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诗的审美特征与现代意义

2019-11-23 00:08邵翠
大观 2019年9期
关键词:爱情诗审美特征诗经

邵翠

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文人的赞叹歌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文化意蕴深厚,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一般来说,《诗经》爱情诗主要有情爱诗、婚姻诗、弃妇诗三种题材,这些诗歌感情质朴纯粹,意境生动优美,语言深婉饱满,审美特征鲜明。此外,《诗经》爱情诗对追求忠贞爱情、关注现实生活、捍卫人格尊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基于审美特征与现代意義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诗经》爱情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现代意义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情感的永不褪色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是文学界着重表现的对象。《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中国最古老的爱情诗歌,有男女情真意切、刻骨铭心的爱意,有离人欢聚的喜悦以及离散之后的悲伤,都在诉说爱情婚姻的深刻体验,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心声。《诗经》中爱情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男女恋人对爱情的追求,有夫妻恩爱情深的表达,也有弃妇对不幸婚姻的控诉和遭受丈夫无情遗弃的悲惨呐喊。这些诗歌是当时民风的写照,具有永恒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值得后人不断研究。

一、《诗经》爱情诗的主要题材

(一)恋爱自由的“情爱诗”

在《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男女青年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爱情诗歌,这一类型的诗歌真实、细腻地表现了那种纯净、懵懂、情窦初开的爱情,那是一种生命本真的爱恋状态。作为《诗经》首篇的《关雎》是重要的代表作,并获得了“情诗鼻祖”的美称。孔子评价此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展现出青年男女对待爱情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负责态度,有一个绵长、坚定的爱情信条,那种为了拥有爱情而焦虑之情,正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心灵呼声。同样,《蒹葭》《汉广》这两首诗分别以空灵象征和具体写实的方式,异曲同工地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心上人的深沉恋情,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哀愁。当然,表达恋爱自由的“情爱诗”也有轻松活泼的,如《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这首诗洋溢着田园牧歌的风格,如歌如画,表达对恋爱自由的歌颂之情。

(二)忠贞不渝的“婚姻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不仅有表现婚恋自由爱情观的,而且还有一些反映婚姻家庭日常生活,表达对相守偕老的婚姻价值观的认同和歌颂。主要有《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郑风·缁衣》等。在这些作品中,婚姻生活十分美满,夫妻之间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感情非常好。又如讲述父亲枕边絮语的《郑风·女曰鸡鸣》,关注琐碎的日常生活,情投意合的夫妻关系展现出生活的美好。《齐风·鸡鸣》以夫妻之间对话的形式贯穿全诗,一个问一个答,夫妻之间斗嘴开玩笑的乐趣充斥其中,夫妻恩爱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郑风·缁衣》主要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夸奖和赞赏,对丈夫的官服给予了表达,并再三表示想要为丈夫修补和新做衣服的愿望。本诗采取一唱三叹的形式,展现妻子对丈夫无尽的欣赏与关心之情。《诗经》中还有很多诗歌表达对相守偕老婚姻状态的向往之情。《卫风·伯兮》讲述了丈夫出征魏国,妻子整天蓬头垢面的情状,“女为悦己者容”,长夜漫漫,孤独寂寞,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同时也是对相守偕老家庭生活的向往。

(三)悲叹感伤的“弃妇诗”

弃妇,是特殊婚姻形式的产物。在《诗经》爱情诗中,《诗经》中描写的“弃妇”主要有两种:一是被抛弃并逐出家门。《召南·江有汜》《邶风·终风》《卫风·氓》《邺风·谷风》《郑风·遵大路》《王风·中谷有蓷》《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属这类;二是婚姻关系还在,大多是贵族,没有抛弃妻子,但是妻子却失去了宠爱,《邺风·柏舟》《邺风·日月》《小雅·白华》属这类。在《诗经》中,这类弃妇表现出忧生磋叹、悲哀自悼的性感特征,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妇女懦弱、无力掌控命运的现实情况。《王风·中谷有蓷》展现了女子在遭到丈夫抛弃后怨恨的内心,可是却又无奈,只有自己伤感苦闷。在《小雅·我行其野》中,诗歌女主人公也希望能够与自己的夫君百年好合、相扶偕老,可是命运终究不会朝着女主人公的意愿发展,她还是遭遇了无情人的抛弃,她哀怨悲伤、谴责无情,可是结果无法改变,最后也只能“复我邦家”。可见,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很难实现的。

