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史“讲”好党性 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2019-11-18 01:58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调研组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党性党史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调研组

[摘 要]用党史“讲”党性是党的优良传统。因为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政德品行教育、政治能力教育等党性教育的资源。新时代用党史“讲”党性,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党史;党性;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5-0130-06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用党史“讲”党性,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化对党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化对党的认识,增强党的观念;有利于党员干部从中受到激励与鼓舞、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加履职的动力与自觉性。

一、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政德品行教育、政治能力教育等内容,是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教育资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首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历史,它真实地记载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些不同时期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党在不同时期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些理论成果不仅与时俱进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而且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的清醒来自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把握。毛泽东曾强调要把学习党史与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及现实运动结合起来,他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P533。党的全部理论发展史证明,理论只有坚持与实践的统一,才能有效发挥解疑释惑、凝心聚力、引领进步的巨大作用。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来学习党的理论,从大量的史料中来把握理论,有利于党员干部增强理论武装的自觉性,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定力。

(二)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灵魂。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虽经过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用党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教育人,必将更加坚定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同时,无数革命先辈和时代楷模对理想信念的坚贞,也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方志敏的临终豪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的临终诗篇“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何叔衡断肠跳崖、瞿秋白高唱国际歌上刑场、杨靖宇棉絮充饥,等等。革命先辈、时代楷模为了追求理想信念,坚贞不屈、勇往直前、至死不渝的故事,无不具有穿越时空的教育价值。人们重温这些故事,无不感到荡气回肠,无不为他们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所教育。

(三)蕴含着丰富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资源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着力把自己建设为一个有“铁”的纪律的党。在党的纪律建设实践中,党总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与党员队伍的具体实际,提出不同的建设目标,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加强自身建设。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为了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中央苏区时期,强化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监督制度,开启了肃贪风暴,惩治了一批贪腐官员,开创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党开展了著名的整风运动,加强了纪律教育,强化了纪律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克服党内的骄傲自满情绪、官僚主义以及少数党员的违法违纪等问题,50年代党又开展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80年代,为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又开展了全面整党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并上升到“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严治党新境界,实现了党风政风的根本性好转。可见,严密的组织纪律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军队赢得群众、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察往知今,以启来者。党史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资源,而且是党员尊崇党章、服从党纪的历史见证。

(四)蕴含着丰富的宗旨和作风教育资源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并在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及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等许多优良传统。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中央苏区的“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从1944年《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热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擁护。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崇高境界、思想和风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们身上生动感人的事迹,是教育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的宝贵资源。

(五)蕴含着丰富的党内政治文化教育资源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铸就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宝贵精神为核心内涵的党内政治文化。深入挖掘党史中政治文化的时代内涵,对激发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蕴含着丰富的政德教育资源

“政德”是领导干部从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的总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德”,既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政德”精华,又结合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赋予“政德”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政德”标准。在党的历史和文献中,记载了许许多多的“政德”模范,有上至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如“意志坚如钢,肚量大如海”的朱德、“大无大有”的周恩来、“冰雪之操、松柏之洁”的彭德怀、“骆驼精神”的任弼时、“身处逆境,心忧天下”的邓小平,等等。革命先辈和时代楷模的崇高境界、思想和风范、人格魅力,永远是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一面镜子和榜样。

此外,中共党史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世情国情党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治党治国治军艺术等教育資源。

二、用党史“讲”党性是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来重视用党史“讲”党性,注重用党的信念激励人,用党的成就鼓舞人,用党的文化熏陶人,用党的经验启迪人,用党的教训警示人,这些经验做法,对新时代如何用党史“讲”好党性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用党史“讲”党性,统一了党的思想,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共产党就通过举办党团训练班等办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和红军官兵学习阶级斗争史、革命发展史。中央苏区时期,党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大学(中央党校)、苏维埃大学等多所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除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教育外,还系统地开展了红军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即使在印刷条件十分困难情况下,党和红军还编辑发行了《苏维埃运动史》《中共党史》《少共史》《西方革命史》等党史资料。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统一党的思想,提高党内的理论水平,毛泽东号召全党把学习马列主义与总结党的历史教训、研究当前运动结合起来。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中国共产党18年的建设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指出要建设好我们的党,必须考察党的历史,从中寻找答案。1940年1月,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明确初级课程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等,中级课程延伸到《联共(布)党史》,高级课程为《近代世界革命史》。为便于党员干部学习掌握党的历史,1940年冬,毛泽东同志开始编辑和审核《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资料》以及《两条路线》等历史文献。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忽视对党史的学习问题,1941年5月毛泽东对此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他说“对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2]P798。为提高党史学习效果,1942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不仅阐明了学习和研究党史的重要意义,而且指出了党史学习的科学方法。在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上,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做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全党共识,也为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用党史“讲”党性,统一了全党思想,探索了中国道路,提高了执政水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十分重视利用党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他曾反复教育广大党员“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指出“怎样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3]P345。为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他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正确的总结。随后,全党围绕《决议》,开展了大规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统一了全党思想,维护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奠定了基础。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不仅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还把学习历史作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1996年6月他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中指出:“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4]P224-225

