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丁顿熊》系列与英式文化

2019-11-15 14:15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7
电影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帕丁顿蒙哥马利绅士

邹 斌 (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7)

保罗·金根据迈克尔·邦德漫画执导的《帕丁顿熊》(Paddington,2014)上映后,很快以充满童趣的叙事,温情与幽默共存的风格,以及几乎无处不在的英国烙印获得了观众的肯定,可爱的帕丁顿小熊也成为英国给世人的一张名片。三年后,英伦气息更为浓郁,甚至被戏称为英式文化宣传片的续集《帕丁顿熊2》(Paddington2,2017)与观众见面并得到了比第一部更高的评价。可以说,在全球化语境中,《帕丁顿熊》系列完成了富有借鉴价值的英式文化输出。

一、绅士与嬉皮兼具的自我定位

深沉、严峻,讲究克己、谦让的绅士精神,是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绅士精神的前身为骑士精神。11世纪后,教会在规范骑士行为后,提出了“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精神”的八大精神,英国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故事代代相传,就是英国人对骑士精神推崇的体现。文艺复兴之后,骑士们脱离战场,骑士精神也在人们对音乐、诗歌等文艺的学习中逐渐演变为绅士精神。18到19世纪,平民中也崛起了新兴的绅士阶层,新旧绅士们的冲突也就启发了如《傲慢与偏见》等作品的诞生。在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英国人对男性言行得体,举止优雅,尊重他人,勇往直前等品行的尊崇,即使在当下,英国逐渐脱离国际社会的中心位置,这种绅士文化也因其积极的一面而保留了下来。《帕丁顿熊》系列其实就是一次对英国人的绅士自我定位的言说。

在电影中,英国地理学家协会的探险家蒙哥马利·克莱德在去秘鲁探险时,结识了两只熊,露西婶婶和帕斯图佐叔叔,蒙哥马利盛情邀请两只熊前去伦敦做客,并留下了自己的礼帽。谦和友善的蒙哥马利就是典型的具有绅士精神者。帕斯图佐夫妇一生对伦敦的向往,帕丁顿所接受到善待他人的教育,全部都来自蒙哥马利。在来到伦敦之后,帕丁顿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让自己做一只“绅士熊”,他见到人就问好,说话礼貌客气,在出租车上会向不认识的老爷爷脱帽,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在给露西婶婶写的信中也是报喜不报忧,一旦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就会迅速道歉。这一点在《帕丁顿熊2》中也得到了保留,帕丁顿以伦敦的好市民标准要求自己,不遗余力地维护和谐的邻里关系和伦敦形象,正因为帕丁顿的绅士风度,他才得以无论是在家,在温莎花园,乃至在靠拳头说话的监狱中,都结下了好人缘。

但绅士精神也导致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不得不承受大量规范与禁忌,而其中尤以中产阶级受到的压抑与控制为最。而当压抑到了一定程度,反弹也就应运而生。正如人们所熟悉的光鲜而式样统一的燕尾服、文明棍等,正是英国绅士文化的符号,英国同样有着深入人心的披头士摇滚乐,领后现代主义风气之先的《墙》《猜火车》等电影,它们代表了某种与绅士精神并行不悖的嬉皮精神。在嬉皮精神中,人们解构传统,崇尚自由,进行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与之相适应的,则是艺术作品中充满自我调侃,滑稽模仿,拼贴反讽等。在《帕丁顿熊》中,也处处可见嬉皮精神对绅士精神的反拨。如代表了对旧秩序,对贵族制度的维护者的白金汉宫卫兵,看似在笔挺地,目不斜视地站岗,其实却在偷偷收留小熊,和小熊一样在自己高高的帽子里藏有三明治和酒。莎翁剧演员菲尼克斯为了找古董而化妆成修女,令人瞠目结舌,在电影的最后,他被送入监狱以后,还带着全监狱的人穿着粉红色的囚服进行《雨中曲》的表演,这些都让观众忍俊不禁。英式文化,并不仅仅体现在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特拉法加广场,以及红色的电话亭和双层巴士等元素上,也在人物亦庄亦谐,对传统既充满肯定,又不乏自我嘲弄的言行举止上。