二、《诗经》爱情诗的审美特征

(一)感情质朴纯粹

《诗经》中的爱情诗之所以震撼人心,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是因为它具有无比质朴的情感色彩。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自然之风,《诗经》带着大地的泥土芬芳,带给今天的人们以陶醉。质朴纯粹的感情借助日常生活事物来表现,诗歌没有过度的辞藻修饰,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抒情气息,这里只有生活的真实状态。如《卫风·木瓜》中的“琼玖”“琼瑶”“琼琚”都是美玉,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以美玉回报“木瓜”“木桃”“木李”,这是多么质朴厚道的感情,凸显真情无价的精神追求。《诗经》中的爱情信物还有很多,如“荇菜”“芍药”“蔓草”“梅”“蘩”“葛菡”“椒”“麦”等,这在《周南·樱木》《召南·揉有梅》《陈风·东门之扮》《郑风·野有蔓草》等篇中多有表现。劳动是人生活的手段与对象,爱情在劳动中产生,同时在劳动中受到歌咏,并借助劳动成果加以表达,人们朴实率真的个性,情感真挚,处处流露出人性之美。

(二)意境生动优美

比兴手法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也同样体现在爱情诗题材中,为诗歌意境的营造增添动力,使得意境生动优美。诗歌中的比喻与比拟有着鲜明的特点,让爱情有了灵动具体的显现。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运用了恰切的比喻,表达具有生活质感的情思,诗歌用桑树枝繁叶茂的样子来比喻女子刚刚嫁人时年华的美妙和样貌的娇美。“兴”也在诗歌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使人们感受到了联想、象征的意味。如《秦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景图,芦苇苍白、露霜冷重的感觉跃然纸上。整首诗歌的三个章节都用秋景起兴,将水岸旁秋天之景与惆怅、委婉的相思之情相融合,从而对整首诗歌的凄美氛围加以渲染,从而创造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如《周南·桃夭》将“桃之夭夭”勾勒出“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这种起兴,借助桃花初绽展现出嫁少女那种姣好的容颜,借助桃树果实来隐喻女子的多子,用枝繁叶茂的桃树隐喻女子旺夫。《诗经》爱情诗中环境氛围的营造,情感氛围的烘托,可以借助比兴手法表现出来,如《周南·关睢》借鸣春求偶的睢鸠鸟及其相依相恋,表达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三)语言深婉饱满

《诗经》的语言极其凝练,同时又蕴含独特的美学特质,反映春秋时代独特的语言韵味。《诗经》爱情诗的意境营造、情感渲染,很多都是通过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方式传递。如《汉广》《扬之水》《缁衣》等诗,每一个章节的后四句或后两句不改动,采用反复叹咏、重迭回环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委婉含蓄之感,令人读来韵味无穷。《木瓜》运用复沓形式,全诗三章只变换四个字。《采葛》三章重迭,丝丝入微。这种语言特别有助于深婉情感的表达,《诗经》爱情诗大部分都是偶句用韵,语轻音柔,韵味绵长,这样朗读起来就会产生深婉悠长的意味。如《野有死麇》:“舒而脱脱兮,无感我蜕兮,无使犬也吠!”女子言语的美感显露出来,带有深婉轻柔的韵味。此外,对句也是《诗经》爱情诗的语言形式之一,如《击鼓》:“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在与妻子诀别的时候,征人那种浓烈的情感溢于言表,也富有悠长的韵味。正是有了这些细腻、生动的诗歌语言,才使得《诗经》爱情诗的美感更加强烈,也自然而然地使诗歌富有深婉悠长的韵味美。

三、《诗经》爱情诗的现代意义

(一)对忠贞爱情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更是伴随着人类的脚步,至今仍魅力不减的话题。爱情是需要忠贞的,它需要人们用心去坚守,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只为表达对神圣爱情的憧憬与信念。《诗经》中的爱情是古朴的,现代人应该得到良好的熏陶与启发,对于那种深邃纯洁的爱情观要进行学习,对古人忠贞不渝的情感价值加以认同。如《邺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将爱情誓言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此生不渝的忠贞爱情。《郑风·出其东门》中的男子不会移情别恋,哪怕是再美的女子,也不能令他们动心,因为男子认为这“匪我思存”“匪我思且”,而“思存”“思且”便是糟糠之妻,是辛苦操持家务、身着“搞衣某巾”“编衣茹蔗”的简朴妻子。在2000多年前,《诗经》作者对待爱情的态度依然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价值观会面临很多考验,受到拜金意识、物欲之心等不良生活理念的影响,现代人对爱情的忠贞态度正在逐渐消解,这时候我们更应该以《诗经》为基础,树立忠贞专一的爱情观。

