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差异的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影响研究

2019-11-23 12:27魏卫黄伟钊胡兰双许欣
关键词:创业教育影响

魏卫 黄伟钊 胡兰双 许欣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要着眼于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对广东地区491名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及创业素质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创业意愿强烈,对创业充满激情,但基于性别、年级、有无实习经验对学校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存在差异。为提升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男女学生创业,根据高低年级学生不同特征设计不同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有利于创业素质提升的专业实践建设,开创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角色差异;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9)02-0110-13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2.012

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孵化基地,承担着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其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扶贫解困、带动就业的综合能力强大,也是实践性强、创业机会较多的行业。在高校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既能丰富旅游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又可以促进旅游专业学生由知识型向应用型、综合型转变,为旅游业培养符合其发展要求的创业型人才,还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是高校旅游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调研,发现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与态度,进一步探索学生不同的角色差异在接受学校创业教育、创业素质,以及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文献综述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

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高校创业教育之先河,设立创业教育课程。但由于缺乏驱动因素,直到20年后全美只有4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随着互联网革命的推动,由创新力驱动的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地高校迅速发展起来,百森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显示, 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1]。张帆等发现除了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项目外,美国各高校还通过开展商业计划大赛、建立创业俱乐部、设立创业基金等非课程形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引导[2]。由此也衍生出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商业周刊》等杂志对相关创业教育的项目进行了至少一年一次的测评。Vesper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分为7个方面,包括提供的课程、教师发表的论文著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立新企业的情况以及外部学术联系等[3]。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分别针对本科生和MBA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并举办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此后各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相关活动。国内创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从师资培训到学生培养、从课堂教学向多种模式、从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的转变[4]。尽管创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但由于观念性、资源性、制度性障碍[5],相比国外缺乏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项目的评价体系。黄兆信、王志强发现将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破解创业教育受众面小的发展难题,培养复合型、全面性人才[6]。马永斌等通过实践探索提出“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式也能够有效构建良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亦可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教育成果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估,并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7]。

(二)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提高创业素质是增强旅游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Caird将创业素质具体划分为人格变量、管理技能、职业技能、知识结构等七项[8];陈艳等将创业素质划分为创业意念、创业能力、创业特质、创业知识技能4项,认为这些创业所需素质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是相互渗透的[9];Gibb将创业素质概括为创业行为、创业技能及个人特质3项[10]。对于创业能力,陈艳等人又将其细分为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9];刘颖等提出旅游学生创业能力共性指标,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品质[11];周义龙认为需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平台[12]。

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创业素质通常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张黎明强调学生并非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就可以具备创业素质所包含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創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位于培养创业素质过程中的起步阶段,对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13]。但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类公共基础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不具备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方法。黄兆信等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20年间的创业教育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得到对创业素质的研究是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结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意愿、创业倾向等作为创业素质的重要分类,成为创业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并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路径进行反思,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发展[14]。

(三)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在旅游专业的应用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德国及瑞士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的41所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中,仅有7个机构关注了创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而且大多数教育机构仅从单一方面开展研究,如把旅游管理看成是“创业教育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成果较少。直到2000年以后,国内外旅游创业教育才得到迅速发展。如Lynch等发现创业教育中的模拟案例教学方法更受学生喜欢[15];Hanne等指出导师在创业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16];Fulgence提出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更新[17]。国内学者叶红提出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革新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18];邹伏霞提出旅游专业大学生对创业有初步认识,但创业选择缺乏理性,对创业了解停留在理论阶段[19];杨凯通过对旅游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创业教育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20];邱明海从师资队伍、旅游创业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探索高校开展旅游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发展途径[21]。

Chang等认为参加创业项目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22];Erdogan等认为规划合理的旅游实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技能和素质[23];Wichard等认为旅游创业教育包括为大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24];雷扬等认为健全旅游创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25];刘馨认为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操性,需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26];毛颖善提出旅游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专业为依托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27]。

