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6 11:12赖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物业

赖寒

[摘           要]  物业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强调“做中学”,是一种教学效果明显的实践教学方法。以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为例,从项目设计、课堂实践、最终评价等方面研究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物业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32-02

物业管理尚属新兴学科,各高校在专业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现有的教学环节中,缺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满足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并初见成效,但在高等教育领域项目教学法普及率较低,其应用存在滞后性。目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诸多高校正在积极探索适合的实践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以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为例,研究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首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项目,选择和组合知识点,以“教学项目”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其次,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解项目任务、设计项目方案,相互协作实施项目,多样化地完成工作任务,并由学生自己负责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最终评价;最后,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结,把握整个项目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进而发展其专业技能。

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基础知识,明确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及法律责任,了解有关物业管理活动在各方面的法律规定,从而增强学生依法开展物业管理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该课程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要通过讲授式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送、解释与灌输;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活跃,基本没有课堂互动等,自然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对象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背景,学习认知受限。大部分本科学生从高中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学习,一直生活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物业管理活动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社会性活动,对物业管理法律知识的准确掌握和有效运用需要融合到实际的物业管理活动中。本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虽然能够死记硬背有关物业管理法律条例和法律规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物业管理实践活动体验,物业管理法律知识就显得晦涩难懂、抽象复杂且难以掌握,这成为影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效果的又一个重要方面。(3)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理论“大于”实践。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不仅应具备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通过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来调整物业管理关系,保证物业管理工作规范进行,预防行业风险,减少行业纠纷。因此,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理应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并成为教学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但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相对困难,在传统的教学中,其理论教学环节的学时远远超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甚至存在“只有理论教学环节,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情况,忽略了物业管理法律基础知识的应用,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的总体设计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更切合工作实际,并有机融合物业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及其知识点。本课程以住宅项目物业管理与服务为例,按照物业管理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早期介入与管理、业主接房验房接待服务、业主装修管理、业主入住后的日常管理,以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为中心,借鉴项目教学法,结合真实工作过程,将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为4个教学项目:(1)物业招投标管理法律规范。(2)前期物业管理法律规范。(3)业主接房、装修阶段管理法律规范。(4)业主入住后日常管理法律规范。再根据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的学习目标,将知识点按照各教学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重组,同时进行物业管理相关知识的拓展。

(二)项目教学课堂实践

本文以“业主接房、装修阶段管理”项目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该项目可以分为“业主接房”和“业主装修”两部分,“业主接房”是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物业承接查驗后首次与业主接触,是一次展示企业形象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机会;“业主装修”紧随其后,是业主入住前的必经阶段,物业服务企业对这一阶段的管理与服务直接影响业主入住感受和后期日常管理。在教学实践中,该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项目内容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明确教学目标

熟悉物业管理条例、物业承接查验办法、住宅室内装修装饰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具体内容,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2.分析项目目标

明确“业主”的基本含义,核对业主身份信息;了解接房常规流程,准备接房材料;熟悉房屋验收的工作内容与程序,告知业主验房注意事项;了解装修的基本要求、违规装修及危害、违章搭建的处置办法,熟悉装修申报审核流程及需提交材料,制定物业装修收费标准。

3.组成学习小组

为更好地模拟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情境,学生分组不是确定一个简单的、固定的数字,而是需要根据不同教学项目涵盖的工作范围、工作岗位、具体任务来确定人数。以“业主接房、装修阶段管理”项目为例,学习小组人数可以为4~5人,以“业主入住后日常管理”项目为例,学习小组人数可以是7~8人。

4.分解项目任务

本项目可以分为“业主接房验房接待服务”和“业主装修管理”两大任务:(1)“业主接房验房接待服务”任务包括成立接待服务小组;编制接待方案;准备接房材料(入伙通知书、入伙材料清单、入伙流程图);核对业主身份信息;预防业主入伙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方案;根据《物业承接查验办法》陪同业主对物业进行验收,告知业主验房注意事项,确保房屋遗留问题的记录、整理汇总及跟进处理等。(2)“业主装修管理”任务包括根据《住宅室内装修装饰管理办法》制定装修管理申报审核流程,审定装修申请材料是否符合装修申请条件;编制装修通知书;制定违规装修、违章搭建的处置办法,告知业主违规装修情形及危害;预防装修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方案;制定物业装修收费标准等。分解项目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配任务,确保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明确项目最后的完成时间和呈现形式(文档、PPT、视频)。

5.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按照任务指引进行实践操作,相互帮助理解项目任务,相互协作提出项目的实践思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积极开展问题探讨,自主学习必要的拓展性知识,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通过增加有效输入途径,提供尽量完备的资料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6.展示项目成果

完成项目任务后,进行项目成果集中展示。该项目活动的成果展示是对学生掌握《物业承接查验办法》《住宅室内装修装饰管

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情况及其实践运用的水平综合检验,包括“接待服务”“验房环节”“装修审核”等现场演示;相关方案、文件、办法的制定;采用PPT对整个项目实施进行总结等多种呈现形式。项目成果展示有助于小组间的交流,师生共同解析成果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输出任务的优劣,明确自己的实践思路。

(三)项目教学的评价

依据项目教学理论,项目教学的评价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表现,关注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成长与发展。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项目教学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维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60%)和任务完成的最终效果(40%)两部分,全面综合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随着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深入实施,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优质的教学项目选择与设计困难、项目任务完成的深度不够、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师能力的局限与经验的匮乏、教学方法的固化、教学资源的短缺、教学环境的制约等。尽管如此,在高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科组将继续开展项目教学的课题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中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法。

參考文献:

[1]曾玉章,唐高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0(2):80-82.

[2]杨付莹.物业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29-130.

[3]张莉,陆岳松.项目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以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179-181.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物业
浅析物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民间网络反腐热”冷思考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