二、保守与变革博弈的处世心态

保守主义的处世心态在英国文化中有着自上而下的,根深蒂固的地位。自“诺曼征服”后,英国的国王与贵族相互妥协,相互支持,形成了以契约约束的封建制度,这一保证政权连续性,国家发展平稳性的保守思维也导致了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以引以为豪的“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及当代的“托利民主”。

在《帕丁顿熊》系列中,英国人保守,守旧,努力维持现状的心态也随处可见。在布朗一家中,亨利·布朗先生和女儿朱迪·布朗的言行偏向保守,尤其是极度关心孩子安危的亨利一开始更是坚决拒绝帕丁顿入住自己家。当帕丁顿来到家里时,循规蹈矩的亨利第一反应是打电话更改自己的保险,对待儿子女儿做任何事情亨利想到的都是危险系数,连乔纳森上楼梯的方式都要规定。朱迪则因为担心同学们会给自己投来异样的目光而假装不认识帕丁顿。而与之相对的,身为漫画家的玛丽·布朗和一心想成为宇航员的乔纳森·布朗则拥有更为开放的心态,正是玛丽的坚持,让亨利不断地妥协:先是答应让帕丁顿暂住一晚,后是答应帮帕丁顿寻找到探险家后将他送走,最终,乖巧可爱的帕丁顿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喜爱,成为布朗家的一员。“英国的保守主义是一种稳重守成的力量。它并不一味顽固地反对进步,而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态度。当现存制度尚能维持、仍可继续时,它就坚定地守住阵地,不肯变革;但当已有的体制已决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时,它就允许某种程度的变化,并在这个新的变化的基础上把守新的阵地,变为反对新的变革的守成力量。”英国人普遍地不支持彻底的,完全的改变,而尽可能争取在可控范围内稍作变革,小步退让。从电影中不难看出,即使是古板的亨利,在刚认识帕丁顿时,就向他学过帕丁顿的名字用熊语怎么说;为了帮助帕丁顿查找蒙哥马利的资料,在两人在电梯中束手无策时,一贯严肃,不苟言笑的亨利在帕丁顿的说服之下,愿意穿上女装变成清洁工;而当米莉森特想杀死帕丁顿时,亨利则豁了出去,挺身而出去解救帕丁顿。不难看出,和玛丽一开始就因为母性而疼爱帕丁顿不同,亨利不愿意自己的家庭生活被打扰,甚至为此和玛丽争吵,但是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亨利一点点地改变了自己对帕丁顿的排斥态度,也改变了自己的许多认知和行为习惯。

在温莎花园的小家里,人和熊,人和人,人和自己,都在进行着妥协。大家性格各异,不乏对彼此的误解,朱迪正值叛逆的青春期,但是保守者并非一味顽固怀旧(奶奶说自从微波炉出现以后她对什么新事物都不奇怪了,但她并不排斥使用新科技),变革者并非一味激进求新(玛丽异想天开想在下水道和朱迪的男友托尼见面,朱迪反对后玛丽也没有坚持),每个人都能考虑对方的需求,彼此相让,这个家始终保持稳定,一只熊就因为这种可贵的妥协,以一种和平渐进,皆大欢喜的方式入驻了这个家。而不愿意妥协,不能接受任何改变,甚至想勾结米莉森特赶走帕丁顿的库里先生,则是电影批评的对象,他并非英国的保守主义代表。