综上,大学生创业素质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国内外学者就学校旅游创业教育的内涵、发展现状、对策、创业素质内涵及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关系进行了定性研究,但目前缺乏高校旅游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影响的定量研究。据此,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国内高校旅游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角色差异的国内高校旅游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什么影响?应如何基于角色差异特征提升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问卷设计

Colin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28];曹瑛认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29];Gibb和刘颖等将创业素质概括为创业行为、创业技能及个人特质3项[10,11];彭璐提出创业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价值观、自我定位、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团队精神、时间观念),创业能力(组织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公关能力、感召力)和创业品质(坚韧性、自信心、独立性、诚实可信、敢为性、合作性、责任心)[30];邢伟通过对创业素质文献的整理确定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本能素质(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整合资源能力、识别机会能力),知识素质(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冒险精神、自我控制、意志力、自信心、创业欲望)[31]。

根据以上文献并结合本次实证研究的目的设计出初始问卷,运用初始问卷进行预调研,对本问卷在信度和效度方面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并根据预调研结果对初始问卷进行了修正得到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包括4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受访者的性别、学校、年级、专业及实习部门。第二部分对受访者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其创业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第三部分为创业教育量表,包括学科课程、创业实践、创业氛围3个因子,共有14个子题项,其中学科课程是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可能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课程;创业实践是指学校或学院对学生提供的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其创业素质的实践活动;创业氛围是指学校开展创业活动的整体氛围,以及学生在创业相关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第四部分为创业素质量表,包括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3个因子,共设置了17个子题项,创业精神是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帮助其取得创业成功的精神品质, 它能够使创业者在逆境和艰苦的创业环境中仍然保持积极的创业心态;创业品质主要指创业者所需的心理品质;创业能力是指“自我谋职”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市场行为相结合, 就是小型企业的创建与经营, 或者说是指一种能夠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

(二)数据收集

大多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会为学生提供酒店实习的机会,酒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本研究在2017年春季广交会期间对广东地区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广州市高星级酒店(包括广州丽思酒店、四季酒店、万豪酒店、威斯汀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丰朗豪酒店、W酒店、君悦酒店)实习的学生以及部分未有实习经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受访者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广州旅游职业商务学院等22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广交会期间是酒店一年中最忙碌、对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时期,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集中在这期间去酒店实习,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本文选取广交会期间在各高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对问卷整体、学校创业教育量表和创业素质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探究问卷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在此基础上,将数据划分为男与女、高年级与低年级、有与无实习经历3组。在本次调研阶段之前,曾经有过酒店实习经验的受访者被认为具有实习经验,没有过酒店实习经验的受访者被认为无实习经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3组样本数据各组内的学校创业教育、创业素质的均值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探究基于角色差别的高校创业教育、创业素质是否存在差异。

采用回归分析,从男与女、高年级与低年级以及有与无实习经历3个方面分别探讨国内高校旅游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概述

本调查共派发了5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1份,回收率89.3%,其中男生32.8%,女生67.2%;55.2%为高年级,44.8%为低年级;79.0%的受访者有实习经验,21.0%无实习经验。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生创业意愿的整体结果来看,6.5%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创业,36.5%表示有机会就尝试创业,42.0%表示有机会可能会尝试创业,即如果机会合适,85.0%的学生会尝试创业。使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个变量进行信度检验,本研究问卷整体信度α系数为0.935,其中,创业教育量表α系数为0.918,各因子α系数在0.911~0.919之间;创业素质量表α系数为0.948,各因子α系数介于0.945~0.948之间,符合统计学要求。

(二)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评价结果

在学校创业教育量表中,创业实践、学科课程、创业氛围3个因子均值分别为3.88、3.71、3.45,表明学生更加重视创业实践。对3个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创业实践中,专业实践课得分最高,其次是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基地,院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在学科课程中,得分按照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创业教育课递减;在创业氛围中,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创业导师、创业教育辅导、创业社团建设、创业网站论坛、考核制度。