党的十六大以后,鉴于党员干部队伍的变化情况,胡锦涛提出了党史工作是关系到“党的巩固、发展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一项重要工作”[5]P29-30的重要论断。2006年7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革命史,特别是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用党史“讲”党性,强化了党性观念,汲取了精神力量,增强了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去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河北西柏坡、山东沂蒙、河南兰考、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上海一大旧址、浙江嘉兴、江西于都等革命历史的发生地和中国共产党重要精神的发祥地,“红色”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他常说,学习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弄清从哪里来,才能明确往哪里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工作。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对党的历史贡献及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凝聚了信心、集聚了力量。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他发表了《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重要讲话,回顾了红军长征的革命壮举,总结了长征的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郑重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党史中吸取智慧,提高工作能力。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在谈到“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时,他建议大家认真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随后,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到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时,引用了1980年制定的历史文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内容,建议大家把这份文件找出来重温一下。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此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了毛泽东、邓小平、陈云等革命领袖或先辈的纪念座谈会,每次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如,学习毛泽东的政治远见、革命信念、非凡魄力、斗争艺术、领导才能;学习邓小平的崇高品格、伟大情怀、理论品质、政治勇气、战略思维、博大胸襟;学习陈云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大信仰、大情怀。2012年11月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在《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陈柜前,他向新进中央政治局常委讲了陈望道一边“蘸着墨汁吃粽子”一边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向与会人员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向与会人员讲了长征途中“半条棉被”的故事。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和赴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向相关人员讲述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当年在国外求学、成长、战斗的故事。

三、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挥党史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是用党史“讲”党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新时代用党史“讲”党性,必须针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高举党性旗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方式方法,以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责任感

党的历史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仅记载了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反映了革命、建设的内在规律,而且还蕴含着宝贵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用党史“讲”党性,与党的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一样,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作。为此,宣传、党史、档案、文献、文化、旅游以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等职能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真正认识到党史在深化理论武装中的作用、在提高党性教育效果中的作用、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作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作用,本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主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主动掌握思想传播、舆论引导、社会监督方面的话语权,把用党史“讲”党性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真正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

(二)树立大局意识,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现实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党史“讲”党性,虽然以党的历史为载体,但目的是“为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为此,用党史“讲”党性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研究历史经验与探讨现实问题、把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追思过去、反思当下、着眼未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感染力

一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科学设定教育目标、科学安排教育内容、科学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针对性;二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激情与理性相结合,综合运用专题讲授、现场参观体验、情景模拟、访谈互动等多种方式方法,把外部“讲授”与内心“体验”、“理性”与“感性”、“他觉”与“自觉”结合起来,多形式开展用党史“讲”党性活动。如组织专题研讨班、开展主题征文、汇演、知识竞赛、进行现场参观体验。三是要用细节、故事、人物还原历史、鲜活历史、佐证历史,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小事件讲大历史,用小人物讲大风范,把党史讲鲜活讲生动、讲出感染力和說服力,切实解决党性教育中容易出现的抽象、空洞、呆板等问题。

(四)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严肃性

坚持政治性是用党史“讲”党性的根本原则。为此,用党史“讲”党性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要严格恪守“学术研究有规矩,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既不能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失去敬畏和底线,也不能沉湎于历史故事之中而不去升华转化;要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对那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戏谑历史、娱乐历史的问题要敢于亮剑发声;要科学对待党犯的错误和遇到的挫折,用历史的眼光对党犯的错误和遇到的挫折进行分析和审视,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不能渲染夸大。

(五)夯实基础,增强用党史“讲”党性的保障力

一是要加大对历史文献的保护、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只有充分地占有和利用一切可靠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甄别清楚,才能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能写出有战斗力的历史论著。”[6]二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做好用党史“讲”党性的技术保障工作,创新用党史“讲”党性的方式方法,拓宽用党史“讲”党性渠道;三是要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氛围,让党史故事从单纯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图文并茂、数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要培训一批“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党性教育工作者;五是要认真探索用党史“讲”党性的教学规律,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让科研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5]胡锦涛.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议上的讲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6]胡乔木.加强党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N].人民日报,1990-03-29.

To Cultivate Party Spirit by Virtue of Party History and

Promote the Succession of Red Gene

CELAJ Investigating Taskforce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 343600,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party spirit by virtue of party history is a good tradition of the Party,because the party history contains enriched resources for theoretical education,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tenet consciousness education,education on party rules and discipline,political virtue education,political ability education,and other components of party spirit education.To cultivate party spirit by virtue of party history in the new era,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arty spirit,serve the central work of the Party,innovate in ways and methods,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consultative and educational roles of party history.

Key words:party history;party spirit;cadre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培训党性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试论“三严三实”在高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