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11-25 12:35王白玉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职校贫困生

王白玉

【摘要】调研发现,我校相当部分贫困生在心理承受能力、感恩和诚信意识、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技能能力等方面较欠缺。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笔者通过构建贫困生心理能力教育平台、技能实践训练平台、就业能力提升等三个平台,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从精神和能力层面上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能力资助,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职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中职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探索與实践”(2014ZZ043)。

随着广西职业教育攻坚战的深入开展,结合当前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做好贫困生的能力资助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充分调研发现,我校贫困生大都是低保家庭学生、孤儿、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等,经济状况较差,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落后,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的能力要比非贫困生差,具体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感恩和诚信意识缺失,自身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欠缺,创新能力较差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受资助的贫困生不仅得到每年2000元的资助金,而且让其提高心理、技能、就业等方面的能力,笔者在2014年4月就开始构建我校贫困生心理能力教育平台、技能实践训练平台、就业能力提升等三个平台,在经济资助、学生技能训练、学生心理辅导、创业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进行帮助,从精神和能力层面上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能力资助,在不断的探索和应用中,摸索出适合当前我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

一、构建贫困生心理能力教育平台

(一)成立贫困生心理咨询室,帮助我校贫困生心理脱贫

2015年1月份,我校成立了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心理咨询室,首期导师由我校长期担任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校召集在校受到资助的学生召开了“关于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的相关事宜”的会议,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并公布了线上联系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到咨询室进行咨询,而且可以在线上咨询相关问题。

(二)加强我校心理咨询室导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和质量决定了咨询室的成效。2015年以来,学校共招录了两名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委派她们担任我校心理咨询室的导师。学校对长期担任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国家级和区级骨干教师培训,让她们掌握更专业、更细致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她们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够帮助我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

(三)邀请心理学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和讲座

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心理学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和讲座。通过聆听讲座,学生学习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疑虑和问题的学生在讲座结束后能通过QQ、微信等线上方式与专家进行沟通。

二、构建贫困生技能实践训练平台

(一)成立“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专业贫困生技能训练专业社团”

为了让我校的贫困生能够有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以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练习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进一步加深对技能知识的研究和开拓,我校在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组建了广西钦州农业学校贫困生技能训练专业社团,目前共有汽车、计算机、机电维修等8个技能专业社团。社团老师都是每个教学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并且有多年带队参加区内外技能比赛的丰富经验。

(二)正常有序开展社团活动,举行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各社团老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根据社团活动计划、方案,社团每天下午第7、8节进行社团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教师教学和社团学员间交流。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的技能测试,每学期将近期末举行一次技能比赛,根据技能比赛结果评出每学期社团技能标兵并颁发证书和奖金。通过学校技能比赛选拔出技能标兵,再由指导老师筛选,让部分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市级的技能比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在社团里面真正学到了技能知识,掌握了就业技能,并且能够在区内外技能比赛中为学校争取荣誉。

三、构建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平台

(一)开展校企合作,让贫困生有企业实践经验

为了能够让在校贫困生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技能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招生与就业办、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积极联系能够提供学生技能实践的本地企业,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到这些企业进行实践,为以后的社会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积累就业实践经验。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面课程和专题报告

通过在社团学习和到企业实践,学生在就业技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就业前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如何应对就业压力等,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校邀请了持有“就业指导师证”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强化辅导,一个星期上一次课,每次课90分钟。另邀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来校进行关于“就业素养”的专题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和培训,学生能够在就业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能够更从容地上岗就业。

(三)开通“就业绿色通道”

贫困生这个群体具有特殊性,家长对贫困生的就业期待有别于其他学生。做好贫困生的就业安排对学校的发展和办学名声有很大影响。经过学校领导的研究决定,在招生与就业办牵头下,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就业绿色通道”主要有两方面功能:一是对于贫困生的就业需求,招生与就业办寻找企业尽量满足;二是在企业来校招聘时,优先推荐贫困生,让贫困生能够顺利走上心仪的岗位。

通过采取一系列提升就业能力的举措,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企业对这些学生的认可度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96%的贫困生可以对口进行实习并且满意度达到95%。另根据企业反馈,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的认可度达到了92%,很多学生目前已走上领导岗位,并且有部分学生由于读大专或者本科要离开就业岗位时,企业甚至想用升迁职务或者高薪来挽留这些学生。

中职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我校在探索和实践中摸索出符合当前中职校贫困生的能力资助模式,但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工作,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喻友员,冯亮能.中职贫困生资助政策分析[J].科技广场,2007(08):179-180.

[2]黄立荣.试论做好中职学生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途径[J].科教文汇,2010(02):204-205.

猜你喜欢
中职校贫困生
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