在创业素质量表中,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3个因子均值分别为3.96、3.88、3.71,说明学生对创业能力的重视度不够。对3个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创业精神中,学生认为团队精神和务实精神几乎同等重要,冒险精神其次;在创业品质中,得分按照诚实守信、适应性、责任心、独立性、敢为性、自信心递减;在创业能力中,得分按照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专业知识结构、判断决策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感召力递减。

(三)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在角色差异方面的表现

1.性别差异

从学校创业教育量表中男女评分差异来看(见表1~表3),整体上男女在显著性水平0.001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对总体14项每个子题项的评分都要高于男生,且有9项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其中显著水平在0.001上的是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校内外实践机会、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基地、旅游企业专业实习等5个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的是创业教育课、创业教育辅导、院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等3个方面,在0.05水平上显著的是实习单位支持。

从创业素质量表男女评分差异(见表4~表6)来看,整体上男女在显著性水平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对总体17项每个子题项的评分要高于男生,且有6项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其中显著水平在0.001上的是团队协作与配合,在0.01水平上显著的是责任心增强,在0.05水平上显著的是抗压能力增强、更加独立、诚实守信很重要、机遇把握能力提高四方面。

2.年级差异

由于大多数受访者为四年制本科学生,因此所有受访者采用此标准,以两年为界进行划分,大一大二为低年级,大三大四为高年级。

从学校创业教育量表中高、低年级评分差异来看(见表1~表3),高、低年级学生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低年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旅游企业专业实习两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高、低年级在不显著相关共12个题项中,低年级同学在创业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创业教育辅导、校内外实践机会、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基地、院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单位支持共9项评分要高于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在创业导师、创业社团建设及创业网站论坛共3项评分略高于低年级学生。

从创业素质量表中高、低年级评分差异来看(见表4~表6),高、低年级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总体17项中,低年级学生在团队协作与配合、组织管理能力提高、诊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更加独立、责任心增强、敢想敢做很重要、建立人脉圈、机遇把握能力提高共8项评分高于高年级学生,无显著性差别;而高年级学生在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熟悉度和操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增强、感召能力增强、容忍度和耐性提高、自信心提高及适应陌生环境能力增强共7项评分高于低年级学生,同样无显著性差别。

3.实习经验差异

从学校创业教育量表無实习经验与有实习经验评分差异来看(见表1~表3),整体上无实习经验与有实习经验的学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无实习经验的同学高于有实习经验的同学,其中,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旅游企业专业实习共3项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基地在0.01水平上显著,此外在不显著相关的题项中,未实习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公共基础课、考核制度、创业社团建设、创业教育辅导、校内外实践机会、院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单位支持共8项评分要高于有实习过的学生,而有实习的学生仅在创业导师、创业网站论坛共2项评分高于未实习的学生。

从创业素质量表无实习经验与有实习经验学生评分差异来看(见表4~表6),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组织管理能力提高方面无实习经验学生在0.01显著性水平上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其次,无实习经验学生在创业素质量表总体17项中,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协作与配合、专业熟悉度和操作能力提高、诊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增强、抗压能力增强、感召能力增强、更加独立、自信心提高、责任心增强、诚实守信很重要、建立人脉圈、组织管理能力提高、机遇把握能力提高共14项虽无显著性差别,但评分高于有实习经验的学生。

