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2019-11-16 06:59王琴芳
求知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班主任

摘 要:小学班主任在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要加强德育的有效渗透,这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标准的形成至关重要。向学生渗透德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注重选择适合的德育实施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9-0035-02

引 言

教育的基石是德育,做人的根本是品德,因此,教师应从小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问题,通过有效开展德育,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在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要加强德育的有效渗透,这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标准的形成至关重要[1]。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要明确教育重心,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方法。这样才能让教育内容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接纳,逐渐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德育功效发挥的重要手段,也是更好地培养与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的方式。

一、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

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或采取一些不当的教育方法。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对学生过度说教,当学生出现不当言行时,教师往往一味批评指责。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难以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而且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认知标准上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在融入与开展德育工作时,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2]。班主任应努力建立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友善的关系,多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班主任应合理进行分析判断,避免单一的批评教育,而是通过引导与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德育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非常重要,教师可采取以下具有实用性的实践方法。第一,班主任应客观、合理地分析学生的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与教师坦诚相待,而且能使学生更愿意聆听教师的教诲。第二,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避免对学生严厉批评,应将批评的方式转化为对其讲道理,面对面地谈话,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以便使其德育取得更好的成效。班主任多给予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激励,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内容产生更高的认可和接纳程度。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真正体现德育效果。

二、合理选择德育实施方法

班主任选取的德育实施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育最终的实施效果。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德育教育,适合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育引导中,班主任要结合相应的德育侧重点及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3]。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将积极正面的价值传递给学生。这是德育应取得的效果,也是合理采取教育方式应达到的教育培养目标。

学生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遇到和产生的问题会有所差异。在低年级阶段,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时班主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或对比强调法,让学生理解认识自身不当言行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认知。进入高年级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陶冶教育法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情感,让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得到构建。教师只有结合不同问题和学生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才能够保障德育的实施效果。

三、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德育应针对班上所有学生,班主任不能因为一些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或学习成绩落后就放弃这部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体现整体和特殊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德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关注、关爱所有学生,并在需要时给予他们思想教育,帮助更多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明确,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性格、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上有所差别。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要采取差异化的引导方法。这样才能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推动更多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时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有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在与他人发生冲突后班主任要顾及学生的颜面,不要当众说教或提各种要求,可以在私下和学生进行理性沟通,表达对学生的关爱,然后技巧性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并提出对学生的期待。这样的教育引导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言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此外,班主任要关注班上的每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和闪光处,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形成、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式。这样才能让德育的整体性与针对性得到体现,才能够真正将因材施教理念融入其中,让德育取得更好的整体效果。

四、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远远高于学校。家庭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行为方式,决定学生待人接物的方式。班主任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渗透德育教育时,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且要积极建立家校共育的桥梁。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班主任才能进行准确理性的分析判断。另一方面,在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学生开展积极正面的引导启发时,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践行这些内容,而且要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延伸到家庭空间内,使学生真正接纳这些内容,并将这些要点融入自己的行为体系中。

小学生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认知标准的形成基本来自前期接受的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言行和认知的影响十分深远。班主任在开展相关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以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处理学生的各类问题时,班主任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能为班主任选择正确的德育教育模式提供有效的指引与向导。加强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德育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推动学生积极健康成長。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班主任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对学生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杨丽丽.创新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91-192.

王岩英.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分析[J].中国教师,2018(S1):190.

张冬良.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J].思维与智慧,2016(20):25.

作者简介:王琴芳(1986.5—),女,浙江平湖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