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6 11:12彭一航杨元凯易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知识点技能信息化

彭一航 杨元凯 易铭

[摘           要]  结合西门子工业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了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着重强调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证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能够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能够迎合企业需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信息化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2-0042-02

西门子工业技术及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涵盖了可编程序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触摸屏技术和工业网络控制技术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工业进程中工业产品加工的方式,认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运动、驱动、传感、通讯及控制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因此,如何更好地面向学生体现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如何做到培养的技能人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的要求,本文对该课程的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1-2]。

一、研究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西门子工业技术及应用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培养应用型电气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实现了强电和弱电,系统软件和一些硬件、元件的结合以及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践的相结合。但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由于其专业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产生部分知识点没学会,就直接放弃学习的现象。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的不断思索,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虽然目前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现有设备的优势,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先针对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任务,并进行任务的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讲解缺乏兴趣,实践环节参与度较高的脱节问题。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导致在实践环节,学生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进行理论讲解时已经涉及,教师只能被动地去重复地单独地去讲解,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进度。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任务设计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以往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学校实训设备的有限资源,开展以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但由于“任务”设计得不合理仍然无法摆脱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枷锁,学生仍然表现出无法提起兴趣的现象。

本课题提出不但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教学内容“活跃起来”,这就需要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辅助实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日趋明显,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设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情境,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通过信息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依托各种新型教育信息化手段,如微课、视频和慕课等教学模式,职教云、云班课、蓝墨云等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

1.根据对企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企业的生产流程、相关岗位所应用的知识以及岗位技能要求,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一体化教学,实现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对接。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企业对相关技能人才的知识要求,由浅入深讲解相关知识点和工作原理;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贴合岗位技能的同时,严格以企业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和工作有机融合,实现“做中学”。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流程主要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模式教学,通过“项目(案例)分析—进行知识点简介—任务分配—学生分组讨论式学习—学生对设计结果进行自评和总结—每组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协同完成任务—学生代表进行作品展示—依据综合评定标准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视频、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利用职教云、云班课和蓝墨云等教学平台,辅助对本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同时注重使用视频演示、模拟操作和生产现场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3.改革传统考核方式,采用“过程项目考核与创新设计考核相结合,知识点现场总结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依据企业的生产作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运用信息化技术,如微信、蓝墨云、云班课等发布课后拓展训练任务和课后作业,实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的提升。

(二)具体改革目标

1.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去查阅资料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其他课程,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学院实训室的建立为项目化教学创造条件,通过实际动手设计能够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望。

3.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微课、视频和动画等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辅助理解和课后巩固学习。

4.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了视频演示、模拟操作和生产现场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对接。

(三)改革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如何在保证本课程实现项目化教学的前提下,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学习的无缝对接,探析信息化技术对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变革,从而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不同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2.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教学结构及教学设计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达到预期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具体改革方案和方法

1.课程内容开发方面:利用现有校企合作的条件,进行对企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企业的现有生产流程、自动化相关岗位所应用的知识以及岗位对技术人才技能的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对接。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是学生学习的内容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并根据企业对相关技能人才的知识要求,由浅入深编排相关知识点和工作原理的讲解。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标准,贴合企业岗位,严格以企业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和工作有机融合,实现“做中学”。

2.教学设计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模式教学,通过“项目(案例)分析—进行知识点简介—任务分配—学生分组讨论式学习—学生对设计结果进行自评和总结—每组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协同完成任务—学生代表进行作品展示—依据综合评定标准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视频演示、模拟操作和生产现场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3]。

3.教学实施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三、结语

紧密联系实践进行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本文以西门子工业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为例,深度分析了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和引入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加强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内容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4]。

参考文献:

[1]陈学军.利用实训基地实行项目教学:谈《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实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25):243.

[2]罗庚兴,宁玉珊.大中型PLC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雪.职业教育中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成人教育,2011(8).

[4]彭一航.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以《PLC应用技术》課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4(130).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知识点技能信息化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拼技能,享丰收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