(四)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

进一步做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教育总体与创业素质总体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的系数为0.398,同时回归结果也表示创业教育可解释创业素质21.2%的变异量,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素质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从回归模型(见表7)可以看出,男生的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整体解释度为42.1%,其中学科课程解释度最大,达到34.5%,创业实践与创业氛围的解释度分别为5.9%和1.7%。女生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整体解释度为26.2%,其中创业氛围解释度最大,达到18.7%,创业实践与学科课程的解释度分别为5.5%和2.0%。高年级学生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整体解释度31.4%,其中创业氛围解释度最大,达到22.7%,创业实践与学科课程的解释度分别为7.5%和1.2%。低年级学生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整体解释度为37.5%,其中学科课程解释度最大,达到31.5%,创业氛围与实践的解释度分别为4.4%和1.6%。未实习学生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整体解释度为10.8%,其中仅有创业氛围进入了回归模型,对创业素质的解释度为10.8%。有实习学生的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整体解释度为23.3%,其中创业氛围解释度最大,达到19.3%,创业实践解释度为4.0%,表明有实习的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创业实践,而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无显著性的影响,这与上文中有实习的学生更加重视创业氛围和创业实践的分析观点相一致。

四、研究讨论

(一)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发展现状

从创业意愿现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大多能对创业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认为创业动机具有多样性,且受到学校教育、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受访者对创业抱持着浓厚的兴趣,充满激情,如果出现创业契机,渴望拥有创业的机会,创业意愿强烈。

从创业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更加重视创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主体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学科课程得分小于创业实践,说明学科课程在创业中的重要性不够,学校没有较好发挥课程教育的主导作用;学科课程中专业必修课得到了学生的重视,但创业教育课得分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少,或目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对学生创业的指导意义不强;在创业氛围中,学生认为创业导师得分最高,说明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创业导师的重要性,而高校由于各方面原因较难将职业导师引入学校,学生缺乏引导,这会阻碍学生的创业认知和创业实践。

从创业素质现状可以看出,创业精神中冒险精神得分较低,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对创业的风险估计不足;创业能力中除沟通能力之外,得分较高的是自我能力强,而组织管理能力和感召力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比较多的是在意自我的学习,而忽略去影响他人。

(二)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的差异分析

男女学生对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都存在显著性差别,其中女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并且对自身创业素质评分高于男生。不可忽略,存在一种可能,由于在旅游专业院校女生占多数,本次调查女生样本量接近男生的2倍,而受访者对问卷的评分又是一种较自我性的评价,可能会造成样本结果有差距。为验证以上解释是否恰当,由于在本调查中华南理工大学受访学生共有212位,占总样本量的43.2%,样本量大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华南理工大学受访男女学生做了一个校对检验,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

高、低年级对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都无显著性差别,但低年级学生在对创业教育12项评价指标中共有9项指标高于高年级学生,其中专业选修课、旅游企业专业实习两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说明低年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实习预期的重要性较强;而高年级学生在与创业相关的,如创业网站论坛、创业导师等方面高于低年级学生,说明高年级学生在经历过实习(高年级学生都至少有过一次实习经验)之后,认为与创业直接相关的创业导师、社团及网站更重要。

有无实习经验对创业教育存在显著性差别,但对创业素质评分无显著差别。未实习学生对创业教育12项评价指标中共有8项指标高于有实习学生,可以看出未实习的学生在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方面高于有实习的学生,而有实习学生仅在创业导师、创业网站论坛共2项上高于未实习学生,说明有实习的学生认为创业导师和创业网站论坛等对创业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这与前文中高低年级学生差异显示结果一致。

(三)基于角色差异的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存在不同的影响

从表7中可以看出,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为23.4%,说明学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素质存在影响,且基于性别、年级、有无实习等角色差异,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存在以下不同:

男生的影响度为42.1%远高于女生(26.2%),表明创业教育对男生的创业素质的影响大于女生。其中在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解释度方面,男生的影响度为34.5%远高于女生(2%),表明男生对学科课程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将所学到的学科课程知识用于提高自身创业素质的转化率较高,而女生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转化率则较低。结合女生在学科课程方面均显著于男生,反映出女生学习能力强,但在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方面不如男生;在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解释度方面,男生的影响度为1.7%远低于女生(18.7%),表明男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氛围较少会提升自身创业素质,而女生在学校营造的创业氛围中更能提升自身创业素质,如创业导师、网站论坛、社团等;在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解释度方面,男生的影响度为5.9%稍高于女生(5.5%),总体都偏低,表明学校组织的旅游专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业素质作用不大,这与传统观念认为学校的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创业素质是相悖的。

