笛箫伴奏已三十多年,从戏校系统学习锡剧专业知识和笛子伴奏技术,先后参加了《珍珠塔》《玉蜻蜓》《天要落雨娘要嫁》《天涯情仇》《大桥情》《霞客行》等几十部剧目的排练及演出,对笛箫民族乐器在锡剧伴奏中的运用发展及创新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下面我就笛箫在锡剧伴奏中的运用谈几点浅见。

一、心中有曲,剧中有我

戏曲伴奏音乐工作者必须心中有曲,只有熟悉本地方剧种的唱腔音乐特性,全面了解曲目调性板式,伴奏中选择运用竹笛或箫演奏才能了然于胸。锡剧音乐伴奏中因南方调、长三调、新簧调、紫竹调旋律节奏相对欢快明亮跳跃基本要选用竹笛伴奏,太平调、慢玲玲调则要选用箫伴奏了。剧中有我是笛箫伴奏者要求自己了解剧情、融于剧情,根据内容时段需要有感而吹奏笛箫,应景应情,情声合一。锡剧《江姐》上路一段音乐南方调的运用恰到好处,笛子的伴奏更是欢快跳跃,把革命者江姐和华为激情昂扬的斗志和久别亲人相逢的愉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锡剧传统戏《双推磨》中主人公苏小娥在音乐太平调烘托下徐徐出场,运用箫淡雅舒缓的伴奏,顿使基层贫苦妇女苏小娥凄美的身影立于观众面前。

二、飞花点翠,烘托气氛

笛箫在锡剧伴奏手法中有主奏、领奏,独奏、轮奏。主奏时笛箫托腔保调,起到平衡音乐、美化唱腔的作用。特别在锡剧清板托腔伴奏中,箫的音色如泣如诉,委婉动听,清而不淡,雅而不俗,水乳交融更好丰富了传统锡剧音乐的人文情怀。

在引奏独奏过程中,笛子独有的清脆明亮音色,始终飘逸于锡剧乐队伴奏音乐的旋律之上。锡剧艺术家王彬彬演唱的《拔兰花》“春二三月”一段,我选用梆笛用全按作“2”引奏,演奏中加些滑音,整个乐句清灵流畅,舞台上先有其声后有其人,主人公回家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相逢的愉悦心情跃然舞台,很好地渲染了剧情。

又如锡剧《珍珠塔》中核心道具珍珠塔的出现,音乐上运用竹笛华丽独奏、飞花点翠,顿使珍珠塔珠光宝气,活生生呈现观众眼前。

锡剧《玉蜻蜓》中母子相认一折,徐元宰从由心而发大喊一声“娘”时,母子相认,簧调旋律中出现最高音“5”的长音,我运用小梆笛演奏超高音颤音,把整个音乐气氛推到了顶点,接着音乐戛然而止,马上换用箫伴奏一长段清板,情绪气氛的落差,使观众无不为此景此情动容。

不管是唱腔伴奏或是间奏音乐,笛箫“一武一文”可以说戏曲舞台上喜怒哀乐的场面运用笛箫伴奏最能传情达意了。

三、与时俱进,笛箫传情

传统锡剧笛子伴奏属江南丝竹演奏风格,选用曲笛AD笛子或降B降E笛子伴奏,锡剧是“同宫异腔”的演唱方法,男女唱腔的调高相同,但声腔不同。除反弓簧调以外,一般簧调都用A调伴奏,大陆系统则用D调伴奏,传统伴奏一支笛子二种指法就可以伴奏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奏者与时俱进不满足现状,运用梆笛、曲笛、低音大笛到锡剧音乐中来,笛子品种选择性大了,笛箫演奏技巧亦广了,滑音、单吐、双吐、气震音、花舌运用到伴奏中,运用多种竹笛音色和演奏风格,极大丰富了锡剧音乐内涵,渲染烘托了舞台气氛和艺术形象。1989年在纪念无锡文联成立四十周年的文艺演出中,锡剧名家梅兰珍演唱一段江南小曲“花红雀”,从头到结束整段是打多咯(舌头连续打转),展现了她扎实的基本功,我在笛子伴奏上运用花舌技巧模仿跟腔,人声笛声相互交融,给观众享受了全新的听觉效果。在大型锡剧《霞客行》中徐霞客来到云南深山老林一段,雾气缭绕林间,百鸟戏逐,主人公被林间美景所陶醉,我跟作曲者商量运用小梆笛上花舌、颤音、快速历音技巧模拟鸟声,旋律中融入云南少数民族元素或高或低,音景合一,顿使人产生大自然变化莫测空灵奇妙之感。最后徐霞客年老身体致残回到故乡,我选择用低沉的低音大笛跟腔伴奏,笛声低缓,如泣如诉,气震音技巧运用达到“人笛合一”、“人曲合一”的境界,一代游圣内心翻江倒海,感慨人生悲壮命运,把地理学家徐霞客顽强执着的拼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笛箫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中的瑰宝,是锡剧音乐中不可割舍的元素,演奏员把一截没有生命的竹子赋予了生命和灵性。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我们愿与笛箫作伴,把传统锡剧音乐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锡剧竹笛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My Mother
锡剧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我的坚守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