(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中国诗歌的开端是《诗经》,《诗经》奠定了现实主义基调,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通过关注现实生活的诗歌,可以看到春秋时代的生活状态,显露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诗经》中爱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依然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爱情诗并没有脱离生活实际空谈爱情,而是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普通生活,将爱情观、婚姻观附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进行考量。《诗经》中有很多反映婚后家庭生活和谐的诗篇,婚姻关系的确立,是基于钟情对方、相互倾慕,所以也就能够使得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家庭和睦。《周南·桃夭》之中就着眼于夫妻之间的婚后生活,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描绘与祝愿,展现得酣畅淋漓。桃花的盛开、累累硕果,都饱含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而且也期许夫妻在婚后获得美好的家庭。《诗经》爱情诗所描绘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琐碎的细节,甚至是劳动场景和过程,没有将爱情一味地虚幻化,而是落到生活的实处,积极地面对婚姻生活,坦诚热烈地维系情感,这给现代人很多的启示,婚姻家庭生活之中,要充满对爱情的热爱,要让感情更加纯粹。现代人婚姻爱情中有很多问题,名利、金钱、声色等成分掺杂其中,这必然会使纯洁的爱情蒙上灰尘。现实生活是爱情生发的基础,但却并不是爱情的全部,《诗经》用绵长、执着的爱情婚姻信念证明了爱情的真谛,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借鉴的。

(三)对人格尊严的捍卫

宗法社会下,社会的中心是男子,女性处于附庸地位,被束缚在家庭之中。如《礼记·曲礼》曰:“捆,门限也。内外有限,故男子不言内,女子不言外。”所以,女子在社会、家庭生活中都处于依附状态,这使得女性大多命运悲惨,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也造成了很多女性的不幸。

在《诗经》中却出现了反抗婚变,勇敢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诗章,在这些爱情诗中,有些性格鲜明的女性抒情主人公有敢于痛斥丈夫喜新厌旧、勇于决绝应对婚姻的坚毅性格。她们敢于反抗不合理婚姻现象,勇于挣脱失败婚姻,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卫风·氓》等都是女性捍卫自我人格尊严的典范之作。女主人公温柔贤惠、勤劳刚强,婚后她能够任劳任怨,整日操持繁重的家务,然而这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疼爱,反而受到虐待,最后被无情抛弃。她清醒地意识到“女子耽兮,不可说也”,并痛斥了“氓”的“二三其德”,她充满反抗精神,对丈夫的寡义薄情有决绝的态度。《邶风·谷风》女主人公初嫁夫家之时,生活很艰苦,可是她并没有丝毫怨言,而是谨守妇道,辛勤地操持家务,有了富裕的生活,丈夫却见异思迁、罔顾恩义,要将她无情地抛弃。这首诗歌也表达了对男子薄情寡义的负心行为的强烈控诉。

《诗经》中敢于反抗婚姻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以坚决的姿态反抗封建观念,这在现代社会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女性主义思想。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爱情婚姻中,依然存在很多封建思想和风俗传统,这些都是束缚女性个性发展、损害女性人格尊严的不良现象,《诗经》中的女性勇于捍卫自我人格尊严同时也是现代女性的榜样。

总而言之,《诗经》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与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内容,其中也有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将读者带到了2000多年前人们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春秋时代的爱情面貌。《诗经》中那些爱情题材的诗歌的审美价值很高,对后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诗经》爱情诗中体现的恋爱观与婚姻理念,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很强的警示与借鉴价值,可以让人们正确地看待爱情与婚姻。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周蒙.诗经民俗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3]任寅虎.中国古代的婚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刘操南.诗经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冬颖.《诗经》爱情往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刘东岳.论《诗经》爱情诗表现方式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2007(2).

[7]陆跃升.试论《诗经》婚恋诗中体现的婚姻观[J].鸡西大学学报,2011(7).

[8]罗璇.简析《诗经》中的弃妇形象[J].北方文学,2012(2).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爱情诗审美特征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你怎么写了一本爱情诗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诗经》里的典型相思心理探析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巧用《诗经》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