高年级的影响度为31.4%稍低于低年级(37.5%),表明随着学年的增加,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在下降。其中在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解释度方面,高年级的影响度为22.7%远高于低年级(4.4%),表明高年级学生认为创业氛围对于提升自身创业素质的重要度高于低年级学生;在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的解释度方面,高年级的影响度为7.5%同样高于低年级(1.6%),但在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解释度方面,高年级学生认为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只有1.2%,远低于低年级学生(31.5%),一方面说明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实践,对创业实践和氛围的了解有限,因此认为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影响最大,但另外一方面,表明高年级学生认为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很小。

有实习学生的影响度为23.3%高于未实习学生(10.8%),其中在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解释度方面,有实习学生的影响度为19.3%高于未实习学生(10.8%),此外,有实习学生认为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有影响,但影响度较低仅有4.0%,这与前文中高低年级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的影响结果相似。

(四)提升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建议

1.有針对性地引导男女学生创业

在男女学生对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评分的均值差别检验中,女生的学习能力与创业素质提升得到充分展示,也说明女生的创业潜力较大,打破传统创业以男性主导的惯性思维,需要对女性在旅游管理领域的创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女生的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影响在较大程度上低于男生,说明女生将知识转化为创业的能力较低,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以提升女生消化吸收学校课堂知识并转为创业的能力,给予女性创业更多的引导。

此外,男生在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方面远低于女生,说明学校的创业氛围不太能满足男生的要求,学校可以考虑进一步了解男生对创业氛围的需求,营造更多样化的创业氛围。

最后,男女学生都认为学校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的重要度较低,表明学校组织的旅游专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业素质作用不大,这与一般常理中认为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符,这就需要学校设置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实习、实践体系。

2.满足高低年级学生不同的教学需求

尽管高、低年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高年级在与创业直接相关的创业导师、创业社团建设及创业网站论坛、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影响等方面高于低年级,而在更多的子题项如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实践、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影响等方面都低于低年级学生,这是值得反思的。随着学年的增加,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影响在下降,学校创业教育需要积极适应高低年级学生的需求,采用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重视基础教育,注重提高其理论知识的积累,而高年级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需要更多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和实践。这对学校的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都提出新的要求。

此外,高、低年级学生认为学校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的提高不明显,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创业实践设置不太合理,这与旅游专业实践实习多为操作性实践相关,也对学校设置更为灵活的实践实习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3.对未实习与有实习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体系

有无实习经验对创业教育、创业素质的重要程度均值有显著差异,低年级在多个选项上高于高年级,高年级仅在创业导师、创业社团建设及创业网站论坛共3项评分上略高于低年级学生。与高低年级类似,随着学年增加和实践机会的增多,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对有实习学生的重要性反而下降,说明学校课程开设、学校实践的安排没有发挥较好的对学生创业的影响作用。如旅游专业实习主要以操作性为主,课程开设多是知识性的传授,与创业的关联性不够。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传统的旅游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明显。学校在将来的实践体系设计上,是否可以更多考虑让未实习过的学生先去旅游企业体验实习,而对于有实习的学生提供更丰富和多样化的实习,更好地锻炼其创业素质和能力。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些开店资金或者开设酒店模拟经营实验课等,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实践体系。

综上,学校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实践多是操作性的实习,学校的创业氛围营造不足,造成了前文所述的问题。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从学校创业教育体系、学生角色差异、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创新。