三、冲突与融合并存的文化生态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是在与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两种力量作用之下完成的,文化因子是无形的,它的影响则是难以察觉的。英式文化也不例外,而对于这种无可避免的文化碰撞,英国人也秉承了一种复杂态度,即既承认文化融合的必要,又对此充满警惕,甚至有时因思维的保守而产生冲突。正如钱乘旦所指出的:“和世界上其他一切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充满了冲突,冲突是历史的常态,甚至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没有冲突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只要回溯英国的民族文化基因,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中世纪时,从北欧移民到英伦三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保留了自己血液中的日耳曼蛮族文化的同时,又接纳了新兴的基督教文化,二者始终处于冲突和融合的动态关系中,最终奠定了英国的社会政治形态,文化风貌以及留存于人们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这种冲突与融合也直接催生了如《贝奥武夫》这样的英雄史诗。而在当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又一次地需要面对移民潮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伦敦,更是整个英国文化冲突和融合的一面镜子。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认同的移民,导致了英国文化的“杂种化”。对此,部分英国人采取了排斥抵制的态度,而偏左派的《帕丁顿熊》系列则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对文化融合的支持。

在《帕丁顿熊》中,蒙哥马利等人深入到秘鲁探险,这实际上是电影对于殖民主义的反思和讽刺。蒙哥马利在试图解释自己之所以不将熊做成标本,是因为这种会说话的熊是有智慧的文明生物时,其他地理学家反驳的是:它们会说英语吗,会玩板球吗,喝茶吗,填字谜吗?而当克莱德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时,自大的地理家们则讥讽他“你对文明物种的看法太糟糕了”并将克莱德开除出学会。英国人居高临下地根据自己的文化对“文明”进行定义,蒙哥马利的女儿甚至沿袭了“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做派,要将小熊和其他稀有物种做成标本。这无疑是电影否定的。在《帕丁顿熊2》的摄制中,随着英国人脱欧运动的推进和仇外情绪(Xenophobia)的高涨,电影的包容主张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温莎花园中,除了库里先生外,邻里都十分喜爱帕丁顿。而这些邻里体现的正是伦敦开放多元的一面。在诺丁山开古董店的格鲁伯先生操着德国口音,出门总是忘带钥匙的邻居则是印度裔,帕丁顿打工的理发店老板朱塞佩先生拥有一个意大利名字,而开垃圾车的清理工则是黑人,开办游乐场,给人们带来欢乐的科兹洛娃女士则显然来自东欧。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一个美好的伦敦。

然而库里先生却一再表示对帕丁顿的不欢迎,甚至有精神错乱之嫌地以警察自居,屡屡指责他人,如在帕丁顿越狱后拿着喇叭宣称紧急状态升级至“歇斯底里级”,指责邻居在公共道路上“非法闲逛”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丑角。同时,在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及内在的“光荣孤立”“例外主义”心态驱使下,英国于2016年通过了脱欧公投,2017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了脱欧法案。脱欧声音的占据上风,既与经济有关,也是文化冲突难以调和的反映。对此,《帕丁顿熊2》含蓄地表示了遗憾的态度。电影中,玛丽一直想游泳横跨英吉利海峡,从英国游到法国,在最后,玛丽终于实现了这一壮举,然而她却因为没带护照而不得不按原路游回英国。英国人过欧洲大陆之门而不得入,这是电影对英国人自外于欧洲的委婉批评。

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电影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尤其是在当下,电影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跨文化传播力。同样是打造熊形象,相对于美国的《泰迪熊》系列,韩国的《倒霉熊》系列,乃至中国的《熊出没》系列,《帕丁顿熊》与本国文化的捆绑,在价值观和文化输出上的主观意愿无疑是更为明显的。《帕丁顿熊》系列电影的主创对充满矛盾的英式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整合,对此既有自夸,也有自嘲。电影凭借着可爱的角色形象,饱满有趣的情节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观众在获取娱乐享受的同时接受了英国的国家形象与文化,在不知不觉间参与了文化交流。在国产动画电影亟须与不同文化构建友好的对话和共生关系的今天,《帕丁顿熊》无疑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范例。

猜你喜欢
帕丁顿蒙哥马利绅士
蒙哥马利
帕丁顿熊的善良
温暖了这个冬季的《帕丁顿熊2》
绅士那些年
像绅士一样等4则
A Gentleman绅士
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打赌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