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校史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2019-11-20 03:10轩双霞安徽财经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校史校园文化

■轩双霞/安徽财经大学

一、文化自信和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概述

(一)文化自信内涵解析

文化自信是基于我国当代的文化发展现实提出来的,也是对我国中华文明价值进行的一个深切的感悟。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是一个民族、国家自身的文化价值得到认可的结果。文化自信是指主体对其所在文化环境的适应力和文化生命力的认可,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信任和情感托付,当外来文化冲击时,能够坚定信念,并坚持选择本土文化[2]。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发展的后继力量,高校学生不仅要充分肯定和信赖本民族文化,还要以民族文化为自豪和给予情感依托,当外来文化涌入并冲击民族文化时,不盲目跟随和崇拜,仍然对本土文化持以坚定信念[2]。但高校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时,不应该仅仅直接的、反复的灌输这些观念,而应调动所有的力量进行文化熏陶,对高校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和校史文化是最便捷、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自信养成的源泉。

(二)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剖析

文化是高校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每一所高校,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一所高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这就是每一所高校在岁月的洗礼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沉淀和积累,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办学的传统和人文的韵味以及校园风采都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大步前行,校史是高校历史传承、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大学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培育人才,高校人才培养影响力最大的是校园精神和文化传统,校史文化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强学生爱校知校的情感认同。深度挖掘大学校史中的每一个精彩故事,站在当今时代角度去思考历史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并将这些故事展示给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有创造精神和远大理想抱负的人才;第二,带动学生拼搏向上。校史中典范部分,如杰出校友、重大教学科研项目、各种模范代表等,激励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3];第三,促进文化创新,打造高校特色。校史文化是高校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文化育人的最主要的手段,文化特色是彰显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校史文化指导文化活动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直观反映,文化的这种作用同样适用于高校。当前,高校大学生正在人生转折点上,正是塑造新价值观,培养文化意识的关键阶段,文化培养和熏陶是十分重要的。反观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确实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这正是由于我国教育政策的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大学生对外来思想文化的接受力比较强,这也就导致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底蕴了解相对薄弱,盲目追随和崇拜西方一些外来文化,放大我国那些文化消极的一面,把落后归根于文化。从而,贬低自己国家的文化,由此相应的文化自信也就差很多。甚至很多大学生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已经列入了过时文化队列,例如“无私奉献”、“做好事不留名”“个人服从组织”等传统文化。这种文化认识缺失和文化自信缺失,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可怕的事情。最坏的结果就是,这可能导致其他外来文化慢慢侵蚀人们的思想,慢慢取代本国文化。所以,各种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开始对文化自信意识出现危机,盲目的推崇外来文化。作为一个拥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尤其是作为祖国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来说,应当更好的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自觉性,而最直接、快捷的途径就是接受校园文化和校史文化的培养和熏陶。

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作用都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积极向上的,充分展现了学校校风和面貌。文化自信视域下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校史是学校的文化中心。高校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让全体师生正确认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是牢记校史,制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宣传正能量。作为一个学校的基础文化,校史也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通过学校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让学生们认识到整个校园,校史文化是最关键的内容;第二,校史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根基,校园建设不是以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的需求为发展动力的,而主要是为顺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在高校自身的一些校务建设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4]。在校园建设向前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校史文化承载和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校园变化,它所体现的精神方面的价值要比物质方面的更为重要,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根基,校史文化带动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的蓬勃发展,但同时校史文化仍旧是最为基础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它会不断积淀、不断发扬光大;第三,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独特的历史积淀,那么他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同样没有特色之处,只有从文化层面才能展现与其他学校的不同特质,每一所高校存在的意义,就是其独特的校史文化。校史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需要每一位师生去维护和传承[5]。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校史文化育人路径分析

文化是高校精神所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索校史文化育人路径,目的是使学生在校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文化自信:

(1)将《校史》设置为必修课,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和校史文化创新活动。校史文化作为德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与课堂充分融合,传播高校历史沿革、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精神等。校史文化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名师论坛、杰出校友演讲、校史特色文化展示等[6]。借助校史与课堂学习的结合,让师生全方位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热爱和熟知学校的情感依托。

(2)营造浓郁的校史文化育人氛围。培养一支校史馆讲解的学生队伍,定期开展校史知识竞赛、校史文化演讲比赛、校史图片展、校史文化研讨会等等,并可以通过设定校史开放日的方式,邀请学生参与校史资料收集、整理、编研活动,安排学生采访杰出校友,开拓校史文化宣传渠道,激发学生了解校史文化的热情,这样,校史文化便可全方位影响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3)加强校史文化载体的日常管理。高校要建设校史馆,并填充丰富的档案实物,设置合理美观的艺术布展,增强静态文化载体与学生的交流。配备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讲解员队伍,充分发挥动态文化载体与学生的互动。并设立管理机构,加强校史文化载体的日常管理,抽象文化与馆舍实体双管齐下,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4)开拓校史文化育人交流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移动APP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拓展了校史文化育人渠道。新媒体传播平台具有传播快、共享性强、及时、个性化等特点,能便捷地将丰富的校史资源共享给高校学生,并借助他们的转发、推荐和评价等,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校史校园文化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