五、结论

本研究是以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为对象的调研,分析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与意愿,探讨了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以往的文献研究多侧重样本的总体研究,本研究在总体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角色的差别性,对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及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的重要性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创业教育来看,创业实践的评分高于学科课程和创业氛围,说明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工作,仅从课程中学习难以提升;从创业素质来看,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的评分高于创业能力,说明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较多停留在意识和理念方面,对创业能力有关的实践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

基于角色差异的高校创业教育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不同的影响。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远高于女生,其中男生的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远高于女生,而男生的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远低于女生;在年级差异上,低年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略高于高年级学生,其中高年级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远高于低年级,且高年级学生的创业实践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也高于低年级,但高年级学生的学科课程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远低于低年级;在有无实习经验差异上,有实习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高于未实习学生,其中有实习学生的创业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影响度高于未实习学生。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男女、高低年级、有无实习经验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存在的差异特征,高校可在创业教育中提供不同的指导、设计不同的实践体系,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满足学生创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79-84.

[2]张帆,张帏. 美國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 2003(8):7-10.

[3]VESPER K H, GARTNER W B. Measuring progres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J Bus Venturing, 1997,12(5):403-421.

[4]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401(6):42-51.

[5]李家华,卢旭东.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6]黄兆信,王志强. 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407(12):59-67.

[7]马永斌,柏喆.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8]CAIRD S. Problem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enterprise competenc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J].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1992, 23(1):6-17.

[9]陈艳,雷育胜,曹然然. 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0-83.

[10]GIBB A.A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insights from UK practi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08,6(2):48.

[11]刘颖,杨韬.旅游学科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18-119.

[12]周义龙.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1):31-34.

[13]张黎明. 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82-184.

[14]黄兆信,李炎炎,刘明阳. 中国创业教育研究20年:热点、趋势与演化路径——基于37种教育学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8(1):64-73.

[15]LYNCH M, TUNSTALL R. The role of simulation case studies in enterprise education [J]. Education& Training, 2010, 52(8/9):624-642.

[16]HANNE R, RUSKOVAARA E, PIHKAL T. Teachers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lassroom practices [J]. Education &Training, 2013, 55(2):204-216.

[17]FULGENCE K. Assessing the statu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J]. Education & Training, 2015, 57(2):239-258.

[18]叶红.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10-13.

[19]邹伏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05-207.

[20]杨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专业与就业,2011(20):76-78.

[21]邱明海.高校旅游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2(9):171-172.

[22]CHANG J, RIPPLE A. Assessing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kills development in live projects [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3, 20(1):225-241.

[23]ERDOGAN K, SEDATE Y, METIN U. Are internship programs encouraging or discouraging?—A viewpoint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tudents in Turkey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Tourism Education, 2014 (15):135-142.

[24]WICHARD Z, HANS OTTING. Align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problem base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education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s&Tourism Education 2015 (16):22-29.

[25]雷揚,窦小玲.高校旅游专业创业教育思考[J].旅游与教育,2012(6):94.

[26]刘馨.地方高校基于创业教育理念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构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8):60-64.

[27]毛颖善,互联网+与旅游专业创业教育[J].经贸实践,2015(13):28-30.

[28]COLIN J, HARRY M, ALEX M.Enterprise education: for all, or just some?[J]. Education &Training, 2012,54(8):1-9.

[29]曹瑛.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诉求[J].煤炭高等教育,2009(4):38-40.

[30]彭璐,张霞.大学生创业素质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创业,2008(2):26-27.

[31]邢伟.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erti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Based on the Role Differences

—A Case Stud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WEI Wei1HUANG Wei zhao1,2HU Lan shuang1XU Xi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510006,Guangdong,China; 2.Guangdong Tourism Institute,Guangzhou,51051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 general students are passionate about entrepreneurship, and eager for the opportunities for entrepreneurship with strong willingnes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However, based on gender, grade, and internship experienc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both terti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erti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e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 including some necessary actions to take to promote the toursim major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giving targeted guide to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to start a business,design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ior and junior students, and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in order to open up new pro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Keywords:role differenc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effect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